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运用分组计分制促进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2018-09-15管灵韬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学生不积极参与配合课堂教学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模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很不利的,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流,教学方式也应重在交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便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是要试图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且解决问题,而且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此创建一个适合英语教学及学习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行动研究;分组计分制;课堂教学;英语

一、 研究背景

我的课堂由18个十二岁左右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小学已经接受了至少两年的英语教育,除了学校的英语课之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六岁左右就开始在校外学习班学习英语,虽然英语方面的基础没有我预想的好,但是对英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所用的教材是新概念第一册。新概念教材的特点是比较注重语法,学生用书配有插图比较生动形象,语法知识通常是在活泼有趣的课文中体现。第一册的语法内容比较初步,课堂内容也比较少。研究执行者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师。

二、 问题出现

在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发现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一直都不高,而且非常不爱发言,课堂气氛总是很沉闷,一般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学校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之后,我便尽量的调节课堂气氛,希望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和我的交流中来。但是当我提出问题时,教室里还是会异常寂静。似乎说英语是他们最不乐意做的事情。当我叫到同學回答问题时,他们总会很紧张,没有自信。之前我以为只要我讲的东西他们都听懂了记下来了,课后再好好复习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通过作业和几次测试发现他们的反馈非常不好,同时也意识到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我觉得学习英语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乐于去用英语交流,乐于去接近英语文化,乐于去用英语语言思维模式思考,这样才能使学习英语更具有目的性和兴趣性,也才能够使英语成绩提高。现在的这种课堂状况对这些学生现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很不利的,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加以调整,在将来继续深入地学习英语的道路上也会受到重重阻碍。

三、 提出假设

在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对于现在我课堂上学生不积极配合课堂教学的现象,首先我提出了如下的假设:

1. 由于老师讲课几乎都用英语,所以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不能够理解老师的用意;

2. 学生不会用英语回答问题;

3. 害怕说错了没面子而不敢说英语;

4. 觉得老师讲得很没有意思,所以根本没兴趣配合老师。

以上只是我个人觉得可能存在的原因,而学生不积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才能够找到。

四、 初步调查

对于学生不积极参与配合课堂教学的原因,我用访谈的方式做了一下详细的调查。利用下课或者是上课前一段时间,我分别和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大约15分钟的单独谈话,并且通过电话也分别和每一位同学的家长交谈了大约10分钟。这其中难免会有学生和家长看法不一致的时候,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学生会告诉我她不想发言的原因是害怕说错,而她的家长却告诉我当他们问同样的问题时,学生的答案却是别人都不举手我为什么要举手。对于这些矛盾的地方,我都分析了原因及可信度。我想这样做的调查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五、 重新确认问题及假设

通过这样的访谈,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之后,我发现似乎问题的原因并不主要在我的假设当中。调查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几乎所有学生都觉得英语授课并没有给他们理解老师的意思带来困难,只有一位同学觉得有一点困难;

2. 只有少数的学生觉得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原因是怕说错;

3. 从学生和家长双方面了解,呈现出来的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别人都不举手发言,如果我那么主动就会被归为异类,会被大多数同学排斥。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这个年龄的学生有他们的独特之处,在英语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将来的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而且他们也不像我们当初学习英语时那么害怕犯错,这便更有利于他们不断地进步。但是他们还是保留了很强的从众观念,喜欢和大多数人一样,积极主动被看成是个人出风头,有时候还会因为这个被其他同学排斥。

现在我们重新的确认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从众观念以及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的压力。

随之而来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听课习惯和从众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我想要尽快地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作了一些假设。既然观念很难别改变,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积极主动的角度转变,不让他们觉得那是个人出风头是不是就会改变对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呢?如果把个人出风头变成了为集体争取荣誉,课堂气氛是否就可以活跃起来呢?带着这些假设,我进行了进一步的行动计划。

六、 研究方案设计及实施

为了验证以上的假设,我决定尝试分组计分的方式,希望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施计划之前做了如下的方案设计:

1. 我首先把18名学生分成三组,每组6人,并且每组英语程度相当。希望能够让他们在与其他组竞争的过程中互助共勉,共同进步。

2.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之间应该还不够默契,所以为了增进互相了解,我留了两次小组作业,让学生课后共同去完成。

3. 之后每次上课我会至少安排一项小组任务,让学生一起讨论完成。并且为每个小组的成果评分和计分。每次都选择一些有趣的任务,比如,找一些有趣的文章让学生读,然后共同讨论一些问题,看哪个小组最后的答案最有新意。

4. 上课提问时,如果回答正确,就为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希望可以增强他们上课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我想这样应该可以造成新的从众效应,使大家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七、 数据收集方式

这一次的数据收集方式主要是观察法,同时也做了一些访谈,但是没有太详细的记录,只是找个别同学和家长谈谈计划实施之后的感受。

八、 方案执行分析报告

计划实施的过程比较顺利,而且也在朝着我的希望一步一步靠近。不可避免地在这个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我也有及时地调整。

首先,我发现在我头两次留小组作业时,同学不是很乐意接受,而且作业的质量也不高,后来知道原因是他们课后很少有时间沟通。于是便减少了课后留小组作业的次数。我想偶尔留或许还可以让他们保留对它的新鲜感。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确是对组内成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些默契。

然后,课堂上由于实施分组计分制,同学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可以说新的从众效应逐渐开始形成。不过预想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开始我希望他们都可以尽量地用英语进行讨论,可是后来发现这对他们来说有点困难,于是改变了初衷,让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只要回答问题时用英语就可以,不会的地方也可以随时随地的问老师。同时,我会走到学生中去,有时和他们一起探讨,不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更有自信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争取自己小组的荣誉。

最后,有一个我没有想到的问题出现了。课堂活跃了之后,随之而来的课堂纪律开始出现了问题。有的时候学生精神不集中,有的学生表现出过度活跃,常常在老师讲课时多话。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后我采用了给所在小组扣分的方法来惩罚管理,还是比较有效的。如果一个人不遵守纪律,他便会被其他组员指责,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还是很强的。

九、 结论

通过这次行动研究,我深入的研究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加以改进,最后基本上解决了原有的问题,使我受益匪浅。对于以后教學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开了一个好头。在这次行动研究中,我体会到很多东西,比如,当我们面对一个很难解决又长期存在的问题时,通常先找到它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而且有些问题看起来很难办,但是只要我们转换角度去看,从别的角度出发,说不定问题就会更容易被解决。

虽然现在的课堂情况很好,反馈也不错,但是有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去考虑的:这样计分下去是否应该给予获胜小组一定的奖励呢?而怎样的奖励应该是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呢?这也是我下一步应该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我的行动研究报告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很高兴其他教师可以给予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魏立明,戴丽红.Anthony Joserph Droege Ⅲ(2005) A Practical Cours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发行.

作者简介:

管灵韬,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英语课堂教学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读英语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