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全球化背景下浙江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2018-09-21徐楠许蔚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徐楠 许蔚

摘要:逆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的大背景,究其原因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产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为了冲破原有的国际经济结构谋求发展,进一步推动逆全球化环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保护和扩张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贸易行情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浙江企业在外贸活动时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几点建议性的措施。

關键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2.001

经过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呈疲软的态势,国际大环境下的市场需求低迷,政治经济走向起伏不断的复杂情况,这对于当今的全球化程度颇高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全球化的长期进程来说,逆全球化只是由于综合情况影响下,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暂时性的阻碍,而克服逆全球化环境的困难迫在眉睫。

对于浙江企业来说,逆全球化制约了浙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显示,2016年1-11月,浙江省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4.74%和53.67%,平均每2个工作日遭遇1起案件。其中,新提起的原审案件占比68.18%;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41.51%和2.29倍。面对不断提升的案件发生比率,浙江省在逆全球化下遇到了较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浙江企业如能通过这次的环境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还可以从中寻找机遇,继续发展。

1逆全球化的原因

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大动荡之后,各国开始推行宽松货币降息等政策,来重新建设动荡之后的经济环境。但是全球经济并没有迎来理想中的复苏,反而进入了更加动荡的阴影,陷入了持续的结构性低迷中。随之而来的是各国推行了各具特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逆全球化的思潮暗流涌动。就外部原因而言,西方国家具有重要的责任,从2000年到2013年欧美地区一直都是贸易流量最为集中活跃的地区,领导和核心地位明显,占到全球贸易份额的53%,2013年之后,全球贸易流向更加的多元化,欧美地区的贸易份额下降到43%,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贸易份额,有了较大的增加。而作为主导的欧美地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需要一定的适应,加上对自身的主导地位的保护,导致政治上民粹主义,经济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强,逆全球化趋势暗流涌动,逐渐抬头。

就各国的内部原因而言,由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收入不断下降,与精英阶级矛盾不断加剧。根据“现代化输家”理论,可以解释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一些收入水平,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表现出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从主观上认为自身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从而产生一种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的抬头造成恐慌,移民和难民数量的不断增多,使得西方国家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逆全球化的程度。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逆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在于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多边机制不振、各类区域性的贸易投资协定碎片化。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贸易摩擦和贸易纷争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经典的贸易理论看来,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自由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全球和出口国家自身的福利,但是由于全球化的浪潮,缩小了比较优势,促使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而又由于经济危机之后的余震,各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复苏本国的经济实力,所以各国通过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来阻止他国出口,进而保护自身的福利。

2浙江企业在逆全球化环境下遇到的障碍和挑战

自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以来,浙江省作为出口大省,是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浙江的企业也在20世纪末之后生生不息不断成长,浙江企业以出口服装鞋业,五金等为大宗商品为主,并且浙江省坐拥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外贸联系十分频繁,而中小型企业繁多也是浙江省的一大特色。浙江的大型企业以制造业为主,通过传统经济生产输出的方式进行外贸活动。中小型企业虽然没有较为良好的设备和庞大的企业结构,但是仍然为浙江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的力量。

2.1逆全球化环境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障碍和挑战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一直是倍受国际关注。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国际贸易活动中致力于摆脱大国控制,否认在贸易活动中所存在的有大国主导的不平等贸易条件和贸易关系。另外,发展中国家努力在贸易活动中挣脱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逐步构建起的国际贸易结构,从而改善自身国家的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所不得不接受的弱势条件。

当今逆全球化的经济大背景下,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活动更是受到层层阻碍。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抬升,中国对外的开放程度也不断的提高,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在进出口的各个方面具有互补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更是深受逆全球化的大背景影响,与他国有较多的贸易摩擦和冲突。浙江作为中国的出口大省更是首当其冲。2016年浙江贸易摩擦数量明显上升110起案件中,反倾销90起,2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10起,同比增长44.74%,而其中50%来自亚非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大地区,2016年该地区共发起案件55起,涉案金额10.9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42%和2倍多。以印度为例,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大发展中国家,随着两国的经济崛起,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不断的加深,中国作为印度第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所得出,中国与印度的在服务贸易的各行各业上各有千秋,正是因为分庭抗礼的竞争局势,正是因为这样的服务贸易竞争局势再加上印度本身对于劳务保护的政策制度,印度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如果企业雇工达到一定的人数,必须经过政府备案,如果企业大规模裁员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如果企业破产,企业必须支付印度劳动者补偿费用。也正是这样的隐形的保护主义,导致外来的企业对印度的投资总会再三衡量。而拥有较多的高新产业人才的浙江企业对于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会再三考虑。

在商品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上,浙江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更为显著。浙江作为中国的外贸大省,浙江企业也是受反倾销侵害的重灾区。纺织业,鞋业,化工产品,海产品作为浙江省的优势产业,从中國加入WTO后一直受到反倾销的侵害,而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影响更甚。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一直没有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导致多数国家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活动时采取了歧视性的对待方式。由于需要依靠第三国家的标准来计量是否存在倾销行为,这种计算方式带来的往往是不公正和歧视性的待遇。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发布的关于反倾销的统计和报道,近些年来,浙江省企业主要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和拉丁美洲。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大发展中国家希望摆脱已经固定的主要国际经济结构,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前进。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希望在向外输出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产业,推动本土企业的不断发展。

2.2逆全球化环境下来自发达国家的障碍和挑战

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因为受到逆全球化所波及而不得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那么发达国家作为逆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也对浙江省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障碍和挑战。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经济发展引导者和现有的国际经济结构的核心,主要是以改变自身国家的政策和签订国际条约推动逆全球化的涌动。以美国,欧盟为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其世界强国的地位造就了美国与世界经济变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否认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坚持美国产业回归本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本土主义。同样的,在对外的经济政策上也明显的带有逆全球化的特点,如退出TPP,退出巴黎公约,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等。美国作为逆全球化的始作俑者,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所宣称的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及投资的限制,通过各种的方式逆转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逆差等等,对中国来说仍然是隐患。而作为浙江企业,也面临着诸如此类的种种隐患。

欧盟是逆全球化的另一个风云万变的战场。相较于美国,欧盟的逆全球化更多的是由社会中精英阶层和中下阶层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由于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和社会环境差异等各种原因,中下阶层的公民难以想象到未来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自身的周遭的不友好环境的影响,对世界的发展表示怀疑。正是因为如此,欧洲的民粹主义不断抬头,在国家和社会中寻求保护。在贸易保护主义上与其有所共通的是中下阶层要求国家采取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来强调国家之间的界限,从而寻找自我保护的安全感。

浙江企业由于逆全球化带来的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也由于企业内部机制缺失,受到了来自这些国家的强烈影响。相较于发达国家,浙江企业在技术这一硬件上仍有差距,面对发达国家的较高的生产水平,本身属于出口被动的浙江企业在产品质量,后期服务,企业管理和经营上仍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在逆全球化的环境下更是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制约了企业走向全球化。

3浙江企业在逆全球化环境下的机遇与措施

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浙江企业的出口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如何解决浙江企业走向全球化迫在眉睫。

3.1建设海外生产基地

浙江企业通过在海外建设基地,加强对海外投资,以提高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上世纪的日本为例:70年代由于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日元不断升值导致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日本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由于日本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日本也对发达国家增加了一定的投资。对于浙江企业来说,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第一能减少劳务成本,进而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能够推动浙江企业直接走向国际,加快全球化的进程。第三能够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双赢,推动企业形象的构成。

3.2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

浙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应当积极利用好宁波,舟山等重要的交通枢纽,为推动浙江企业走向全球化做好准备。浙江作为沿海城市,对东南亚11国有较多的贸易往来,同时,东南亚11国多为新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频繁,需求旺盛,作为浙江企业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政策,推动对于东南亚11国的贸易出口和贸易合作等,进而推动浙江企业的不断全球化发展。

3.3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水平

浙江企业在不断推进出口贸易时,也要加强企业自身水平建设。在提高企业硬件设施的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文化等软件的不断升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一直以廉价的劳动力为中国的加工贸易赢得了口碑,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不应仅仅停留与中国制造,更应向中国智造不断努力。浙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省,拥有较多的高素质人才,浙江企业应当有能力提高企业制作水平,创建自己的品牌和国际化的企业形象。在升级转型为中国智造的路上还应继续升级中国制造,在保持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

3.4推动跨境电商为主的数字贸易模式

浙江的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外贸活动时可以推行以跨境电商为主的新型贸易模式。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外贸模式,缩短了批发到销售的环节,节省了一定的成本。同时推动企业结构转型,较为巧妙地避开长期庞大的资本积累和漫长的经营过程等发展难点,使企业更灵活,竞争力更强。

3.5协调好外贸和内销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加上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导致国内消费需求旺盛。浙江企业在外贸受阻之时,不妨提升对内销的力度,扩大企业的规模和技术,减少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提高企业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协调好外贸和内销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廖淑萍.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应对策略浅议[N].证券日报,20170107(A03).

[2]张亚斌,范子杰.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3):3046.

[3]郑春荣.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J].国际展望,2017,(01):3451.

[4]严春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周爽,齐天宇.TPP与TTIP框架下的全球贸易再平衡及对中国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6,(11):1421.

猜你喜欢

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与作用探索
中国反驳“贸易保护主义”指责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逆全球化”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