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淦芝:茶为媒

2018-09-22文丨

遵义 2018年18期
关键词:桐子茶场湄潭

文丨 胡 静

湄潭两个字,加上弯环如眉的环城江流,注定让这个位于黔北一隅的小城沉淀为一名静好的女子。

怀揣清华、美俄亥俄农工大学、哈佛三个名牌学位,受命担任湄潭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首任场长的刘淦芝,也注定要籍着香醇的茶叶,与湄潭结下一世的情缘。

初次邂垢刘淦芝的湄潭,对这个青年才俊,并没有暗送秋波,而是剑拔弩张。他上任当年就在湄潭象山(打鼓坡)开辟茶园。当时的打鼓坡除了少量自用茶园外,遍布的就是坟墓和荒草。要建茶园就得迁坟,移动先人的骸骨,这可是大不敬的事,湄潭人将状纸寄到了省政府,刘淦芝仍然力排众议,鼎力建造。他还在此建造了中国首个西部实验室。所谓的实验室只是三间简陋的茅屋,在秋风里摇摇欲坠。他的居住之地——县城南门外的万寿宫(江西会馆)也年久失修。他不以为忤,反而乐在其中,白天在实验室进行昆虫研究和开展茶场工作,夜间就着一盏桐油灯读书和写作。他在在桐油灯下执卷苦读的身影,成为茶场九景“夜宫对月”,印亮了小城的双眸。同时,他还兼任浙大农学院教授,走进湄潭校园,和浙大联合组建了贵州省立实用职业学校。

闲暇之余,他在湄江两岸,桐子坡茶园种植了桂花、紫薇等花木。三面环水的桐子坡,茶香悠悠散播之际,淡淡的花香也悄然沁人心脾。特别是九月桂花香满时,来到这里的人更是沉醉在花香里不知归路。1943年2月28日,他与友人倡议成立“湄江吟社”。湄潭在刘淦芝的笔下风姿绰约,生长在山水间的茶叶亦染上了她的芬芳,溢香胜酒,呵气春来。茶场种植的紫薇,夕阳西下里美丽如彩虹的小桥、月光下倚桐而待的身影……进入他与浙大诗人们的笔下,成为著名的茶场八景,与清康熙年间的老八景遥相呼应,为湄潭绘就了一幅幅历史和人文的美景。此时的刘淦芝,已然与湄潭溶为一体,须臾不可分离。

如同所有的深情,总是会遇上无法预期的变数,让爱情变成深种的忧伤。1943年的那个秋天,刘淦芝因赶赴家乡河南治蝗,离开了湄潭。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又派遣他入台出任台湾茶业和糖业公司经理至退休。他离开湄潭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湄潭人从他当年建造的茶园,打造的“湄红”、“湄绿”品牌里找到千年不遇的茶叶发展机遇,感念斯人时,只能藉着湄潭茶场五楼办公室里发黄的信笺,集体黑白照里模糊的影像追忆他的音容。他孤身幽居台南的日子,梦里萦绕的亦全是湄潭的茶香和美景。贵州省茶科所和湄潭茶场成立五十周年前夕,86岁高龄的他还在台南寓所即兴赋了一首七绝附在信末寄来:“年来萍跻遍天涯,湄水湾头暂作家。一路马缨随细柳,半山云雾护儿茶。”字字句句,满是对湄潭无法释然的深情。

猜你喜欢

桐子茶场湄潭
桐子树
冻桐子花
春天二题
湄潭茶园
鉴赏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
论茶场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
伊马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