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18-09-21许启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

许启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思政教学的主要表达方式,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权、巩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我国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的基本出路。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时代特色和亲和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意义;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2.068

话语是思想的外化,思想理论的内容决定着话语体系的深度,随着时代的变化,理论也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话语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关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应对新时期网络话语的冲击与挑战,解决传统思政课“失语”,提升思政课话语针对性和亲和力,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大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环节。

1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1.1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涵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主流价值观所构建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话语,是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方式。建设和完善话语体系的是一门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建设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推动其创新和发展,是提高新时期思政课实效性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1.2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特点

1.2.1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场所,思政课本质上是为意识形态建设服务的,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坚持政治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政课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地位。

1.2.2科学性

理论的科学性保证实践的有效性。思政课话语体系离不开科学性,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社会实践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所以,思政课话语体系必须体现真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1.2.3时代性

大数据时代,许多网络话语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思政课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其话语体系必须在继承和批判传统话语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整合新资源、拓展新领域,不断提升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时效性,保证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1.2.4多样性

思政课话语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话语综合体系,包括学科理论话语体系、教材话语体系和课堂教学话语体系三个部分,每一种话语体系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侧重点也都不同,这三种话语体系贯穿于思政课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思政课话语体系。随着时代的變化,思政课的话语形式和表现方式也在不断的丰富,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2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意义

2.1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政治性和理论性较高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语言,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这样的理论知识“灌输”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同时,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的话语权。因此,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已刻不容缓,要适当注入网络时政热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教学,提升思政课话语体系的亲和力。

2.2有助于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其价值观影响着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其个人社会经验不足,对西方多元文化和错误思潮缺乏科学的理论研判,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上的“失声”。思政课是我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其教材话语和实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提升主流话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2.3有助于提升我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思政课是宣传我国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创新过程就是结合世情、国情的变化,打造符合时代潮流的世界话语与中国话语的过程。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思政课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多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创新课堂教学话语,帮助大学生认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解决其理论困惑,使每个大学生都能自觉承担起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自信。通过对中国话语的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全面展示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不断提升我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3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3.1与时俱进增强话语体系的时代特色

话语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时代的最强音。要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习热情,必须要保持思政课话语体系的与时俱进。大数据时代,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学习方式已经从单一的课堂学习转化为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多样化学习模式,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实现与别人的平等交流,如果不创新传统思政课话语体系,思政课话语权会继续被削弱。因此,要使思政课保持永久的活力,必须挖掘新话题,讲与时俱进的话,要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的新政策、新思想,整合新内容,使思政课话语常讲常新。

3.2关注生活提升话语体系的亲和力

长期使用政治话语、宣传话语的习惯造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话语方式一定程度上存在入耳难、入脑难,入心更难的困境,导致真理很难被理解,道理未被讲透,失去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只做“知识的宣讲人”,以平淡的话语方式教学。要打破传统既不接“地气”又不连“天线”的话语形式,多关注生活和学生的需要,用通俗的生活话语代替晦涩难懂的书面话语,实现理论话语、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等书面语言的口语化和生活化。但无论话语怎么改变都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保证话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防治使思政课话语体系走向低俗的倾向。在这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多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他在各种会议讲话中总能将大道理用一些质朴、简单的大白话来表达深刻的思想,使人听得懂、乐于听,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3.3加强科研巩固教师课堂话语权

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话语权,为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但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大学生不太重视这一门课,导致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弱化,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素养不高。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多读经典涵养学识,提升学术造诣,在课堂上运筹帷幄,做到能够对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同时,要深入研读教材,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话语体系,将教材上概念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以简单易懂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强化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话语权和课堂教学话语权,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理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