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开放教育视障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9-10赖小乐林玉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现状

赖小乐 林玉

[摘 要]文章以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视障学生群体(2014级~2016级)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视障学生群体特征、参加远程教育对职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需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改革和完善远程开放教育视障学生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视障学生;学习现状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3-0009-0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我国政府日益关注和重视残疾人教育。国家教育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草案立足对残疾人保障义务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和防止各类教育入学歧视,增设了相关规定,强化了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规范残疾人教学、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任务要求,并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这为残疾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对于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逐步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体系,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截至2017年,在全国建立52个教学点,累计招生15373人,毕业生近8000人。其中,每年招收的视障学生约占总数的10%,包括视弱者和全盲学生,视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特殊的需求,主要依靠听觉进行学习,对学习资源的形式和学习环境有着独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视障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从不同的环节对视障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无障碍学习的策略。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都有归属于某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同时,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1]。本研究认为,报读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的视障学生基本上处于需要层次的较高层次,即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二)增能理论

美国学者巴巴拉·所罗门于1976 年在《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中首次提出增能的概念。增能是个人在与他人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2]。在本研究中,视障学生希望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如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改善和努力)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如视障学生能够由此获得相应的大专或者本科文凭),最终能够顺利的参与和融入社会,共享社会改革成果。

三、调研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文章以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视障学生群體(2014级~2016级)为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视弱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部分依赖有限的视力进行学习;另一类为全盲者,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进行学习。

(二)调究内容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视障学生对学习过程、专业设置、课程资源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二是对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对视障学生的影响;三是参加远程教育对职业的促进作用;四是了解视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从而对视障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分析在远程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障碍的主要成因,以消除视障学生远程学习障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探讨适当的学习方式,建设适合视障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和资源,最终为视障学生建设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一是问卷信度检验。通过SPSS19.0进行统计检验,从结果可得(如表1),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0.806,标准化的α系数值:Standardized item alpha =0.822。因此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是问卷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问卷结构效度的检验。在做因子分析前,必须对问卷的数据做相关的检验,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的是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具体如表2所示。

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KMO检验值=0.615,一般规定KMO统计值在0.6以上,就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而Bartlett球型检验X2 =223.526,df=55,其概率P=0.000<0.001,极其显著。

采取主成分、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公因子。根据下页表3、 表4统计分析,4个公因子能反映各维度包含的62%以上的信息,解释比例适中,因素分析的结果与理论上的主观划分相吻合,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2)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实际发放问卷121份,剔除一些无效的问卷和废卷11份,实际回收110份,有效回收率90.9%。问卷主要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教学情况、考试情况和学习需求等维度,细化成各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具体调查。本次问卷在已有的视障学习研究相关问卷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学生的特征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本次研究目的。

(3) 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

调研数据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因素分析等。频数分析是描述性统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描述性频数分析,可以发现数据的一些规律。本次的调查分析中,多处的变量采用了频数分析,例如表5、表6、表7所示。因素分析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来解释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文章主要通过因素分析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2.个案访谈法

为了获得真实、深入的资料,进一步检验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回答的真实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填完问卷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另外一种是专门性访谈,针对一些典型的个案进行研究。个案访谈除了围绕着视障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过程、学习障碍、学习需求等内容进行之外,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生活经历进行详细了解,以期能够从多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需求成因。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5显示:男女的人数分别为52人和58人,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3%、52.7%;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占了总人数的96.4%,20岁以下的有1人,50岁以上的3人,这两个年龄段人数占了总体的3.6%;有92人已就业,占了总体的83.7%。由于调查对象本身的特殊性,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比较单一;专科层次的有58人,本科层次的有52人,分别占了总体的52.3%和47.7%,专本科学历层次基本持平,对本科需求更加旺盛;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的有102人,占了总人数的92.8%,这表明社会工作专业是目前比较适合修读的专业,和他们主要从事的社区专职委员职业也比较相符合。

(二)远程教育的被认可程度及其影响分析

总的来说,调查对象对远程教育方式满意程度较高,但在学习环境、专业设置、课程资源等不同领域的满意程度方面具有差异性,同时这种远程教育方式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关于对学校提供的教育方式满意程度分布表中,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程度的同学共有103人,占了总数的93.6%。从这个数据来看,调查对象对于远程教育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而且对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提供的教育方式比较满意。根据本次的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调查对象对各领域的满意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环境”“所学专业”“教师教学”“学校的管理服务”“师生关系”“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表明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教学资源(满意度为15.5%)和课程设置(满意度为30.9%)方面需要提升和改善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跟健全人相比,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残疾人上大学的机会少,不仅学校少,专业选择也颇多限制,视障残疾人也不例外。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从残疾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利用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整体提高残疾人素质、推动残疾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途径。因此,残疾人学生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学院提供的这种有效的、到位的、个别化的远程开放教育比较满意。许多残疾人通过接受学院教育,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就业机会增多,从而使命运的轨迹发生改变。调查对象A同学在访谈过程中就说到,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能再读书了,没想到学院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学习过程中,学院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与服务、同学们的热情幫助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自己不仅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情。A同学在访谈的过程中,除了多次表示自己对学院的感激之情之外,也提到希望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与改善。

(三)调查对象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评估

在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的学习过程中,调查对象会遇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障碍,但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够胜任学习任务。

根据下页表8所示,关于“你对自己在整个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评估”表中,选择非常困难有5人,比较困难的同学有32人,这两部分占了总数的33.6%,选择轻微困难的同学有73人,占了总数的66.4%。从这个数据来看,调查对象对自身学习障碍的评估是较为乐观的。但是学习障碍作为客观存在,依然出现在调查对象学习的相应环节中。如下页表9所示,调查对象对学习障碍内容评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学冲突”“家庭工作压力大”“年龄因素”“经济压力”“缺乏学习方法”“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目标和计划”“无力购买学习设备”“缺乏学习信心”“同学交流不顺利”“缺乏教师帮助”“教学方式不适应”。从表10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在考试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在非常困难、比较困难、轻微困难的三个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5%、40.9%、53.6%。

视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环境带来的困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可以将学习环境分为学习的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带来的困难主要体现为工学冲突、家庭经济压力等方面,其中工学矛盾占了68.2%,说明视障学生的生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与健全人相比,视障学生在客观环境方面会遇到双重压力,不仅存在工作、家庭、学生的角色冲突,还存在着由于视障本身所带来的学习压力,这种视障压力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比如平时上课、作业完成、学习资源获取以及考试等方面。主观环境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视障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学习信心等。

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对象B视障程度较深,表示自己学习比较困难,每次参加面授辅导需要义工接送,平时上课和学习资料使用需要配套读频软件,考试需要专门的读题帮助。他在访谈过程中表示,在学院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困难在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帮助下都能得到顺利的解决。他认为,对于他们这些视障学习者来说,视力方面的障碍不能也不应成为他们继续学习、实现自身梦想的阻碍。

(四)调查对象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双重需求

1.调查对象职业状态分析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二级市场则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粗暴、没有升迁机会。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很多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基本上都流向了一级市场,而很多视障劳动者则停留在二级市场[3]。因此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他们提供流向一级劳动力市场的机会,提升他们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从表11可以看出,目前调查对象主要从事社区专职委员、按摩工作者、事业机关单位行政后勤、公司员工等职业,它们的比例分别为64.5%、3.6%、5.5%、8.2%,选择其他的调查对象,他们的职业状态主要是未就业或者待业。经过访谈,有部分的调查对象表示,关于就业,由于自身视力方面的缺陷和技能的缺乏,他们比较迷茫也比较悲观。同时,如表12所示,调查对象的收入状况主要集中在1000~1999元之间,占了总体的88.2%,由此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收入水平较低。

总体而言,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职业结构比较单一,且大部分职业处于二级市场位置,月收入状况不容乐观。

2.远程教育对职业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培训对于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调研内容来看,他们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一般技能,这一点和社会就业大趋势的需求是相当一致的。

根据表13,有87人,79.1%的调查对象表示有接受培训的需求。很多视障群体参加培训的意愿更加强烈,迫切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改变现状的不足。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虽然呈现出差异性,但是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自己。如下页表14所示,调查对象参加培训的目的分布表中,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通过职业或学习所需要的相关资格考试、实现自身的就业转型、实现就业或者创业和其他这五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70.9%、44.5%、30.0%、32.7%、2.7%,希望实现自身就业转型和就业创业的比例合计62.7%。在调查对象希望得到什么类别的培训问题上,如下页表15所示,分别是:职业培训、计算机培训和英语培训,所占比例分别是:61.8%、20.9%和5.5%。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参加学历教育的同时进行非学历培训,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调查发现由于调查对象在视力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他们更希望通过后天的培训和学习增强自已的生存技能,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长融入社会,进而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

五、改善远程开放教育视障学生学习的建议

调研发现,视障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远程教育方式为他们创造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在信息化环境中实现缺陷补偿,创新学习方式,让视障学生不在依赖于纸质版的盲文,可以通过读屏软件(screenreader,简写为SR)等无障碍辅助学习工具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构建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也是视障学生目前急需的内容。

(一)建立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本研究认为远程教育方式有利于视障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够建立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包括内容较为广泛,如无障碍的专业设置和资源建设、无障碍的辅助工具等。专业建设的无障碍是指专业建设必须以视障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实用的、职业指向性强的专业。目前认为比较适合视障人士的专业有盲人按摩、调音师、网络营销、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专业。无障碍的课程资源建设是指视障学生可以利用本身的听觉系统、触觉系统或者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可以顺利的完成学习内容。一般而言要考虑资源的呈现形式,比如要避开图形、图标等信息表达方式,以文字、音频和专为视障生设置的微视频资源为主,视障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放大器、智能阅读器、读屏软件等设备进行操作学习。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保障视障学生有效学习的必备“武器”它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4]。对于参加远程教育的视障学生来说,构建“网上+网下”双层立体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种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要素包括:建设适合视障学生特点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配备高素质的线上线下辅导教师,组织一支爱心志愿者队伍,建设各种无障碍设施以及提供各种实践场地和助学仪器设备等。对于视障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更强调听说的个性化服务,这种个性化主要体现在能够提升视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可以从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只有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丰富的外部学习资源,兼顾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需求,秉持“以残疾人为本”的学习支持服务理念,不断改善视障生学习的人文环境,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以及合适的就业指导等,才能真正实现视障生学习机会的平等。

[参考文献]

[1]韩明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2][美]马尔科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冯亚丽,叶鹏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谭玉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其中国现实问题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8(7).

[4]赵园静.残疾人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与课程设置的相关性分析——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赖小乐(1973-),女,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教育,残疾人教育;林玉(1984-),女,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社会学。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的中职生源在校学习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立足职高学生特点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高职英语课堂学习现状及课堂学习动机激发对策研究
建立合作常规提高合作效率的研究
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实践与创新
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