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也要会“讲故事”

2018-09-13雷泓霈

声屏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流传谜语讲故事

雷泓霈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字小诗《苔》被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石门坎的孩子小梁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也让这首小诗,得到广泛的传播。

作为一首古诗,《苔》虽不难懂,在浩如烟海的诗海中,让忙、茫、盲的人们记得住、记得牢,也绝非易事。因为诗词仅是单纯的汉字组合,缺乏情节和生动故事,更缺乏跌宕起伏的桥段。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会受到限制。而当我们将古诗词和讲故事联系起来,传播效率和视听效果,就发生了微妙改变。

古诗词的意境是深邃的,深入浅出的故事化的诠释更能给人带来美感;古诗词的内涵是丰厚的,富有真情的故事化的诠释、时代化解读,更有助于让古诗词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知音、文化伴侣。古诗词“讲故事”的能力增强了,它的流传度、美誉度,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文化的“讲故事”的能力和手段也在逐渐丰富,更加完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全》等电视节目的走红,让传统文化和生活故事、谜语故事、名人效应等有效连接起来,让文化面孔形象鲜活很多。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博物馆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等,用现代而年轻的语气讲故事,博物馆已走出“审美疲劳”,成为“民众的大学”“精神的家园”。《经典咏流传》探索将流行音乐与诗歌相结合,讲述妙趣横生的文化故事,一经推出,马上就红了。文化故事的影响力可谓是越来越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了让更多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应该多借鉴《经典咏流传》之类的讲故事的手段和能力,想方设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现代思维,富有精神牵引力,得到更为完美的传承。

猜你喜欢

流传谜语讲故事
谜语三则
经典“咏”流传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听冬神讲故事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