APP下载

寄宿高中生同伴交往问题的探讨

2018-09-30容翠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高中生

容翠环

〔摘要〕同伴交往是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现阶段寄宿高中生之间由于生活习惯、个性、认知偏差、人际经验等的差异造成了对立、攀比、妒忌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生活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及心理素养、必要的适应教育和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气氛、重视亲子教育等途径来解决寄宿高中生的同伴交往问题。

〔关键词〕同伴交往;高中生;寄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63-03

高中生在心理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对同伴亲密程度的增强。高中时期是中学生交友的高峰期和关键期,而寄宿制高中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同伴接触、相处。

16、17岁的青少年在“暴风骤雨期”聚集在一起生活学习,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所习得的经验,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朋友观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寄宿型的同伴问题,可给他们将来适应大学校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比其他非住宿学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更胜一筹,在面对人际问题时应对能力更强;但假如在这种住宿的环境下同伴关系长期处于不良、紧张的状态,那么更多的是造成他们对于人际问题的恐惧、害怕和敏感,在以后面对人际问题时,他们的紧张度会大大提升。因此,深入了解研究寄宿学校高中生的人际特点、问题以及探索解决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寄宿学校德育、心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寄宿高中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的高中教学经历及观察调查了解,现在寄宿高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小团体主义:宿舍里形成几个小团体或者宿舍之间形成小团体,这些团体之间有些是互不干涉,甚少情感交流,有些则是相互攻击。有的同学与人发生矛盾,为了面子或报复,联合其他人孤立他,而该人可能也不示弱,与其他人也联合起来与该团体形成对立。

2.值日问题:中学生在家里大多数是一人一个房间,打扫卫生、收拾房间这些几乎是父母包办。来到宿舍里就必须一起承担打扫卫生等工作,但是有些同学不愿意干,或者觉得分工不公平,就容易产生情绪、争吵,造成关系的僵硬。

3.攀比: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丰厚。因此在宿舍里接触久了,对各自的家境会有所了解,每个人使用的生活学习用品的品牌,零用钱的多少等,在中学生心里就会形成对比。有些同学为了面子,甚至骗父母的钱、要挟父母来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

4.妒嫉:有些学生只看到自己的好,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大家接触的时间较多,了解更好,比较的方面就更多,产生嫉妒情绪的机会就更多。

二、产生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

在心理学上,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好恶感以及排斥或者吸引等心理关系。如果大家之间沟通不顺畅,认知有偏差以及互动不足,就容易产生排斥厌恶情绪。现在的中学生从小一直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些单纯的生活环境中,埋头于学业,没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人际交往,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别人着想,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情绪和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以至于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中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不健全,匮乏的人际交往知识也成为同伴交往的重要障碍。主要体现如下:

(一)生活习惯不同

每个学生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各不一样,在家里有父母的包容,但是在一个宿舍里,大家是从陌生人开始接触,再没有人凡事都让着自己,而且学校的生活跟家里的生活不一样,学校凡事有规矩,有约束,一旦逾越别人或学校的底线,问题就容易产生。

(二)个性差异

宿舍里各人性格各异,看待日常事务的观点不同,有些同学大大咧咧,比较乐观开朗,适应能力较强,与别人融合更快更好,而有些同学比较霸道,暴躁冲动,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来到宿舍换位思考不够,与人相处就容易出问题。

(三)人际经验缺乏

大多数学生人际接触最多是父母长辈,长时间与同龄人相处在同一屋檐下的人际经验不多,甚至没有。初次处理这种寄宿的同伴人际关系,难免会出现问题。

(四)成长背景差异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彼此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这也是造成人际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寄宿高中学生同伴交往问题的途径

如何通过多渠道有效地解决寄宿高中学生人际问题一直是心理工作者在不断思考的课题,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努力:

(一)加强生活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及心理素养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营造以人为本的宿舍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为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供基础。而生活管理员是宿舍里直接接触管理、深入了解关切学生状况的人,加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是根本、直接的途径之一。高中生处于发展高峰期,让生活老师懂得心理学知识,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将会是他们管理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管理的一条捷径。

(二)增强学生的群体归属感

群体归属感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的準则进行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殊的准则。由于群体内聚力的高低不同,群体的归属感表现的程度也不同。群体内聚力越高,取得的成绩越大,其成员的归属感也就越强烈,并以自己是这个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所以,先进群体成员的归属感比落后群体成员的归属感要强烈。因此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和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宿舍成员的内聚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以校为荣,以班为荣,努力为宿舍争光。比如组织活动让学生集体参与,如篮球、足球比赛,歌唱比赛,社团活动,等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进感情,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自信感,加强团体合作精神,避免小团体主义。

(三)及时帮助学生排解情绪,解决实际人际问题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学生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人際交往的研究课题。比如我们学校进行人际方面的课题:对高中新生适应教育与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情况,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内心的焦虑感,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同学之间相处之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克服妒忌心理;竞争与合作;如何调节情绪,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赞美,共同探索有效的人际沟通原则和技巧。

全体教师要提高心理敏感度,注意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为学生开通心理倾诉的渠道,提供帮助学生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

(四)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和氛围

生活空间的共同性、年龄的相似性,使得同一宿舍的成员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该宿舍的特殊文化。宿舍成员之间的这种互感性、“同一个屋檐下”的趋同性,是学生宿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和谐美好的宿舍文化,是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温馨的宿舍,或畅谈自己的生活趣事,或倾吐心中的苦闷,每个成员都会从中得到家的温暖,得到拼搏的动力。只有个人、班级、宿舍三方的利益保持均衡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创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是协调学生内部各利益群体关系,发挥组织协同效应和增加宿舍内部凝聚力最有效的途径。这种宿舍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好的住宿环境,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关系

举办特色宿舍比赛、每月文明宿舍、文明舍长评比等,让同学们为宿舍多花些心思,为宿舍增添些色彩,比如图画、海报等,并努力为争取文明宿舍而努力。在这些过程中,同学间的关系也会相应的密切。

2.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渴望为人所重视。即需要尊重、赞美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真诚的赞美才令人喜欢。所以在宿舍生活中,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表扬。开展同学忌语征集活动,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哪些言语是不能说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人特征的相近性影响人际的密切度,因此我们主张每间宿舍都培养一两项共同的爱好,比如看书、唱歌、踢球等,这样在宿舍中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对于构建和谐的宿舍关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家校联系,重视亲子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人际认知模式最早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因此亲子关系影响着中学生其他的人际关系。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是平等、宽容、关爱,孩子在体验中习得这些品质,在人际相处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假如父母对小孩是过分溺爱、凡事包办或者过分严厉,只骂不赞的,孩子感受到亲子情感的失衡,就容易造成其他人际问题。因此加强亲子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处理学校人际问题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多与家长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鼓励家长多与子女交流,组织各种亲子活动等。

在寄宿高中里,学生既需要处理好同伴交往问题又面临学业压力,寄宿高中生有了良好的同伴人际关系,对情绪、情感稳定发展有良好影响,对于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佛山,5282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初中生同伴交往归因研究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