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评析

2018-09-10吴伟新

度假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洪秀全近代史太平天国

吴伟新

摘要:蒋廷黻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史》,论述了从中英鸦片战争到国父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伐最后成功攻取北京的历史,他的很多观点都很有新意,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所采取措施是正义的,但是他所采取的手段是否过激,或者还有折中方案,琦善真的是不爱自己的大清国、甘愿给外国人当奴才?或者他才是真正的洞察了中英之间军事力量的差距,而避免战争争取和平契机,努力加强本国的军事力量,才是可行的唯一办法。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否真有那么大的意义,或者这场运动的本质就是大开历史倒车。蒋廷黻先生作此书得失。

关键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得失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5-0069-03

1 《中国近代史》概要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被称为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1]。在蒋廷黻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首先讲述了剿夷与抚夷,英语在乾隆时期想要趁着乾隆寿辰为契机,希望中国增开通商口岸,但是由于礼仪问题不了了之,之后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中英之间的贸易出现逆转,中国开始出现入超,大量白银外流,中国很多人染上鸦片烟瘾,甚至影响到军队战斗力。最终清政府开始禁烟,林则徐明察暗访,将大量鸦片在虎门销毁,但是这样就侵害到英国的利益,中英之间的战争开始爆发。按照当时的军事装备,清军是不如英军,英军船上的炮比较多而且射程远。林则徐一开始就做了大量军事准备,但是英军却不想在广州开战,直接北上,攻陷定海,然后一路驱北,清廷无奈议和。但是之后又觉得这样很丢天朝上国的面子,复而开战,最终英军攻陷镇江,出现在南京江面,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治外法权等,中国开始沉沦。

清政府在与英国等欧美强国交往的过程中,爆发了规模强大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这次运动席卷整个南中国,强盛时,太平天国政权拥有中国半壁江山。一场内讧,太平天国实力大损,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在剿灭太平天国中相继崛起,同时他们意识到西方洋人武器的强大,开始进行自强运动,但是自强需要钱,又开始了求富运动。但是随着甲午战争惨败,这场运动结束,维新运动随之开始,不只是军事上变革,还要从内政制度等方面变革,但是随着保守势力反攻,也归于失败。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得到宣传,最终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终结,民国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最终袁世凯在复辟帝制讨伐中死去,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孙中山先生也在1925年的北京去世。

2 《中国近代史》中几个问题探究

林则徐的禁烟,是正义的,但是他是否有过真正的了解过他的对手英国,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是否可行,或者说,能否换一种手段,柔和些,给中国的发展留些时间,琦善真的有历史中那么不堪,只会一味地馋外,对外卑躬屈膝嘛。

在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晚期,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且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很快就要到来了。英国已经运用上了蒸汽设备,而不再是纯手工作坊。同时英国的武器也非常先进,远洋的船只已经装备上了蒸汽,不再受到季节的限制。“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叶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2]22。而当时坚决主张禁烟的林则徐,他的主张从以前到现在看来,都是正义的,但是做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得要区分当时的环境。那个时代的中國,依然还停留在男耕女织的小农阶段,自给自足,君主专制主义社会,武器二百余年没有得到发展,甚至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大炮还是前明遗物。在这种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采取这种过于激烈的手段固然好,鸦片没了,白银不会在外流,但是对于清政府和它统治之下的百姓而言,却未必是好的,由于实力的不济,中国沿海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人民也饱受中英战争的流离失所。林则徐在南下禁烟时,也加强了广州的军备,同时福建沿海也加强了军事准备。但是懿律并没有攻击广州,而是北上,直接攻击了并无军备的定海的,接着战船一路北上到大沽口。清政府开始动摇,琦善开始出现,作为谈判人员,但是他知道要知己知彼才行,于是他派人到英国船上借交涉之名调查英国军备。其中就有详实记载:“他国的汽船,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渡;他们的炮位之下,设有石磨盘,中具机轴,只需转移磨盘,炮即随其所向;中国的设备可笑极了,山海关的炮,尚是前明遗物”[2]15。在这种实力悬殊之下,议和也是不得已之事,琦善之做法,只是把损失降低到最小,但是由于他的不抵抗而对英国进行赔偿,在全国民众不了解真实情况下,而被定义为奸臣。但是,后续的发展,可以证明琦善的做法是明智的。清军军队腐朽,战备不朽,军心涣散,连战皆败。时人皆认为是林则徐得不到重用,但是殊不知这样是保全了林则徐而危害了中国。林则徐在受到打压后,被调往中国西北地区,这是他的万幸,他得以保全了自己名声,因为他不是战败而被贬谪,当时的人民普遍认为是受到奸臣陷害的人物,中国并非打不过英国,而是将领的问题。这样清政府是不幸的,在这种反应之下,没有看清形势,白白错过二十年黄金发展期。到洋务运动兴起时,已经推迟了二十余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如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的发生也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书中蒋先生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的评述等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3]。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有如历史上所说的那般伟大,又比如夸大其词。这场运动的爆发,也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洪秀全,是广东人,广东到近代以为,是最先接受外来事物的省份。洪秀全考秀才失败,怀恨在心,而升起了推翻清政府的想法。从一开始的本质上看,他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新的君主专制朝廷,并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那么伟大,只是中国历代农民运动的一个代表。这场运动带有宗教色彩,它的前期宣传,用的就是耶稣教传教士的宣传品,创立上帝会。我们可以类似联想到东汉晚期的黄巾军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清朝的白莲教起义,中国自古至今的民间运动,都带有某些宗教色彩,洪秀全与基督教产生联系,也不过是偶然事件。但是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洪秀全自己也并不是很懂这个宗教,他的拜上帝教同样也是不伦不类。在发展过程中,洪秀全的上帝会吸收了很多三合会分子,而三合会又是排满秘密团体,这样他的运动以推到清政府为第一目的。事情的发生就是自然,在金田起义之后,颁布了很多制度,如《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还有后期的《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次理论上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很多法令,但是却根本没有实行,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是太平天国在初期就犯下致命错误,直到灭亡,都没有进行改正,由于这场农民运动是以拜上帝会为基础,它的信仰基础是上帝,这样儒家孔教,佛教,道教都成了妖术,而且在定都南京之后,这个观念还未转变,实际这个信仰基督只是起义时期的临时手段而已,但是洪秀全自己却无法自拔,把整个可以争取的儒生阶级都推到了他的对立面。在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运动初期,这些儒生一般都是持观望态度的,他们并不反对这场运动,士大夫不是不知道汉人在清朝统治下的屈辱,虽然洪秀全提出种族革命,但是却竭力破坏几千年来汉族文化,这导致士大夫阶级积极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洪秀全所领导的这场运动,对整个江南地带产生了巨大破坏力。由于太平天国的一切财物收归国库,导致商业不振,经济萎缩,民生凋敝,又分男馆和女馆,破坏家庭关系,太平天国治下辖区,比之清政府还有不如,这完全是大开历史倒车。但是太平天国的这场运动,给了汉人地主武装崛起的机会,也给清政府的最终灭亡起了丧钟。

3 《中国近代史》写作得失

3.1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写作优点

1)写作流畅,思路清晰。蒋廷黻先生在写作开头,是以英国想让中国开放更多贸易港口在乾隆时期,这就是鸦片战争所能接触发生的起源。由于乾隆皇帝的拒绝,英国为了挽回对华贸易的损失,发现鸦片贸易利润巨大,从而导致最后林则徐的禁烟,然后事件一件件发生,清晰的梳理了其中历史事件发生背景以及过程和结果,并且在事件发生后能得出自己对该历史事件理解和解读。

2)“蒋廷黻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模式有精准把握,洞悉中国近代史研究都是在一个既定的主叙事之下,通过对几个人物主要活动为切入点展开论述”[4]。包括琦善,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几个人物,就构成了整个近代的中国。具体分析事件发生背景发生经过发生结果展开层次性叙述。蒋廷黻先生运用现代化的叙事,认为对外贸易的弊端导致中国的落后,就现代化技术视作为中国历史进步的条件,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装备落后,洋务运动开始兴起,近代化火器装备,且国内缺乏现代制度和知识是其落后的主因之一。

3)蔣廷黻先生有自己的历史是非观,不是跟着大众人云亦云。自晚清以降,林则徐就受到民间甚至士大夫阶层的推崇,忠君爱国,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第一人,但是林则徐看的并没有琦善深刻,中国的清政府与英国政府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不只是军事装备,就连政治制度都相差甚远,一个是君主专制,一个是沿用至今的君主立宪制,琦善的求和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是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清政府用错了人,才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白白浪费了二十年的发展期。蒋廷黻先生用自己的思考,在客观的历史条件下,去剖析中国近代以来的史实。

3.2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也有不足之处

1)书中的历史资料来源匮乏,很多资料没有历史出处。历史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最原始的第一手材料和对第一手材料的精确解读,但是蒋廷黻先生很多结论,都是跟着大众的思路以及过去的解说,材料出处没有具体写明,不知道是这本书出版的问题还是民国时期就是这种情况。

2)此书运用了叙事法,好似在说故事一般,忽略了历史的学术,感觉不出这是一本学术历史书籍,好像在看历史小说一眼,忽略了严谨性。而且此书过于推崇琦善,这也是不可取的,当然琦善是比林则徐的方法要好,作为学术,这当然是客观公允的,但是把林则徐说的好似一无是处,也不知是否含有民国时期贬低清朝官员情境。

4 结语

“中国近代史研究历程中,“现实政治”的身影非常清晰。很多时候,行政权对学术会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主流意识形态决定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心与取向,制约着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范式的地位;也支配近代史研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5]。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对晚清以来的历史事件,做了清晰概述,描述了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至民国初年的大量历史重要事件,进行了分析整理,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思维,而且这本书对于读者而言,可读性很强,了解和研究19世纪以来至民国初年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美琪. 两种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和李侃等人的《中国近代史》之比较[J]. 潍坊学院学报, 2017(1).

[2]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M]. 武汉出版社, 2012.

[3] 于诗琦. 拥有无限可能的中国近现代史书写模式[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4(4).

[4] 宋雪梅. 不一样的历史——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J]. 历史教学, 2014(5).

[5] 沈玉林.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J]. 中国历史教学, 2017(4).

猜你喜欢

洪秀全近代史太平天国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近代以降制约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论略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血色残阳下的一曲悲歌
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资政新篇》评价内容引发的思考
洪秀全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