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述略

2018-09-10梅侣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教育大数据教师专业发展

梅侣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一线教师对“教育大数据”颇为关注。为深入了解“教育大数据”,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深刻研读并结合自身认知形成此篇短文,旨在明确教育大数据的概念,直面一线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自身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探索结合教育大数据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 数据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

当下,大数据已经发展为社会的新浪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并发展为教育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新型驱动力。可是,究竟什么是教育大数据呢?一线教师在此新浪潮中又该如何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专业发展呢?学校的日常教学将面临哪些全新的挑战呢?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试图一一解开困惑。

一、教育大数据的概念

专业文献认为,教育大数据是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及按照教育需求搜集到的所有促进教育发展并有着重大隐含价值的数据集合。通俗一点来说,教育大数据是指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数据集合,即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数据。

教育大数据的类型比较丰富,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课程数据,一般存在于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統中,如课程数据资源、完成作业情况、测试成绩等;二是课堂数据,即使用智能监控设备来获得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从而生成课堂数据;三是网络学习行为数据,如学生在空中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长;四是影响个体学习但不直接相关的数据,如个人心理和身体状况相关数据等。

二、数据素养与教师数据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类教育大数据,如何根据这些数据去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反思自身,这就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数据素养。随着数据素养与教育的整合,学者提出了教师数据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

虽然目前对“教师数据素养”一词没有一致的定义,但是学者阐述,大体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意识层面,包含对数据意识、数据伦理等的要求;二是实践技能层面,包括数据获取、处理、交流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教师能够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具备数据意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渠道从教育大数据环境中有效地获取、处理、交流与应用数据,以便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和育人质量的专业素养。它是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专业素养。

三、高中教师应具备的数据素养

1.教育数据意识与数据伦理

教育数据意识是高中生物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具备数据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是教师利用数据优化教学的前提和动力。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在头脑中对教育数据的能动反映,体现在教师能够敏锐地感受、判断、洞察自己教学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教育数据,并认同教育大数据的价值。相比于传统教育环境下的教师仅依靠直观感受和学生个体以往的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决策,教育大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更具优势。

教师在收集、运用教育数据时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数据提供方的规定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教师对数据的取舍和应用需建立在保护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这是教育数据伦理的基本含义。

2.获取、分析、交流、应用教育数据

教育数据获取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筛选出需要的教育数据的能力。

教育数据分析能力是教师基本的教育数据处理能力。一般要求教师使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应用一系列分析方法处理获得的数据,从而将教育数据转化为对教学有帮助的可视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的视角解读各种数据图表和报告,把教育数据和教学联系到一起。

教育数据交流能力是教师数据素养的价值体现,教师运用与主题相关的数据与教育相关共同体进行沟通的能力,主要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以及自身的数据交流等五个方面:第一,教师应使用数据来告知学生学习进展,让学生客观、全面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便开展下一步学习计划;第二,教师应使用数据语言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并给予家长合理化的家庭教育建议,实现家校教育合力;第三,教师要能够用数据形成自己的教学日志或报告,这些数据或报告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教师教学的过程、效果和经验并同事共享,以数据的方式交流教学现状、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而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经验、优化教学模式;第四,基于数据向领导汇报,使领导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教师的工作现状;第五,用数据的形式写出教学日记,客观地总结和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避免教学反思中的主观性和模板化。

应用数据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够使用教育数据优化自身的教学。依托大数据技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学习困难、学习心理等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客观把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备课。在大数据时代,应用数据优化的教学组织应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再局限于实体课堂,而要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以开放的心态和丰富的视角组织教学,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

四、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文献研究表明,提升一线教师的数据素养,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教师主观上缺乏教育数据意识,对教育数据内涵的理解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对生动鲜活的教育数据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从而导致难以获取精确、科学、真实的教育数据。例如,在当下的师范教育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但对各种教育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手段的教学比较薄弱。另外,教师之间缺乏应用数据教学的交流合作。

五、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数据素养的提高需要外力支持。数据系统是教师得以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操作平台,因而校园数据管理环境对提高教师的数据素养极为重要,可以说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学校层面,可以创建教师数据团队,把所有教师的数据资源聚集在一起,建成校本化的数据资源库,完善学校的数据管理环境,继而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当然,整合数据资源、建设数据资源库,工程浩大,需要有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数字化建设、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数据建设,这依赖于学校管理者、所有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已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也因大数据的应用而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正处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数据素养,是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与政策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9):54-61+69.

[2]刘艳华,徐鹏.大数据教育应用研究综述及其典型案例解析——以美国普渡大学课程信号项目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47-51.

[3]王硕烁.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124-127.

[4]苏云凤.大数据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教育大数据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大数据”视角下的精准教学的研究
教育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