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化学微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8-09-17陈秋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化学意识

陈秋娟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超出理解范围或现有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好奇或困惑心理,这种心理会促使人提出问题,或将问题作为依据去寻找答案。

一、利用化学课堂微实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教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微实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堂微实验方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1.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通过实验营造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试验之前,教师都会公布试验结果,这使得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缺乏自主探究的兴趣。而现在,教師积极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微实验,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二氧化碳知识,笔者在课堂微实验中设置了四个问题并进行试验:

问题1.干燥与湿润的石蕊试纸放进二氧化碳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笔者请一位学生将干燥的石蕊试纸与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已有二氧化碳的容器中,并点燃蜡烛,使得容器充满二氧化碳,再让学生进行观察。

问题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二氧化碳具备什么性质呢?

此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已被笔者充分调动起来了,笔者讲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独立思考湿润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认为,是水让石蕊试纸变红的。

问题3.到底是不是水让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

笔者依然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将干燥石蕊试纸放置于装满氧气的容器中,再用滴管滴入清水,然后发现石蕊试纸并没有任何变化。学生在此时很容易明白,并不是水让石蕊试纸的颜色产生了变化,而是二氧化碳与水所结合之后的新物质让石蕊试纸产生了变化。

问题4.二氧化碳的性质定义具体是什么呢?

学生已经明白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常都会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实验的最后,笔者再对学生进行设问,通过问题将学生拉回课堂知识点中。

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微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细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知识疑点,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学生没有独立的思维空间。如果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探讨和验证,从而懂得提问。

如学生们已经知道了硫酸的性质,它能使糖碳化,还具有吸水性,而给学生最深的印象就是,硫酸使得糖由白色的固体不断膨胀,从而变成一坨黑色的无定形碳。然而,在硫酸的定义中我们找不到“膨胀性”,只能看到“炭化性”。这时,学生就会提出这个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去定义中找到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并作为问题进行提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提到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产生一种想要学习的思想。”而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情境紧密相关。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能力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探讨的环境,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

如在教学《保护水资源》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事先准备好的PPT,或者水污染的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直观地了解水资源污染的后果。在观看了这些资料后,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防治水污染?”“水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化学微实验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如“水污染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教师可将肥皂混合到清水中形成肥皂液,从而产生日常生活中的废水,让学生直观地明白水污染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化学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奇妙的化学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