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三种科学方法

2018-09-17王丽美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遗传病酵母菌教师应

王丽美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完善教学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通过采用科学的生物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并建立生物知识体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重视科学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以促进学生发展。

一、观察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的目标和实验原理,让学生知道,在实验中应重点观察哪些现象;其次,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从而发现实验中的各种现象,找到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实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在实验完成后,学生应通过观察获取实验结果,而教师可根据实验的具体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实验中的规律。

如在教学《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时,学生需要观察各种实验物质最终的颜色。由于涉及的实验较多,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在正式实验前将每项实验所需的物质记录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分别是:还原糖+斐林试剂、脂肪+苏丹Ⅲ染液、脂肪+苏丹Ⅳ染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淀粉+碘液。学生在操作后,确定每项实验最终溶液的颜色,并通过确定上述溶液的最后颜色,判定实验是否成功。对于失败的实验,教师应鼓励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合作分工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分工法一般在大型生物实验或生物学社会调查中较为常见,大型实验和调查的工作量较大、难度较高,高中生很难单独完成。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实验和调查的具体需要设定每组人数。同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使每个小组之间的差距降至最低,从而确保实验和调查顺利进行。

如在教学《调查人类常见遗传病》时,这一调查所需的工作及环节较多,教师可以将每组学生控制在10人左右,并划分调查范围。虽然理论上调查范围越广泛,其结果越真实,但鉴于操作难度,教师可以将调查范围划定在全校师生范围内,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遗传病种类。

为了保障学生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调查表格,学生根据表格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并明确指出遗传病的发病率公式,即遗传病发病率=该病症患病人数÷调查总人数×100%,使学生能够在调查后计算出该遗传病的发病率。通过合作分工法进行生物实验或生物学社会调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三、构建模型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许多学科间存在必然联系。构建模型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将其引入到生物教学中,能够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对生物现象和规律的直观感受,更为方便快捷地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都能通过构建模型法来开展,其中最为典型的实验莫过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由于该实验需要了解酵母菌的数量变化,通过数学及统计学模型能够加速学生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无菌马铃薯液作为酵母菌的培养液,将培养液制成后,将少量酵母菌置入培养液中,并要求学生每天定时观察和记录酵母菌种群的适量变化,实验时间为一星期。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到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

构建模型法,将数学与生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夠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知识系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新疆五家渠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遗传病酵母菌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牛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碳源代谢分析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酵母菌感染,怎样才能不误诊?
几种常见类型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案例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