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广场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为例

2018-09-12周铁军邹明妍万展志

风景园林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景三峡步行

周铁军 邹明妍 万展志

城市安全是影响可持续战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1],建立健全的城市公共安全体制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广场作为城市中市民参与公共生活、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影响着城市公共安全,且多分布于城市中心区或部分商圈地区,具有硬质铺地面积大、多功能复合、群众参与性强、空间形式丰富、交通流量大、生态效益差等特点[3-5]。城市广场的更新速度与城市发展不同步,设施陈旧、维护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如2014年12月在上海外滩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公共景观是城市广场的重要构成要素[6],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影响广场步行空间安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当今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设计主要关注景观的美学体验、商业价值等方面,忽略了步行空间行为主体的安全需求。由公共景观引发的安全问题增多,主要表现在广场铺装引起的打滑跌倒、雕塑小品引起的擦伤坠落、水景引起的落水淹溺、用电设施引起的触电等方面。

随着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公共景观安全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Morteza采用实验法和SD法从建筑高度、植物配置模式、观察者与植物间的距离等方面比较垂直绿化与建筑前区的乔木绿化对空间压迫感的缓解效果[7]。Asadi-Shekari Z.等以行人安全指数为指标,评估沿街设施,确定行人的安全线路[8]。蔡凯臻、王建国基于安全城市设计的概念从心理、行为安全方面分析了环境景观要素对公众的安全影响[9]。张芳等从道路系统、水体系统、设施设置、植物配置等方面研究开放式城市公园各类景观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10]。邱慧等分析了公共景观的构成要素,并从绿化工程、道路工程、水景设施和景观小品等方面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可信度因子建构安全评价模型[11]。国内的研究侧重于设计方式及策略的提出,大多是理论和经验层面的探讨,缺乏对公共景观安全中微观层面的安全评价与全面深入的定量分析,并未通过具体的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安全设计策略。

城市广场是人员较密集的区域,公共景观环境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但目前的研究较少以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分析,笔者以城市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庆市三峡广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并基于此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计算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的安全程度,发现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达到优化广场公共景观安全的目的。

1 三峡广场现状分析Situation analysis of Three Gorges Square

1-2 a处鸟瞰图Aerial view of a

1-3 b处鸟瞰图Aerial view of b

1 城市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因素分析与评价

三峡广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由南开步行街、沙南街、火车北站东路、天陈路围合而成,是由两条步行系统组成的十字型街道式广场[12],道路宽度在20~30m左右,呈现出街道窄、边界不清晰、节点空间视觉丰富、硬质铺地面积大等特点,包括东、西、南、北4个主入口,东、北入口人车混行(图1)。双子巷商业步行街、名人雕塑广场、绿色艺术广场组成南北步行空间,双子巷步行街宽约30m,高宽比约为3∶1(图1),空间压迫感较强,公共景观包括景观小品、树池、灌木花坛、休憩设施等;名人雕塑广场是从中心广场至绿色艺术广场的条形空间,长约150m,公共景观包括雕塑小品、树阵、休憩设施。绿色艺术广场含有大量绿化景观,公共景观以大面积的草坪、花坛、乔木为主。三峡景观广场构成东西步行空间,街道高宽比约为1∶1,尺度宜人,公共景观以水景、巨石、树阵为主。基于行为主体的感知,三峡广场的公共景观是由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水景、绿化、景观小品、道路等元素,其公共景观的安全性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安全性。

1.1 公共景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模型是评价的关键,评价因子的具体化、系统化是实现目标要素可测量化的必要条件[13]。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前,将目标要素“城市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安全要素,建立递阶的层次模型。城市广场步行空间环境是行为主体与物质空间环境的有机统一,步行空间公共景观的形式与内容是动态变化的,强调步行者心理、行为上的参与程度,基于行为主体的心理安全、行为安全及防灾安全,结合三峡广场公共景观组成要素,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景观小品、水景安全设计4个方面选取16项评价因子,建立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评价体系(表1)。

1.2 确定各影响因子的综合权重值

基于城市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对安全方面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教授、副教授等)发放20份专家调查问卷,男女比例为13∶7,回收问卷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0%,通过专家打分获得判断矩阵,运用求和积分法求解判断矩阵,并对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表2)。

数据表明,安全护栏与水边的安全处理的综合权重值最高,说明水景作为广场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安全护栏与水边的安全处理是公共景观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道路有效宽度、无障碍设计、交通流线组织的综合权重排序靠前,说明良好的道路安全设计是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的保障。设施的更新和加固、植物的定期养护与管理对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的影响程度大,应予以一定的重视。

1.3 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评判语集,设置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情况的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三峡广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少量外来游客。采用现场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于上午和下午在三峡广场及其周边道路拦截行人,征得其同意后现场填写问卷并发放小礼品,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8份。调查的样本人员中25岁以下约为24%,25~45岁约为67%,45岁以上约为9%,男女比例约为3∶7,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矩阵(表3)、各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4~5)如下。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公众使用后的切身感受直观地反映三峡广场公共景观的安全情况,发现公共景观潜在安全隐患。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5个评价等级中“一般”的隶属度最大为37.6%(表5),认为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的安全等级为“一般”,但“较安全”的隶属度略小于“一般”,因此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稍作调整即可达到较安全的状态。

表1 城市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Tab. 1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ublic landscape satety in urban square pedstrain space

表2 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评价体系综合权重及一致性判断Tab. 2 Comprehensive weight and consistency judgment of public landscap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in urban square pedestrian space

2 分析与讨论

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涉及的因素众多,由于不同城市广场的定位不同,其公共景观包含的具体要素存在差异性,笔者通过选取相对共通的评价因子建立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评价模型,为公共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并根据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及改进措施。

2.1 水景设计宜强调以行为安全为主的浅水设计

广场水景设计大多是建成后融入必要的安全措施,缺乏对受众的深入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水景设计宜重视浅水水景,供游人进入的水景水深宜小于0.3m[14](图2),儿童嬉戏区的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加强临水防护措施,通过坡道、台阶、汀步等形式实现安全的水岸设计(图3)。

三峡广场原水景以瀑布落水、静水形式为主,水景建成后基于公共安全的角度,瀑布落水定期开放;取消瀑布落水时形成枯山水景观。静水水景逐渐成为三峡广场景观园的主要水景,并季节性地取消水景,公众可以在水景小品内部漫步(图4),实现行为可达(图5),保证水景的安全性。三峡广场步行空间水景经过近期改造后主要以浅水水景为主,更能保证行为主体的行为安全,公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都比较高。

2.2 行为、防灾安全先于休闲体验感的道路设计

针对三峡街道式广场的特性,道路设计与绿化结合形成丰富的景观序列,更注重参与者漫步休闲过程中的空间体验,忽略行为主体的行为、防灾安全。为保证突发事件下的人员疏散安全,广场道路宜保持连续的线状形态,避免由于景观绿化等形成的道路转折、迂回情况,绿化不应过分占用步行空间,保证道路实际有效宽度不小于疏散宽度,使其保持连续性和畅通性[15]。同时,广场道路宜实行人车完全分行,采用多层次的交通组织形式。

根据道路设计不同安全等级的隶属度(表4)得出三峡广场道路设计安全等级一般,下级指标的安全评价结果较差。三峡广场为疏导过境交通对中心区带来的交通压力,在步行街内部引入适量车辆通行,造成了交通组织混乱、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图6-1、6-2),后期可通过抬高步行空间等方式实现人车完全分行,底层商业改由二层进入,形成立体化的步行系统(图6-3),或采用加强后期管理等措施保证行为主体的步行安全。

表3 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矩阵Tab. 3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atrix for public landscape safety in Three Gorges Square pedestrian space

表4 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一级综合评价结果Tab. 4 Grade on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of public landscape safety in pedestrian space of Three Gorges Square

表5 三峡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Tab. 5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ublic landscape safety in pedestrian space of Three Gorges Square

2 浅水水景的水深控制Water depth control of shallow waterscape

3 水景驳岸设计方式Waterscape barge design

2.3 景观小品满足使用群体的心理、行为安全感受

广场景观小品包括构筑物、座椅、垃圾桶、交通标识、灯具、雕塑等内容,在满足功能性、艺术性设计的基础上,景观小品的数量、外形、尺寸、边角、色彩等应基于安全角度实现人性化设计,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行为需求,及时更新与加固。人流密集的广场对照明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广场夜间功能性照明的灯具通常采用高度为3~5m的庭院灯和6~15m的道路灯。照明设计需保证通行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安全,控制路面照度和亮度的均匀度。

三峡广场景观小品的安全性受设施的更新与加固、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影响较大(表2),公众对两者的安全等级评价度较高使景观小品较安全的隶属度偏高,但三峡广场照明的安全等级较差(表3),存在功能性照明照度低、景观性照明眩光严重等问题,部分区域由于植物的遮挡,路面照度平均值不足2lx,夜间照明照度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处于昏暗中,对行为主体的心理安全与社会交往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提高功能性照明的照度。

2.4 绿化设计满足视线、行为可达的防灾安全需求

绿化属于软质景观要素,植物是绿化的主体,城市广场的绿化设计为追求视觉美感与造景装饰艺术效果,忽略植物组景与广场空间的关系。不同的植物搭配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类型,树种的选择应具合理性,植物的高度、密度要与广场空间相协调。基于参与者的心理安全,街道宽高比D/H<1的区域适宜种植枝干高度>3m且树冠较茂密的中大型乔木或高度<2m的矮灌木(图7-1),通过保证树种选择的合理性提高与广场空间的适配度。基于行为安全,绿化设计要满足参与者行为可达性与视线可达性,树下净空高度应符合不同地区的景观种植设计规程,宜>1.8m,避免行动路线的迂回绕行(图7-2)。不同植物列植时的株行距应满足大乔木间隔5~8m、中小乔木3~5m、大灌木2~3m的要求(图7-3)。

绿化设计不同安全等级的隶属度(表4)反映出三峡广场的绿化设计安全程度一般,需要重点整治。根据实地调研发现三峡景观广场西侧街道宽高比较小,选择枝干较短的小乔木采用列植的方式布置(图8-1),步行空间压抑感较强,宜种植枝干高度>3m树冠较茂密的中型乔木。三峡景观广场西侧绿化树下净空高度过小(图8-2),不利于人员通行,需要及时修剪,保证净空高度>1.8m。中型乔木树阵间距<3m(图8-3),可适当地移除部分乔木,增加树阵间距。

4 公众于水景小品内漫步People stroll in water waterscape pieces

5 三峡广场水景分析Analysis of waterscape in Three Gorges Square

6 三峡广场交通流线组织Traffic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of Three Gorges Square

6-2 A处人车混行现状图Pedestrain-vehicle mixed traffic in area A

6-3 架空步行空间实现人车分行Pedestrian overpass to separate men and vehicles

3 结论

广场步行空间景观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共安全的角度研究城市广场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公共景观涉及的因素复杂,本文作者结合三峡广场步行空间的公共景观要素建立安全评价模型,根据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确定了景观安全性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及时更新与加固设施、水景安全护栏与水边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并根据三峡广场的实际安全评价结果从绿化、道路、水景设计以及景观小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通过对广场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本文达到优化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的目的,拓展并充实城市广场公共景观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

7 绿化设计分析Green design analysis

7-2 绿化设计满足行为安全Green design meets behavioral safety

7-3 植物行植的株行距要求Plant row spacing requirements

8 三峡广场绿化设计现状分析Situation of greening design in Three Gorges Square

8-2 树下净空高度过小Low clearance height under tree

8-3 树阵间距过小Small Tree array spacing is too small

注释:

① 图1-1根据http://www.cqmap.com截图改绘;图7中的数据来源于刘慧民的《植物景观设计》、杨至德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冷平生《城市植物生态学》和乔洪粤《种植设计中园林景观的空间建构研究》;其他均为作者自摄或自绘.

猜你喜欢

水景三峡步行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从步行到奔跑
春到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