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衔接

2018-09-17董江峰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素质新课程

董江峰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中考升学压力的存在,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都以应试考试为导向,忽视了学生历史创新意识、历史思辨能力、历史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初衷。因此,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有效衔接,旨在提高学生历史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现实生活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历史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不够重视,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有效衔接,严重忽视了历史课程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目标,从而限制了历史课程综合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同时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衔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验历史课程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精神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贴近生活,拓宽教学空间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每周的授课时间有限,所以历史教师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精力都限定在教学大纲内,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开放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与热情。同时,教师对历史教材的过度依赖,造成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历史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也受到较大限制。

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中,很多历史事件和知识内容虽然年代久远,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古今对比,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衔接,减少历史知识的强制性灌输和记忆,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二、体验生活,促进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和参与的主体。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生活体验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反思和运用,积极投入个人情感,开展主动性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生活体验式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体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的变化》时,由于课文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种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访”自己的父辈、祖辈,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状况,加强与当今生活的对比,这样才能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有更好地理解,才能更加真实地感受知识与科技力量的重要性。

三、反思历史,注重学以致用

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课程的学习价值,树立正确的历史课程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与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应注重学生历史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反思历史知识和事件,形成自己认识历史和看待问题的正确视角,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此,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在教学《战略大决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当时军事优势原本非常明显的国民党为什么会战败?为什么说“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吸收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效。

四、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懂得如何反思和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秋峰.试析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6,(2).

[2]彭梅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5,(77).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素质新课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假期归来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