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富士苹果生产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9-20孙长乾

新农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摘袋红富士结果枝

孙长乾

(瓦房店市万家岭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瓦房店 116303)

万家岭镇红富士苹果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全镇现有红富士苹果2.8万亩,年产量4.6万吨。该镇地处渤海湾苹果优势区,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红富士苹果生产,加之历经40年栽培和百年苹果栽培积淀,积累了较丰富的红富士苹果栽培管理经验,所产的红富士苹果个大形美、色艳味佳,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当地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主产品种,但在生产栽培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加以解决。

1 存在问题

1.1 引进品系较多,着色难易有差别

在红富士苹果发展初期和中期,果农对红富士苹果着色难易还缺乏明确认识,盲目而大量引进红富士各种品系,有的着色困难,导致现在仍有少部分的结果树着色困难,影响果农收益。

1.2 整形修剪不规范,树冠郁闭

有的果树留大枝太多,平均单株留大枝在8~9个以上,层间距过小,使整个树体主辅不分,主从不明,枝条重叠交叉严重,通风透光差。有的主干偏低,只有30~40厘米,形成很多拖地枝,有的树体太高,已经超过4米多;同时,树冠头部和中部辅养枝过大,遮光严重。有的果农对1年生旺枝短截过多,形成分枝过多,长势过旺,树冠密闭,通风透光不良,导致成花少,坐果差。有的对背上直立强枝连年缓放或是对竞争枝控制不力,导致主枝太弱,侧枝过强,使树形混乱,直立枝、徒长枝过多,营养生长过盛。

1.3 果园耕作方式仍以清耕为主

清耕易破坏土壤结构,使生长最活跃、吸收养分能力最强的浅层根系不能发挥其良好作用,还导致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消耗快,肥力逐年下降。果园“清耕制”又增加果园锄草的劳力和化肥投入。

1.4 肥水管理不科学

一是施基肥时间不科学,有的果农不重视秋施基肥,多在春季施用基肥。二是施肥深度不科学,有的果农习惯把有机肥撒于树盘中,再进行浅翻,这种施肥方法易导致根系上浮,使根系遭受冻害、旱害,使树体衰弱老化。三是施肥量不科学,有的果农仅凭经验施肥,有的施氮肥过多,造成树旺贪长成花困难;有的施钾肥过多,造成缺钙等生理症状;有的肥料施用不足,果品产量低、质量差。四是肥料搭配不合理,苹果树需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2∶1∶2,生产中不少果农偏重钾肥施用,忽视氮肥、磷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造成果品质量难提高,大小年现象严重。五是施肥和浇水配合不当,有的果农重视施肥,忽视浇水工作,影响肥效。六是施用劣质肥料,有的果农购买低价劣质肥料,施用后引发肥害或导致树势衰弱。

1.5 花期未稀花

修剪时结果枝留的过多,开花总量大,又不进行稀花,消耗大量营养,导致果个变小、商品价值降低,使树势变弱,造成大小年现象。

1.6 纸袋选择及套、摘袋时间选择不当

有的果农选用造价低的双层袋套果,导致果面星点大,果面不光洁。套袋时间过早易掉果,过晚果面易发生锈斑和影响果实着色;摘袋时间不科学导致着色不良、日灼等问题。

1.7 摘叶时间、摘叶量不当

有的果农在摘袋前对全树进行摘叶,而且摘叶量超过全树叶片量的30%~60%,虽然利于果实见光上色,但影响果树秋季叶片制造储存营养,如遇高温或昼夜温差较大天气时,极易发生大面积日灼。

1.8 病虫害防治用药不科学,喷药操作不当

一是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的幼果期内,不注意病虫害防治药剂的选择,用乳油类杀虫剂和质量差的杀菌剂,用尿素进行叶面喷肥等,导致果锈发生。二是随意降低农药使用倍数,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也对果实产生不良影响。三是不注意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喷药时,喷头距离果面太近,部分果农为了图方便应用喷枪,致使喷药效果差,易对果面产生伤害。

1.9 果实采收过早或过晚

近些年,国庆、中秋两节市场活跃,有的果农在两节期间对红富士苹果进行采收,虽然已达到全红标准,但果实品质还未达到标准;有的在果实达到全红、色泽艳丽时没有及时采摘,导致果面色泽老化;采摘后不及时销售或冷藏处理,导致果树商品性能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2 解决对策

2.1 加快新品种更新步伐

大力发展易着色红富士品种,如昌红富士、望山红、礼泉短富、烟富6号、岩富10号、烟富8号、烟富3号以及当地着色快、色泽艳丽的红富士优系等,对着色难的逐步淘汰,适宜换头的采用无病毒接穗进行高接换头。

2.2 推广普及高光效整形修剪技术

根据高光效整形修剪技术要求,对存在问题的树形进行规范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树体光照问题,主要是减少主枝数量,打开层间距,疏除背上枝组,形成以“改良”基部三主枝邻近半圆形为主的树形。改造后树体结构为:干高60~70厘米,树高4米,冠径6米,有中心干,主枝5个,在中心干上呈两层排列,下层主枝3个,每个主枝上着生侧枝2~3个,上层主枝2个,每个主枝上着生侧枝1~2个,主枝角度60°~70°,层间距120厘米以上。在改形过程中,要灵活掌握改形技术,在保证全树5个主枝的前提下,对于干高60厘米以下和4.5米以上的主枝要在2~3年内疏除。对不用的辅养枝,主枝背上和两侧多余的强旺大枝,主枝背上的结果枝组也要逐步疏除,重点培养背下和平斜结果枝组,拉开结果枝组间距,大型结果枝组间距80厘米左右,中型结果枝组间距50厘米左右,小型结果枝组间距20~30厘米,控制适宜的枝类比,长、中、短枝比例调整为2∶3∶5,花、叶、芽比控制在1∶(4~5),每亩枝芽量控制在6.5万~7万个。夏季修剪主要疏除背上直立枝、徒长枝和竞争枝。通过冬、夏修剪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树体结构合理,生长健壮,树势平衡,通风透光良好。

2.3 改进果园耕作制度

改果园清耕制为生草制,实行树下清耕、行间生草,或全园自然生草,当草高40~50厘米时,用割草机割草,留茬高度5~15厘米,全年可刈割3~4次,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逐渐修复土壤酸化、板结现象,效果良好。

2.4 加强肥水管理

2.4.1 秋施基肥,合理分期施肥 早秋或果实采收后施用基肥,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挖环状深沟,沟深、宽各40厘米左右,盛果期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外加硼砂2.5~5公斤。全年分期追肥2次。第一次花前或花后,亩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5-13-8)100公斤;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35~45公斤。购买化肥一定要到正规部门,要购买三证齐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肥料。追肥方式一般在树冠下挖6~8条放射状沟施入,沟深15厘米。

2.4.2 合理灌水 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一般在开花前1周、花后14天幼果细胞分裂期、果实膨大期、深秋土壤封冻前及每次施肥后进行灌水。

2.4.3 叶面施肥 叶面补充钙肥和钾肥。对易缺钙的果园,一般从落花后到套袋前,每次喷药都添加叶面钙肥进行补钙,每次间隔10天左右,连喷2~3次。套袋后到果实成熟前可再喷钙肥1~3次。钙肥一般选用氨基酸钙300倍液、果蔬钙1000~1500倍液等。对着色不良的红富士苹果树可在8~9月喷施350倍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施1次,连喷4~6次,补充树体营养,增强光合作用,使果实摘袋后能及时着色,效果良好。喷叶面肥时尽量避开20~25℃的高温天气。

2.5 注重稀花,及早稀果

为节省养分,要以稀花为主。疏花时根据气候、树体长势等情况,遵循“因树定产,看枝留花”原则,留出比预计产量多10%~20%的花量,多余花序及早疏除。疏花时疏密留稀、疏弱留壮,间隔20~25厘米留生长健壮花序,每个花序只留发育健壮的中心花,其余摘除。花期利用壁蜂进行异花授粉。坐果后及早疏果,每个花序留1个好果,保留生长健壮的中心果、下垂果,其他果去掉。每亩产量控制在2500~3000公斤。

2.6 选择优良纸袋,科学套袋、摘袋

一般选用质量好的、内袋黑色的双层袋,套袋时撑开纸袋,使果实在袋内悬空,扎紧袋口。落花后5周左右开始套袋,从6月上旬开始到6月下旬结束,套袋时先套不易着色的果树,后套易着色的果树。近年来,为了改善果实外观,有少部分果农应用内袋为红蜡袋的双层袋,生产出的果实表面更加细腻光洁,色泽鲜艳。秋季摘袋时间紧,普通双层袋采用一次性摘除方式,内袋为红蜡袋的双层袋采用两次摘袋法,为防止日灼发生,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摘袋前几天,灌一次小水;二是摘袋时间在9月下旬,尽量在昼夜温差较小时进行;三是遇下雨天、大风天不摘袋;四是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或摘树内膛的果袋。摘袋同时对果、枝接触部位垫专用海绵垫。

2.7 摘叶、转果、铺反光膜

一般在摘袋同时摘除近果叶片,防止遮光和发生叶磨损伤,摘袋3~4天后,再摘除果实周围叶片,总摘叶量不宜超过全树叶片量的30%。摘袋后开始铺反光膜,使果实及早接受下部光照,利于萼洼部分充分着色,经实践,效果好于摘叶后再铺反光膜。当果实阳面上色达到50%时,再把果实慢慢旋转180°,使果实阴面见光上色。

2.8 科学防治病虫害

全年打药3~8次。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到套袋前喷药2~3次,为防止幼果发生果锈,推广应用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性液剂、悬浮剂等不易诱发果锈的优质剂型农药,一般前期选用50%多菌灵600~800倍、70%甲基硫菌灵1000~1200倍等杀菌剂;后期选用35%福连1000倍、70%甲基硫菌灵1000~1200倍等杀菌剂。杀螨剂可使用悬浮剂型的50%四螨嗪5000倍和微乳剂型的5%能尔(齐螨素)5000~6000倍;广谱杀虫剂可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杀蚜虫及盲椿象可使用30%啶虫脒微乳剂6000~10000倍等。7、8月份根据降雨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多喷施残效期较长的杀菌药1~3次,一般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00~50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摘袋前2天喷杀虫杀菌药1次,减少各种病菌及害虫数量。农药要按规定浓度使用,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使用浓度。喷药时,应选择适宜的喷雾孔径、喷药压力,使药剂雾化程度尽可能高,以减少药剂在果面的黏着量。喷头与果实距离要达到40厘米以上,以减少果面伤害,避免果锈发生。

2.9 适期采收和分期采收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对红富士苹果进行适期采收和分期采收,有利于提高果品的商品质量,顺应市场需求。本地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分1~3次对着色达到全红、口感达到标准的红富士苹果进行采收,采收后立即销售或及时分级入库储藏,直到10月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注意不能撞落留下的果实,在有雨、雾的天气或露水未干时不宜进行采收。

猜你喜欢

摘袋红富士结果枝
桃树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生长结果习性初探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桃树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结果枝叶片数影响早熟柑桔果实品质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克伦生葡萄冬季修剪留芽量及负载量试验研究
安徽:砀山红富士苹果价格持续攀升
红富士
苹果摘袋后不上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