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分析与建议

2018-09-13肖航渤海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国际化

文/肖航,渤海大学

我国从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发展速度可谓令世界瞩目。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完善经济发展目标。2009年我国正式开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 12 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2015 年8月人民币在国际上已经取代日元成为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 2.79%,仅次于美元(44.8%)、欧元(27.2%)和英镑(8.5%)。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其比重约为10.92%,其中美元比重约为41.73%、欧元约为 30.93%,日元约为 8.33%、英镑约为 8.09%,超过日元和英镑所占比重,成为了占比第三大的国际特别提款权货币,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是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和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和问题,如不加以调控,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外来威胁。

1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经过近九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自由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数量的不断扩大,将会加快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使其成为世界货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1度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人民币储备约合845.1亿美元,占标明币种构成外汇储备总额的1.07%,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国际外汇储备中。

表1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2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入,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这相应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政策实施难度加大、资本大规模进出风险以及国际收支逆差风险

2.1 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加

2.1.1 货币政策管理风险

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在我国没有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以前,央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节之时,由于受到外部干扰较小,只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内因素。然而,在我国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之后,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我国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因此实施政策的难度加大,由此带来的经济调节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

由于上述因素影响,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会面临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削弱的风险。截至2017年12月,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余额为4295.74亿元,其中,境外机构持有的股票市值和债券托管余额分别为11764.70亿元和11988.32亿元;境外机构对境内机构的贷款余额为7390亿元;非居民在境内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734.72亿元,包括同业往来账户存款、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存款(见表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和个人以股票、债券、贷款、存款等等多种形式持有人民币,这样会减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币在境外使用会对我国国内人民币供给造成影响,央行无法准确估计其国内货币存量,致使央行无法有效控制基础货币。其次,当我国面临通货膨胀时,央行为控制通货膨胀,会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使得利率下降。这时,人民币会贬值,持有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机构和个人会将手中持有的人民币大量出售,导致人民币大量流入国内市场,进而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

2.2 资本大规模进出的风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国外广大投资者青睐。人民币国际化后必然会对资本项目大规模开放,当国内金融市场利率高于国际金融市场时,国外投资者会大量持有人民币资产,使得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到我国的资本市场,会导致人民币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降。当国内金融市场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时,国外投资者会大量减少持有人民币资产,使得大量外国资本流出,人民币大量流入国内市场,易产生通货膨胀现象。而此时人民币供过于求,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国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外国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导致我国的资本市场错综复杂,进而对国内金融市场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金融市场中不确定因素加大,使其金融市场职能发挥受到限制。

2.3 国内金融体系安全面临风险

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实力、经济实力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仍不完善,人民币入篮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进而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此外,我国金融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初入 SDR缺少对风险评估和预测的经验,甚至不能对突发风险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别国将人民币列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数量。我国金融机构是在相对较稳定的环境下发展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尚未遇到过巨大的挑战,这是我国在金融管制方面较为严格的结果。而在人民币入篮之后,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在金融管制方面逐渐放松,而我国金融机构不再拥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失去重要的发展优势。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完善货币政策,加大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增加其管控自主性,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首先我国货币当局应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稳中求进。其次,控制通货膨胀以及预防通货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央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加强各方协调与交流,让货币政策的决策更加公开化、民主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同时要通过完善制度,发展经济来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冲击我国独立的货币经济政策,也要加强与其他的国家和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向发达国家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形成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道路。

3.2 控制资本大规模进出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过程。目前,中国经常账户已经全部开放,而资本账户也正在逐步开放,所以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要有条理的稳步进行,由点到面逐步开放,可以在部分地区先进行试点经营,条件成熟后逐渐推广。其次要保持稳定的汇率制度,发挥其对资本流动的有效作用,提高汇率弹性,从而防范热钱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我国政府要对国际短期资本进行严加监管,做到层层把关,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细化审核细则,完善市场体制,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协调,提高效率水平。

3.3 完善国内金融体系

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业务,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位。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推广出更多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对金融核心人才的培养,以便更快的实现金融功能的转型升级。

加强金融监管。相应部门制定好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自身职责,发挥一行两会积极作用,提高监管标准和监管效力。最后要完善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约束。

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交流。首先推进与周边地区人民币贸易流通,其次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流动,最后将人民币推向世界。在此期间内,我国必须要确定完善的金融体系,提高其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因此要广泛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吸取教训,总结自身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的不足之处,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监管体系。

4 结语

如今,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迅速的今天,本文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之路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安全、稳定的金融市场体系环境,;其次应继续加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控制其政策自主权,从而对风险进行致命性控制。再次通过控制资本的大规模进出,防止市场波动带来市场不稳定风险。最后,应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相比于资金雄厚,经济实力较强,货币国际化开放时间较早的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应积极与之沟通交流,学习其经验教训,从而依据自身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监管,完善市场运行。

【注释】

1.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是IMF统计部管理的数据库,外汇储备数据包括货币当局对非居民的各类债权,包括 纸币、银行存款、国库券、其他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可以用于满足国际收支需求的债权等。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