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初中心理活动课的第一亮相

2018-09-30杨喜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道具好奇心导入

杨喜庆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要重视心理活动课的导入。根据多年来的心理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初中心理活动课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琢磨不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2.让学生感到震撼,使他们不自觉被吸引。3.合理使用道具,激发他们的兴趣。4.有效运用经典心理实验,引起他们对课程主题的重视。5.利用学生的照片、视频触动学生,营造适合课堂主题的情绪氛围。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导入;好奇心;道具;情绪氛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34-0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还没想出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有趣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导入成了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心理活动课作为校本选修,学生重视不够,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心理教师,要重视心理活动课的第一亮相——导入。它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个包袱,是进入学习本节课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体现教师魅力的精彩亮相,只要教师精心设计,相信会有“惊起一滩鸥鹭”的精彩效果。

接下来,笔者结合这些年琢磨出的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谈谈初中心理活动课如何导入。

一、让学生琢磨不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心非常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得出了让学生意外、有惊喜、琢磨不透就会无限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的经验。比如上“注意力训练”这节课,我就琢磨出播放广告的小活动,没想到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通过不断实验,后来发现通过进一步的加工还能把平时班级上课前纪律不好的问题顺便解决了。预备铃响了,部分学生做好了上课准备,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仍然在讲话;上课铃响了,还有个别学生没能静下来。上课铃响,我开始放广告视频,学生被搞蒙了,因为似乎从来没有老师在课上给他们放过广告。他们以为放两个就完了,没想到广告停不下来了,一个接一个,班级有些骚动,学生一脸迷茫地看着我,有的学生问:“老师,给我们看广告干什么?”我故意不回答,这就更加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待十一个广告看完,我点了下一张幻灯片:在一次心理学国际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突然从会场外面冲进来一个村夫,后面追着一个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的时间前后不超过20秒钟。在与会者的惊慌情绪尚未平息的时候,会议主席却笑嘻嘻地请所有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原来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特意安排做的实验。结果怎么样呢?在所有上交的40篇报告中,没有一个人的记录是完全正确的,许多报告细节还是编造出来的,比如每个人都承认看见了一个黑人,但是只有4个人记得黑人是秃头,其他人都认为他长着长发,甚至有人说他戴着一顶高帽子!学生看完这段文字后,我点下一张幻灯片:请问刚才看的视频中有多少个广告?学生突然反应过来了,那种终于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的开心,真的很难用语言形容,他们用心计算着,转动眼珠回忆,两分钟后,我给出他们五个备选答案: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十二个。结果怎么样呢,四十三个学生只有九个是正确的。我问他们:“为什么全班四十三个学生,只有九个是正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刚刚我们没有注意看。”“虽然上课了,班级有些学生还在讲话,影响了。”“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给我们看广告,还以为是看着玩的。”我顺势引发他们思考:“老师放广告时,上课铃响没有?为什么上课了,大家不注意看呢?而且老师还发现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没进入上课状态,那为什么上课前要打两次铃呢?今天心理教师用广告导入课堂,那下次一个化学老师用实验导入新课,你没认真看可能就失去更多了。所以不管老师上课做了什么,他都是围绕课堂教学的,大家都应该认真听,注意力集中,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接下来,活动的开展就更加高效、精彩,学生也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收获。

二、让学生感到震撼,使他们不自觉被吸引

教师可根据课堂主题设计一些学生看过后比较震撼的视频、图片导入课堂,学生会不自觉被吸引。比如给初一学生上一节“向完美挑战”的课,我上课前通过尼克·胡哲的一段视频导入。(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我仔细观察学生看视频的反应,那种惊讶、捂着嘴、难以置信的表情,已经不需要我再强调开始上课了。接下来我再从尼克·胡哲的故事分析:虽然他先天残疾,但老师却认为他是完美的,因为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敢于向自己的缺陷挑战。如果今天我们班的学生能够敢于向自己的缺陷、不足挑战,我们同样可以实现自我的完美人生。最后进入本节课的活动环节“自嘲大比赛”。那节课学生真的被尼克·胡哲所震撼,因为他们没想到没有双臂和双腿的人还能成就如此完美的人生。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自嘲:我长得黑,那是因为我以后要到非洲当间谍;我长得不苗条,但是刮大风的时候你和我在一起有安全感;我脸上有很多雀斑,打CS不会担心没有子弹。那节课我为学生的勇气和自信而骄傲。

再比如上记忆力训练那节课,为了让学生震撼感受记忆的魅力,我想了很多方法,后来还是决定通过苦练,我自己把π背到一百多位的方式导入。上课铃响,我用幻灯片投影出π的一百多位,然后我开始背了起来,学生从开始的吵闹到瞪大眼睛看PPT上的数字,到最后一位数字结束,班级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学生比我还激动。再接下来给他们讲记忆方法,还有什么不好讲的呢?

三、合理使用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一次听一个物理教师开讲座,他在讲座过程中提到自己参加西安举办的青年教师物理课大赛时,有些教师自制道具向学生解释不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然后他把自己在现场拍摄的视频放给我们看,我看完觉得实在太好了,现场学生的聚精会神和活跃气氛让我不禁思绪万千。如果我能把一些学生去咨询室的困惑通过一个个自制的道具讓学生参与进来去感受,他们定会有深刻的内心体验。比如:每学期学校都举办两次大型的考试,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他们进入初一后的第一次大考,紧张、焦虑在所难免,于是我在期中考试前上了一节“从从容容考试去”的心理活动课。我是这样导入的:上课前十分钟,我问学生要喝过的饮料瓶,学生好奇地问:“老师,找这个干什么啊?”“上课了你就知道了。”我故意轻描淡写地回答。你越是不告诉他,他就越好奇。不一会儿我身边就聚集了更多的学生,他们纷纷议论着,讲台上也逐渐堆了很多学生找来的塑料瓶。我让一个学生帮我一起把这些塑料瓶去洗手间灌满水,路上遇到其他班的学生,也好奇地问,因为经常给他们用道具做活动,有学生就说:“老师,您是不是又要做活动啊?”我没有回答,向他竖起大拇指,其他学生看到了,开心地说:“心理教师又要做活动了。”走进班级,当八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在讲台上,他们就更感兴趣了,可我就是不告诉他们要干什么。上课铃响了,我问学生:“讲台上的一瓶水,你能举多久?”有学生连思考都不思考,一天、一个星期、老师你让多久就多久……我说:“我们还要上课,举五分钟就可以了。”学生都纷纷举手,我打开幻灯片告诉他们按照什么样的方式举五分钟:(1)手握瓶身,手臂平举,与肩同高。(2)其间不得换手,不得放下,也不能让任何物品支撑手臂。班级安静下来,突然有学生说:“这样举啊,这样举很累的。”可仍有学生举手,我说今天我们三班找八位大力士出来参加挑战。最后有学生推荐出最能代表三班实力的八位大力士。一分钟过去了,有学生已经感觉快要支撑不住了,两分钟过去,有女生放弃了。下面的学生看着举水同学的痛苦表情,已经笑开了。最后全班就两个男生坚持了五分钟,全班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我结合考前的压力就像刚刚一瓶水的压力展开分析,并采访放弃的学生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你放弃后悔吗?坚持到最后的两个学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最后结合学生因为考前过度焦虑去咨询室咨询的例子进一步分析,学生收获满满。下课后一个学生对我说,当她看到这节课的活动主题时,她顿时没了兴趣,以为老师又讲考试不要焦虑啊,什么过度焦虑对考试不好的大道理。但这节课结束时,她仍意犹未尽。

四、有效运用经典心理实验,引起学生对课程主题的重视

心理学上有很多经典的心理实验,如果能够根据活动主题恰当引用,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比如上人际交往这个专题,我用了“人际隔绝”实验导入新课,学生就表现出极大兴趣。人际隔绝实验:假定让你自己待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但是有桌,有椅,以及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到吃饭的时候,食物会送到门口,但是你见不到人,没有人或电视与你做伴,没有电话,也没有书籍、杂志或报纸。当然也没有电脑、手机、收音机等。条件是每天给你400美元,你愿意进行这种实验吗?如果愿意,你能在这样的房间里待多久?学生看完内容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了。我喊了部分学生回答。愿意的同学的答案:我愿意,一天400美元,干吗不愿意,愿意待三天;愿意,愿意待一个星期;愿意,愿意待一辈子,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大声说。也有学生表示不愿意:我不愿意,在里面什么都不能干,我会疯的;我不愿意,在里面太无聊了;不愿意,在里面很孤单。我听完他们的回答,接着说:“其实心理学家沙赫特已经做了这个实验:五个男生自愿参与,结果是,他们中有一个只在房间里呆了二十分钟,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要离开的愿望。有三个人待了两天,其中一个事后说他已变得心神不宁,并且不愿意再次进行这种实验。第五个学生在隔离状态中呆了八天,他出来时承认自己越来越心神不宁,越来越神经质……课堂迅速安静下来,我提问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不能没有自由。”一个男生回答道。“如果是限制了自由,为什么监狱的人能待那么多天。”我反问道。“人需要别人陪伴。”一个女生回答。我顺势说:“大家看看是不是?”学生又认真看了实验条件后表示认同。就这样,学生认识到与人交往和我们需要空气、食物、水一样重要,教师再讲解如何与人交往时就听得特别用心。

五、利用学生的照片、视频触动学生,营造适合课堂主题的情绪氛围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我们和学生在一起,每天会发生很多事,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有拍照、录像功能,随手拍些学生的照片或录制视频,结合课堂主题导入,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事情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与他们有了联系,他们就特别感兴趣。比如“自主时间管理”这节课,所谓自主时间就是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比如晚自习、放学后、周末、寒暑假,等等。我利用平时搜集的学生在晚自习时发呆、作业没做就看课外书、修正带坏了修理修正带、剪指甲、玩魔方等的照片,学生看过之后很快就明白了自主时间管理的问题,顺利导入新课。再比如上“感恩父母”这节心理活动课,我平时就留心拍照片和录视频,开学时新生报到、背着大包小包入学、到班级报到、家长到宿舍给孩子收拾房间、家长到学校超市买生活用品、放假时家长接学生等场景,我都用照片记录了下来。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一位父亲冒着雨背着包在雨中行走,他的女儿想帮着打伞,可一把伞似乎起不到什么效果,父亲大半个身子都淋湿了,我把该场景录了下来。当我把这样的照片、视频制成自动连续播放的PPT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很快就进入上课状态,安静地看着,非常有触动,课堂氛围很快就被营造起来。

其实导入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最新的新闻、经典的故事、咨询案例、心理测验、自我坦露、热身游戏等导入。无论采用哪一种导入方法,教师都应营造出平等、轻松、和谐、愉悦、开放、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使心理活动课的课堂导入成为学生的内心期待。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標,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当然成功导入后面的环节更为重要,良好的导入只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用心去收集导入素材,平时多琢磨活动,心里装着学生,装着课堂,还有什么课不好上呢?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南京,211102)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道具好奇心导入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如何做设计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