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及其表达功用

2018-09-10吕佩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衔接

吕佩

[关键词]“主要是”;粘着短语;附缀;衔接

[摘要]现代汉语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前面的主语不能补充出来;“主要”与“是”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其后接语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主要是”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主要是”的形成机制主要与错配和重新分析密切相关。从语用表达上看,“主要是”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语篇衔接和主观凸显。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18)03-0047-08

1.引言

现代汉语中,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主要是”存在同形异构的情况。例如:

(1)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建议淘汰一批有毒有害的低档涂料,主要是107涂料、改性纤维素涂料和改性淀粉涂料。(《厦门商报》1999-12-22)

(2)许子东:长得丑你就不惋惜呀。

窦文涛:都惋惜,这个女孩子叫谭静,主要是,到现在你知道好多人还不信呢,就是警方做结论,说是高坠而死。(《锵锵三人行》2008-04-26)

例(1)中,“是”是判断词,不能省去;“主要”充当状语,可以省去。例(2)中,整个“主要是”可以省去,省去后对整个句子的句法和语义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是”不是判断词。由此可以看出,两个例句中的“主要是”只是表层形式相同,实际用法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查阅相关资料,明确涉及到“主要是”的文献包括:吕叔湘、朱德熙(2013[1980]),董秀芳(2004),吴为善(2006),李宗江、王慧兰(2011),张斌(2013)和任纪华(2016)等等。其中,吕叔湘、朱德熙(2013[1980]),吴为善(2006)和李宗江、王慧兰(2011)都分别谈到了包括“主要是”在内的一系列三音节语段的关联作用。董秀芳(2004)则主要从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角度分析了“主要是”的成词过程及其“是”如何成为词内成分。张斌(2013)从附缀化角度出发,对“主要是”中的附缀“是”进行了一定的说明。任纪华(2016)主要讨论了话语标记“主要是”的三个语法化阶段。毋庸置疑,上述文献基于不同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主要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作为粘着短语的“主要是”的共时表现特征,以及除了具有“引出原因”(李宗江、王慧兰,2011)的功用之外还有哪些语用功能,“是”在这一粘着短语中属于什么性质的成分等相关问题。

2.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1粘着短语“主要是”的表现特征

2.1.1“主要是”前面的主语不能补充出来

在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有些例句“主要是”前文中出现了明确显性的体词性成分,且该体词性成分前多有表示[+大量]或[+多量]语义特征的修饰语:或者是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些”“各种”“某些”“诸多”“一大批”“不少的”“很多(的)”等;或者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如“较大(的)”“很大的”“重大(的)”“值得注意的”等。这种情况下,根据上文语境,“主要是”前面可以补充出一定的主语:“原因”“因素”“差距”“不足”“缺点”“变化”“内容”“批评”“困难”“工程”等。此时的“是”是判断词,不能省去。“主要”充当状语,可以省去,但表達效果上有差异。例如:

(3)防汛抗洪与安全渡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差距]主要是:部分干部群众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1995年《人民日报》)

(4)目前,安哥拉的和平进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主要是部队脱离接触、加速排雷、交换战俘、组建新的武装部队等。(1995年《人民日报》)

例句中“主要是”的上文中分别出现了“较大差距”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境,可以在“主要是”前面补充出来“差距”和“问题”。“是”是判断词,不能省去,“主要”作状语,可以有条件地省去@,这类“主要是”属于状中结构。

有些用例在上文中并没有出现明确显性的体词性成分,但根据语境,也可以在“主要是”前面补充出来一定的主语。例如:

(5)龙作引进大陆,虽有萧乾先生为之鼓吹,却始终未能引起相应的反响。[原因]主要是,从主客观说,当时这里都还没出现相当的条件。(《读书》vol-170)

(6)一到仲秋,吴桂芬的枯叶性哮喘就要发作。本来哮喘也不至于那么厉害,[原因]主要是吴桂芬的肺不行了。(转引自李宗江、王慧兰,2011)

例(5)和例(6)中,第一处双划线句说的是某一事件的结果,第二处双划线句说的是这一事件的原因。根据上下文语境,前后双划线句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如果要出现主语的话,可以在“主要是”前面补充出来“原因”,这时“主要”充当状语,“是”是判断词。如果不补充出来主语,这时“主要是”可以省去,成为一个粘着短语(当然,需要同时结合下面几条表现)。我们将这类两可的“主要是”归为不太典型的粘着短语。

附缀对于所依附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没有硬性要求(Anderson,2005:17),“汉语很多附缀对依附对象没有限制,往往是杂乱性依附”(严艳群,2013)。只有当前面的主语无法补充出来时,“主要是”才有可能是典型的粘着短语。例如:

(7)一想到是自己选的并不是被迫的也会好过很多,精神折磨和身体折磨相比,我累点也没什么啦,主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微博·BCC)

(8)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主要是,茶汤入口后,通过鼻腔、舌头、口腔,感觉到的茶汤含在口中翻滚时产生的真香、清冽、回甘、醇和。(《武夷岩茶的特点》)

上述两个例句中,结合上下文语境,“主要是”的前面无法补充出来体词性成分,这类“主要是”有可能成为典型的粘着短语。

2.1.2“主要是”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主要是”只有句位紧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粘着短语。因此,“主要是”之间不能插入语言单位,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2.1.2.1不允许插入体词性中心语

除了前面不能补充出来主语之外,“主要”与“是”之间也不允许插入体词性成分,即不能补充出来体词性中心语。也可以细分为三类情况。上一小节已经谈到,上文语境中出现明确的体词性成分,且有表示[+大量]或[+多量]语义特征的词语,此时“主要”与“是”之间可以补充出来体词性成分。如果补充出来的话,“是”几乎都是判断词,不能省去。例如:

(9)下个世纪前10年,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工程。主要[的工程]是,继续建设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兴利除害,基本解决长江、黄河水患……(1996年《人民日报》)

(10)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中长期经济发展中也有不少制约因素。圭要[的问题、困难和制约因素]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突出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人口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1996年《人民日报》)

例(9)中,上文出现了体词性成分“工程”,且出现了表[+多量]语义特征的词语“一批”。结合语境,可以在“主要”与“是”之间补充出来中心语“(的)工程”。例(10)中,上文出现了体词性成分“问题”“困难”“制约因素”,且出现了表[+多量]语义特征的词语“不少”。结合语境,在“主要”与“是”之间可以补充出来的中心语有三项,分别是“问题”“困难”和“制约因素”。

上文语境中没有出现明确显性的体词性成分,“主要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但根据语境,“主要”与“是”之间也可以补充出来一定的中心语,即处于可以补充出来中心语或者不补充出中心语两可的情况。例如:

(11)自从“送贝壳”那晚开始,他们三个,就变成经常一起行动,一起出游了。主要[的问题]是,冰儿狠不下心来。(琼瑶《冰儿》)

(12)我的确从来不上教堂。主要[的原因]是,我父母信不同的教,家里的孩子也就什么教也不信了。([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上述两个例句中,“主要是”的上文中没有出现明确的体词性中心语,也没有出现表[+大量]或[+多量]语义特征的词语,“主要”与“是”之间可以不补充出来体词性成分,此时的“主要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如果“主要”与“是”之间补充出来体词性成分的话,结语上下文语境,可以分别补充出来“(的)问题”和“(的)原因”。我们将这类两可的“主要是”归入不太典型的粘着短语。

在满足“主要”与“是”之间不出现任何体词性成分的条件下,“主要是”才有可能是典型的粘着短语。例如:

(13)“我做了这件事,您不仅未能使我相信我所做的事并非善事,而且也未能使我相信您自已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皮埃尔继续说话,“我知道,而且确切地知道,行善这一乐趣是生活上唯一靠得住的幸福。”([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4)现在老太太逢人便推销自己的理念:“趁着身体还行,是得多出去走走,主要是远离平时生活小环境的束缚,透口气!”(2018年《人民日报》)

例(13)中,“主要是”后接一个主次包孕句。例(14)中,“主要是”后接谓词性小句。这两个例句中,“主要”与“是”之间补充不出任何体词性成分,且“主要是”可以省去,这类的“主要是”才有可能是典型的粘着短语。

2.1.2.2不能插入否定副词或情态动词等修饰语

典型的粘着短语“主要是”,除了中间不能补充出来体词性中心语之外,也不能补充出否定副词或情态动词等修饰成分。Zwickv&Pullum(1983)和Spencer&Luis(2012:220-221)指出,某一单位附缀化后,不再允许接受句法操作。即附缀化属于句法后操作(严艳群,2013)。判断词“是”本身有逻辑重音,可以接受否定等句法操作,如果否定副词或情态动词等修饰成分出现在“是”之前,“主要是”肯定还不是典型的粘着短语。例如:

(15)《赵丹传》紧紧吸引我们的,主要丕是他如何由“文明戏”而现代话剧,而是他那率真、任性、热烈、恣肆的性格魅力。(1993年《人民日报》)

(16)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可能是土芯取样抽查出现了问题。(《中国经营报》博客)

上述例句分别在“主要是”之间出现否定副词“不”和情态动词“可能”,且“是”也不能省去,说明“是”还是判断词。

当“主要是”之间无法补充出来一定的修饰语,“主要是”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粘着短语。例如:

(17)宋扬:每天可能开工的或者正在建的项目有很多很多,看来咱们管的事是真不少。主要是,刚才我听到咱们中间说到一个有关农民工资的一个事。农民工工资拖欠也是咱们建委建管中心来负责监管和要求各个建筑企业执行,是吗?(《城市零距离》2008-04-07)

(18)邹子川早就想到了米雪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当时已经过去了几天,他赶到现场也于事无补,当然,主要是,邹子川根本不可能赶到那虫巢的地方去。(罗霸道《星际屠夫》)

上述例句,“主要是”之间无法补充出否定副词等修饰成分,即“是”不能接受句法上的操作,这种情况下的“主要是”才有可能成为粘着短语,“是”才会附缀化。

2.1.3“主要是”后接語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

如果“是”后的宾语是体词性成分“NP”,此时的“是”几乎都是判断词,语义重心在“是NP”上,“是”有自身的逻辑重音。例如:

(19)转变职能就是政府要在“政”字上下功夫。[内容]主要是“三政”。(1995年《人民日报》)

(20)阿波罗掌管许多事情,主要的角色是太阳神。(《中国儿童百科全书》CCL)

不论是例(19)还是例(20),语义重心都在“是NP”上:“是三政”和“是太阳神”,“是”是判断词。

当“是”后的成分扩展为一个语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时,整个语义重心后移到该小句或句子上。此时的“是”也不再负有语义重心,按照“义轻则音轻”(孙景涛,2005)的原则,这种情况下的“是”语音也发生了弱化,韵律上不自足,完全可能成为一个附缀,贴附到前面的宿主“主要”上。

从句法形式上看,“主要是”后接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甚至可以是句群。例如:

(21)我们是来听课受教育的。主要是[我们]想听听你们下岗后怎样面对困难和苦恼,通过努力取得成绩的。在新的岗位上,又是怎样克服新的困难。(1998年《人民日报》)

(22)首席陪审员重读问题和答案时,他正好出去了;不过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感到疲劳,都想快点脱身,因此就一致同意那个可以早一点结束的决定。([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23)政府必须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对农业进行扶持和保护。主要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抵御自然风险;加强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设施建设,以减少市场风险;加强科技、教育、信息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995年《人民日报》)

石毓智(2005)在论述“是”的判断用法时,谈到了表示“诠释关系”的判断句。这一类型的判断句中,“是”虽然后接的也是句子,但“是”仍是判断词。例如:

(24)问题是事态发展得太快了一点儿。(转引自石毓智,2005)

上述例句可以在“是”之前插入“主要”,说成“问题主要是事态发展得太快了一点儿”。扩展后的例句,“是”仍然是判断词,“主要”作状语。

石毓智(2005)的论述看似是本文观点的一种反例,实则不然。不可否认,“主要是”后接体词性成分或语义自足的小句甚至句子时,“是”可能还是判断词。但我们在分析“主要是”是否是粘着短语时,不能只靠一两条标准,而是要靠一束互有关联的规则。如例(24),“是”后接的是一个语义自足的句子,但这个“是”无法省去,仍是判断词。我们在分析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相关表现时,需要结合别的特征,但后接语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之一。

2.1.4“主要是”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

上述分析表明,“是”作为判断词是不能省去的,如例(1)和例(24),说明“主要是”不是粘着短语。当“主要是”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且省去后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和理解时,表明“主要是”的表现更接近于粘着短语。试比较:

(25)送她去上学,她到底学些什么,倒不要紧。主要是让她有机会结交一些正当朋友,学学待人处世,她会成长起来的。(老舍《鼓书艺人》)

(25)送她去上学,她到底学些什么,倒不要紧。让她有机会结交一些正当朋友,学学待人处世,她会成长起来的。

上述两个例句中,“主要是”省去后,对整个语篇的句法和语义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表达功用方面的差异,具体见下文分析),“主要是”作为整体,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

总之,正如语法化有程度高低之别,附缀化也有程度高低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语法表现或特征,对粘着短语“主要是”的典型程度加以列表。

2.2粘着短语“主要是”的形成机制

从非粘着短语发展成为粘着短语,“主要是”的句法和语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粘着短语“主要是”的形成机制主要与错配和重新分析有关。

2.2.1错配

吴为善(2006)指出“它们(笔者按:具有关联性的语段,如“特别是”“尤其是”等)的产生与语流中后置单音节的粘附性有关,这个‘是在结构上应该与后面的成分组合,由于后面又是一个复音节的语块,在实际语流中它总是与前面的双音节成分组成一个节奏块,时间久了逐渐虚化为具有特定含义和结构功能的关联性语段。这一观察很有见地。粘着短语“主要是”的形成机制大致也是如此。“主要是”的后接成分是一个语义自足的句子时,该句子是信息理解的重心所在。考虑到汉语的韵律特征,单音节的“是”很容易被吸附到前面的双音节“主要”上,形成一个三音节的超音步韵律单位。例如:

(26)在兵团中一切都是众所周知的:谁是中尉、谁是大尉、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主要是,什么人是同志。([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主要是”后接一个非疑问句“什么人是同志”,单音节的“是”很容易依附到前面的“主要”上,组成一个韵律单位,便于信息理解。

严艳群(2013)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汉语的实际类型特征,把汉语中的附缀错配类型分为层次错配、方向错配、语序错配和跨小句错配等四类。本文讨论的粘着短语“主要是”属于方向错配,即“本来结构上前置的成分在音韵上却不向它句法上的核心依附,反而依附到它前面的词上”(严艳群,2013)。如例(26),句法上“是”与后面的句子成分关系紧密,但韵律上“是”与前面的宿主“主要”关系紧密,这样造成了句法和韵律的方向错配,导致“是”的附缀化,“主要是”也语法化为一个粘着短语。这一错配类型详见图1。

2.2.2重新分析

刘丹青(2008/2017)在论述系词的附缀化时,指出系词的附缀化是导致重新分析的前提。换句话说,是附缀化发生在前,重新分析发生在后。得出这一结论是把重新分析作为结果,附缀化作为过程。我们试着换一个角度,认为重新分析是导致“是”附缀化或“主要是”走向粘着短语的机制之一。

重新分析是指“在句子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的理解起了变化,同一种语言形式,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解释”(张谊生,2016)。当“主要是”还是非粘着短语时,“是”是判断词,“主要”充当状语或定语,如例(1)。当“主要是”语法化为粘着短語后,“是”成为一个附缀,如例(26)。虽然“主要”与“是”线性表层句法相邻,但这两种情况的深层语义关系却存在较大差异。附缀“是”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语音上失去了独立性,需要依附于前面的宿主“主要”,组成一个韵律单位;句法上仍有词的地位,但随着附缀化程度的增强,“是”的依附性也逐渐增强,需要和宿主“主要”相结合,共同表达一定的语用功能;语义发生了调整,“是”的判断义逐渐消失,主观义逐渐加强。

从非粘着短语到粘着短语,“是”和“主要是”都发生了重新分析:“是”成为一个附缀,“主要是”成为一个粘着短语。尤其是随着高频率的使用,粘着短语“主要是”之间的融合程度更高,反映到书面语中,是用标点符号加以标示。例如:

(27)一哥们喝酒,喝高了直接扭头往左边吐,我顺势灵巧地一闪避过了,正暗自得意,结果发现他吐在我挂在椅背上的棉衣的袖子上了,主要是,我的棉衣还是白色的。(微博·BCC)

(28)人们尊敬他和他的新任职务,这当然是好事,主要是,这种尊敬是他推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有利条件。(王蒙《惶惑》)

在有标点符号标示的情况下,更能说明发话人已经承认“主要是”的“语块”地位,“主要是”的语法化程度要更高,重新分析也更加明显。

3.粘着短语“主要是”的表达功用

本节我们分析“主要是”的表达功用。认为主要包括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语篇衔接和主观凸显。粘着短语“主要是”的两种表达功用可以认为是同一用法的两个不同角度:语篇衔接侧重于客观用法,而主观凸显关注的则是主观效果。

3.1语篇衔接

吕叔湘、朱德熙(1980/2013)和吴为善(2006)指出“主要是”是一个关联语,经常用在联合词组或联合复句中间起关联作用。粘着短语“主要是”用在句与句之间,而该句法位置也是连词经常出现的,受类推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同样具有了一定的语篇衔接功能。附缀“是”是从判断词“是”语法化而来的,判断词“是”的主要功用是系连判断,附缀“是”多少也会保留这一用法。因此粘着短语“主要是”具有语篇衔接的功用具有一定的理據性。试比较:

(29)他们在大雾之中意外地碰上敌人了,他们没有听到最高首长激励士兵的话,部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意识:已经迟到了。主要是,在浓雾之中看不见自己前面和周围的任何东西,俄国人懒洋洋地、行动迟缓地和敌人对射。([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9)……部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意识:已经迟到了。在浓雾之中看不见自己前面和周围的任何东西……

相比例(29)而言,例(29*)在语篇连贯度上要相对差一些,说明粘着短语“主要是”具有语篇衔接的功用。

李宗江、王慧兰(2011)认为“主要是”的表达功用是“引出上文所说事件的主要原因”。与二位观点不同的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主要是”表示引出原因的用法,并不是该粘着短语本身具有的功用,而是由于高频出现在表示因果类语义关系的句子之间,受语境感染的影响,从而导致“主要是”也具有了引出原因的表达功用。原因正如马真(2004)所指出的,要区分语用功能是整个格式赋予的还是词项本身具有的。我们统计了北大语料库中所有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用例,其中90.6%的用例是表示引出原因。例如:

(30)天象是要下雨的样子,可我还是出去散步了。主要是,我觉得我应该吃点儿早饭。我肚子并不饿,可我觉得我至少应该吃点儿什么。([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31)喜悦使我沉醉了!我只等着明天到来。主要是,我不相信会出现任何灾祸,尽管已经有了征象。([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温和的女人》)

上述两个例句,都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然后由“主要是”引出相关的原因。粘着短语“主要是”用在句与句之间,使得语篇衔接更加顺畅,语义更加连贯。

3.2主观凸显

沈家煊(2001)指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粘着短语“主要是”同样具有表达发话人情感或态度的主观用法。例如:

(32)人家的实力和经验摆在那里,他说话自然有分量,主要是,一所学校的声誉不可能只靠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支撑,德智体美劳一定要面面俱到,全免发展才是正途。(爱喂狗《修复专家》)

(33)话说我也想一个人过,不过就是一个人过嘛。主要是,我不想一个人看电影。(微博·BCC)

“主要是”强调的内容,基于的是发话人自身的主观视角,正如Langaeker(1987:123-126)所说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个物体,所以实际上看到的也会有相应的差别”。据语料显示,“主要是”主观凸显强调的内容,可以是一件事情的一部分,可以是两件事情的一方面。例如:

(34)只是不想误导别人,主要是,[我]不想误导陈蓝。我尊敬她。(《新结婚时代》)

(35)不是大家都了解你们在童年时代的关系,在另外些常到我们家里来的年轻人的心目中,看见他和你这样亲密,对你是很不利的,主要是,白白地使他难受。([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例(34)中,“误导别人”涵盖的范围大于“误导陈蓝”,可以认为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一部分,发话人使用“主要是”凸显强调的是整个事件(即“误导别人”)的一部分(即“误导陈蓝”)。例(35)中,“对你是很不利的”与“白白地使他难受”可以认为是并列的两件事,发话人使用“主要是”,主观上凸显的后面一个事件。

4.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相关情况。认为粘着短语“主要是”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主要是”前面的主语不能补充出来;(二)“主要”与“是”之间不能插入语言成分;(三)“主要是”后接语义自足的小句或句子;(四)“主要是”可以较为自由的省去。“主要是”的形成主要与错配和重新分析等密切相关,错配和重新分析,可以认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从语用表达上看,“主要是”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篇章衔接和主观凸显。

[责任编辑 刘文辉]

猜你喜欢

衔接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构建桥梁,走进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