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

2018-09-12宋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氯化钠分泌物神经外科

宋丽萍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意识障碍丧失了咳嗽反射功能,需行气管切开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护理能够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及康复质量[1]。循证护理是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有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提供优质人性化服务。我们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运用循证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68例,均行辅助通气治疗。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4.25±3.71)岁;包括18例大面积脑梗死、27例脑出血、11例重型颅脑脑外伤、12例脑肿瘤。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换药护理、吸痰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1.2.1 成立循证小组: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检索文献,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结合病情及临床经验,制定出个体化护理方案,确定安全有效的吸痰、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气管套管护理方法。

1.2.2 呼吸道湿化:①证据来源:0.45%氯化钠液湿化效果较好;湿度为100%,温度约为37 ℃,促使纤毛正常运动,不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持续湿化法对刺激性小、湿化效果好。②护理方法:持续氧雾湿化法,在气管插管通气处安装湿化装置,将37 ℃的0.45%氯化钠液250 mL持续滴入呼吸道,滴速3 mL/h,痰液黏稠者5 mL/h;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加入治疗药物,即0.9%氯化钠溶液+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敏感抗生素等;配合雾化吸入3次/天,15~20分钟/次;痰液稀薄、呼吸急促提示湿化过度;咳嗽加剧、血压升高、痰液黏稠、眼结膜充血水肿提示湿化不足;不能湿化患者注射无菌0.9%氯化钠溶液,刺激咳嗽排痰。

1.2.3 有效吸痰。①证据来源:将吸痰管插入到气管隆突位置后上提2 cm,压力约为14.0 kPa,吸痰时间低于15 s,严格无菌操作,不能频繁吸痰,避免发生呼吸道溃疡、黏膜出血等损伤,动作轻柔;把握吸痰时机,给予短时间纯氧,以避免低氧血症;采用分步吸痰法,损伤小、并发症少。②护理方法:选用质地光滑、弹性好、软硬适中、不易扭曲的吸痰管,可以减少气道刺激和损伤,提高舒适度;掌握吸痰指征,用听诊器听到痰阻声或痰鸣声,或血氧明显下降,确定痰液位置;给予高浓度吸氧3 min,提高血氧饱和度;吸痰前调好负压,吸尽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将吸痰管向内插入2 cm,螺旋式轻轻上提,患者咳嗽反射弱采用深部吸痰。

1.2.4 气管套管护理:①证据来源:聚维酮碘消毒液使用安全性最佳;使用时应遵循双消毒的原则,每次8 h。②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每天取出气管内套管(4次)3次,送供应室用多酶清洗剂进行初步清洗,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待干后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后送回科室备用;(用0.5%聚维酮碘浸泡5 min,流动水彻底清洗,待干后再浸泡5 min,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吸痰管及时更换;病房每日消毒3次,定时通风换气;戴无菌手套;每日进行气管切口护理2次,及时更换纱布;加强口腔护理,2次/天。

1.2.5 切口换药护理:①证据来源:切管切开后与呼吸道直接接触,易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导致感染。碘伏进行切口消毒效果较好,能够保证消毒质量,减少不良影响。②护理方法:定期应用无菌纱布包扎切口,每日应用碘伏清理切口与气管分泌物污染处,定期切口分泌物送检,早期采取对症处理[2]。

1.3 观察指标:记录气管套管堵塞、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所得的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1.76% vs 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vs 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护理工作质量,循证护理模式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3],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逐步应用。采用呼吸道湿化、吸痰、气管套管护理等手段,制定不同针对性最佳护理方案,保证呼吸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3.1 最佳湿化方法:呼吸道湿化能够保证引流通畅,预防肺部感染。①湿化液:0.9%氯化钠溶液蒸发快,盐分沉积,易引起支气管肺水肿,阻碍气体交换,而0.45%氯化钠注射液具有再浓缩作用,刺激性更小。②温度:湿化液温度过低,纤毛运动减弱,失去湿化效果,呼吸道过敏者发生应激性反应[4],诱发哮喘和寒战;温度过高使体温升高,纤毛运动消失,出现喉痉挛、呼吸负担加重、烧伤呼吸道等症状,应保持在36.5~37 ℃,纤毛方可正常活动。③湿化方式:连续湿化法液体流速恒定,滴小而均匀,没有刺激,利于痰液排出,缩短吸痰时间,降低吸痰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及时有效吸痰:能够改善通气效果,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①吸痰时机:频繁吸痰易损伤呼吸道,加重低氧血症,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双肺湿性啰音时吸痰。②吸痰方法:分步吸痰法先吸尽潴留在导管内的痰液,降低人为的肺部感染发生概率,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③吸痰时间:时间延长使PaO2成倍降低,损伤气管,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吸痰时间低于15 s。

3.3 加强气管套管护理:循证依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直接取出内套管后送供应室用多酶清洗剂进行初步清洗,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待干后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不仅可杀死一般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芽孢、孢子也有杀灭效果,是最可靠、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灭菌法。气管套管每8 h更换1次,节省人力和物力,不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休息,提高了护理满意度[5]。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证循护理,可促进呼吸顺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预后好,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氯化钠分泌物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