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媒体通过社交平台对美传播特点分析

2018-09-10王姗姗

国际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受众社交

王姗姗

【内容摘要】 2017年以来,中国媒体海外传播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通过社交平台的传播取得实效,传播平台迅速扩大,融合传播方式逐渐成熟,品牌特色日益鲜明,内容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一个主阵地,在对美传播过程中,社交平台具有很大拓展空间。本文以中国几家主要媒体的实践为例,梳理2017年以来中国媒体通过社交平台对美传播的发展态势,并就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中国媒体;社交平台;对美传播

尽管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在世界话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改变——“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依然存在。近两年,中国媒体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加强国际传播,对改变这一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美国这个国际传播的攻坚阵地取得了一定进展。

美国一直是中国对外传播、也是英语传播的重点对象国家。前些年中国媒体主要依靠广播、电视和纸媒对美传播,影响力增长有限。随着中国媒体在美国社交平台的积极作为,在美影响力稳步提升。社交平台是美国民众交流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为中国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便捷平台,其蕴含的潜力将为中国媒体对美传播提供持续增长空间。

2017年是中国媒体在美社交平台集中发力、成效可观的一年,本文就中国媒体通过社交平台开展对美传播呈现的特点以及如何用好社交平台扩大对美传播进行分析。

一、美国民众社交平台使用分析

社交网络在美国高度普及,美国民众使用较多的包括:在线社交平台Facebook、在線社交网络服务和微博服务平台Twitter、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图片社交分享平台Pinterest、在线照片视频共享和社交网络服务平台Instagram、视频社交平台YouTube、多语种社交网络和身份服务平台Google+、微博客社交平台Tumblr和音乐社交网络服务平台MySpace等。

美国使用社交网络开展社交和获取新闻资讯的人群呈逐年增长态势。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社交平台新闻使用习惯》调查报告,2012年,49%的成年人通过社交网络看新闻,2016年增至60%,2017年攀升至67%,即2/3的美国人表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其中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非白人的美国受众大幅增加。①

Facebook、YouTube是美国民众最主要的新闻获取社交平台。从总体上看,Facebook目前仍然领先于其他社交平台。2017年6月28日,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其账号中宣布,Facebook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达20亿。

目前Facebook是唯一的一家用户突破20亿关口的互联网公司。根据美国权威科技类博客TechCrunch提供的社交网络用户数据,截至2017年6月,YouTube凭借15亿用户数位列第二。用户超过10亿的应用还有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均为12亿;中国最大的社交应用软件微信(WeChat)拥有9亿用户。

图1 全球用户数排名靠前的社交平台②

前文所述的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使用Facebook,大多数用户在网站上获取新闻,与2016年相比变化不大。约18%的美国人在YouTube上获取新闻,仅次于Facebook,但二者之间的差距较大。①Twitter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2013年以来,至少有一半的Twitter用户从该平台获取新闻,特别是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其“推特治国”的作风使借助推特获取新闻的用户比例上升至74%,比2016年上升15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3月20日,特朗普的Twitter账户共发信息3.7万条,拥有4920万粉丝,就粉丝数量而言,在Twitter账户中排名第20位,高于美国任何一家新闻机构的Twitter账户。

二、中国对美社交平台传播特点

2017年以来,中国媒体以美国民众的社交网络使用习惯为基础,以社交平台传播方式和内容特性为依据,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念为指导,选准平台、选准切入点、选准内容,积极布局对美社交平台传播,传播实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粉丝迅速增加

鉴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络用户中的优势地位,中国主要外宣媒体以此为第一社交平台精耕细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拥有了庞大的粉丝群体,成为Facebook社交平台体量最大的媒体集群。截至2018年2月底,中国主要媒体的粉丝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主要媒体在Facebook上开设账户情况

在同一社交平台上,中国媒体的粉丝数量大大超过了美国主流媒体。美国主流媒体在Facebook上开设的新闻账号粉丝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美国主流媒体在Facebook上开设账户情况

从粉丝数量来看,中国媒体粉丝群体远大于美国主流媒体的粉丝群体。2017年是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粉丝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一年,多家媒体不仅在年内粉丝突破千万,而且在此基础上迅速提升。虽有外媒质疑中国媒体在社交平台上粉丝的质量,但从点赞、评论和转发数量来看,“僵尸粉”的比例并不高于美国某些政要的社交平台账户,而且互动(尤其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粉丝的互动)相当活跃。据统计,印度是Facebook增长最快的市场,截至2017年6月,用户达1.84亿。这与中国媒体账户的总体互动态势一致,从评论和点赞来源看,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非洲国家的粉丝活跃度比较高。

(二)传播渠道拓展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社交平台的用户通常不只使用1个平台。虽然Facebook通常是人们使用社交平台的第一选择,对只使用1个社交平台的人而言,88%的人会选择Facebook,但是仍有56%的用户表示,会同时使用1~5个社交平台。

基于此,中国媒体对美社交平台传播不局限于Facebook这个平台,而是积极运用多个平台开设专页,聚合传播力。以《人民日报》为例,十八大以来,该报已实现“2+4”的海外社交平台总体格局,即在全球最主要的两个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Twitter和其他四个特色社交媒体平台——美国YouTube、Instagram以及俄罗斯VK、日本Line上开设账号进行传播,实现高覆盖、精准到达。中国媒体也纷纷开设多平台账号,成效显著。以Twitter为例,中国媒体在Twitter上已拥有庞大粉丝群(见表3)。

表3 中国媒体在Twitter上开设账户情况

2016年12月31日开播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下简称CGTN)一直把多社交平台作为传播主战场。据央视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月17日,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粉丝超过1.01亿,总阅读量超过153亿,全平台帖文累计独立用户访问量97.7亿,视频观看量逾14.1亿,总互动5.9亿。其中,CGTN英语主账号全平台总粉丝数达到7431万,Facebook粉丝数超过5530万,成为全球新闻媒体第一大主账号;YouTube平台视频点击量破3亿,居中国央媒第一;Instagram平台粉丝近120万,居央媒第一。

(三)着力精准传播

为了加大对美传播的针对性,对美国政界、学界、媒体和民众产生切实影响,中国多家媒体开设了专门针对美国市场的账号,加强精准传播。2017年同期开设Facebook北美专页的有新华社、CGTN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央媒也随后开设北美专页。中国媒体开设Facebook北美专页的情况见表4:

表4 中国媒体开设Facebook北美專页情况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CRI)在对美精准社交平台传播上起步较早。2017年3月,China Plus America账号在Facebook创建试运营,选题和风格均针对美国受众精耕细作,内容聚焦中美交往中的热点,兼顾文化、旅游、生活等故事性强的题材,注重相关性和互动性。2017年12月,China Plus America粉丝突破100万,粉丝中98%来自美国本土,每周稿件总触达量在60万左右,每周互动量近2万,美国网友留言大多比较积极正面。该专页在对美传播上显现出独特优势,在中国外宣媒体对美精准传播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并将为针对亚太和非洲的移动精准传播提供经验。

China Plus America的运营团队一直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聚焦美国受众。专页创建之初,为了促进粉丝增长,有人提出在Facebook主账号China Plus News上推广China Plus America,当时账号粉丝已突破1000万,但团队商议之后认为,主账号粉丝多为亚非受众,用这个账号做推广,即使增加了粉丝,也不是China Plus America的目标受众,无益于美国专页的发展。美国专页的设立保证了账号粉丝群的精准。二是注重内容相关性,专注中美交流及美国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三是注重国际传播规律,重信息传播,重受众感受,不说教,不替受众下结论。

(四)凸显中国价值

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的价值取向与其他国家的媒体有所不同,构成了中国媒体的主要特征。CNN、BBC和“今日俄罗斯”、半岛电视台等媒体虽然立场不同,但秉持的都是揭丑爆料、制造话题、追求“吸睛”效应的“冲突新闻学”理念。但中国媒体没有沿袭这种思路,而是倡导“交流”“沟通”的“对话新闻学”理念。①

2017年是重大新闻集中的年份,对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格外突出。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5月14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办;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众多大事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媒体抓住这些机会,回应关注、把握要点、加强引导、解疑释惑、澄清谬误,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主张进一步系统地向世界传播,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成绩,阐释内政外交等政策主张,解读中国政策、理念的国际意义和对海外受众的切身影响,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这种以我为主的传播在社交平台获得了良好反响。如CGTN新媒体端对习近平主席访问瑞士并出席达沃斯论坛发布了349条相关报道,全球用户阅读量达4760万次,互动量达58万,视频观看量1623万次,特别是Facebook平台的全程直播获得超过220万次点播量。

CRI在2018年两会期间推出的时政新媒体产品《春风习习》,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共商国是的场景,传达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理念,展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该产品全球社交媒体阅览量超过1000万,美国社交平台阅览量超过400万。

以往,中国媒体对美社交平台传播的内容大多是社会文化生活类的软资讯,特别是有关熊猫的内容引发的互动最热烈。2017年以来,中国媒体在内容建设上的最大亮点是强化热点事件报道,在国内议题和国际事务上主动发声,增强评论力度和精准度。从阅听量、互动量等数据来看,此类内容很有关注度,满足了对象国民众对中国主张、中国态度、中国方案的需求。以2018年1月CRI在英语社交平台的传播为例,阅览量超过百万的热门帖文中,有关中国国家元首的主题占一半,这是近两年美英受众关注点的鲜明特点,详见表5。

表5 2018年1月英语社交平台热门帖文(百万以上阅读量)

注重公正客观、平等交流、理性对话的中国媒体,得到越来越多国外民众的认可。有研究者在《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发布的中国新闻中随机抽取了100条帖文,65篇的内容中立,20篇是正面报道,15篇是负面报道。从抽样结果可以看出,《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对中国的报道属于中性偏正面,但也并非“报喜不报忧”,同时兼顾了新闻的平衡性。①再如,据央视网报道,CGTN被总部位于南非的全球市场调研机构新世界财富(New World Wealth)评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最公正的媒体,依据是政治偏见程度、新闻选题设置、平衡报道事件双方和世界范围主要新闻事件覆盖度这四项标准。

据央视网报道,全球16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发生与中国相关的重大国际新闻时,选择收看CCTV/CGTN的受众由2016年的8.1%提升至2017年的12.8%,品牌好感度高于半岛电视台、欧洲新闻台、法兰西24②、TV5③、“今日俄罗斯”、NHK④(日本放送协会)等,品牌特色日益鲜明,知名度与日俱增。

(五)打造特色内容

以受众较为集中的特别需求和偏好为参考,注重内容上的精准传播,是中国媒体社交平台传播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以CRI在Facebook上打造Learn Chinese账号的经验为例。截至2018年2月底,Learn Chinese粉丝数为239万,在全球学中文账号中名列第一。该账号旨在满足不同水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其固定栏目既包括“初级中文”系列产品,也有“中国谚语”“古人云”“看新闻学中文”“美丽中国”“唱响中文”“开心一刻”“你问我答”等中高级产品,注重与用户交流互动。其中最受用户欢迎的娱乐学习类帖文单条覆盖量达304万,互动量逾27万。2017年, Learn Chinese新开设“汉字书写” “热词看中国”“跟领导人学汉语”等视频栏目,进一步增强信息量、可视性和实用性。

再如,2017年,广受全球受众喜爱的央视“熊猫频道”进入第四个年头,加大新媒体社交传播后,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外宣品牌,多平台累计浏览量超过47.1亿。该频道由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推出,是一个网络视频媒体,以国宝大熊猫为主要载体,以大熊猫互動直播、点播、纪录片、图片等节目为主要内容,包含中英双语,集网站、社区、社交媒体多种形式的主题新媒体集群,是全球唯一的大熊猫主题社区网络频道。频道在实时展现大熊猫日常生活的同时,宣传中国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向受众传递快乐与友谊,促进中外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2016年1月“熊猫频道”全新改版以来,频道在原有的24小时直播大熊猫基础上,逐步扩展到金丝猴、朱鹮等其他中国珍稀物种,以及长城、泰山、黄山、青海湖、乌镇、承德避暑山庄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人文景观直播以及云南傣族泼水节、四川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性直播,向世界第一时间展现真实中国。

这些特色内容在融合中西差异、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与宣介中国话语、中国主张、中国价值的宏大叙事形成互补。

(六)创新传播方式

讲好人物故事,是拉近与受众距离的有效传播方式。澎湃新闻出品的英文对外传播产品《第六声》于2016年4月上线测试,主打中国故事的叙事,把受众定位为全世界的“中国观察家”们,包括关心中国的政界、商界和学界的人士以及世界上对中国感兴趣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外国人士。①《第六声》以挖掘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为主,内容主要涉及民生、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例如无人机吸引年轻人的故事、“切糕王子”的故事、快递员的故事,等等;敢于触碰一些较尖锐的话题,如民族、选举、环保、医疗、养老等,注重用事实说话,评论较少。

1.语言贴近受众

转换话题体系,摒弃文件话语,把握受众心理,在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异同的背景下,用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传播,是国际传播的基本要求。在社交媒体传播中,语言比以往更简洁、更直接、更活泼、更亲民,注重社交属性,以达到交流信息、获得信任、增进友谊等目的。国际受众开始认同中国报道的事实、感情和价值就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开始。①

2.增加视频内容

从帖文互动量来看,图文和视频互动量较高,于是多家媒体加大了可视化内容的生产。如CRI学中文账号Learn Chinese 2017年春节推出短视频《鸡年吉祥 大吉大利——外籍主播送中文祝福》,成功推广了该账号。CRI的China Plus News账号每天发布2条以上视频产品,既包括《小大中国》等原创视频栏目,又涵盖国内社交媒体热门视频,其中,微视频《点钞绝技》自然触达人数超过1000万,视频播放量高达380万。此外,该账号还大力推动视频直播,如对“天宫二号”发射的直播触达人数超40万,有效提升了互动。

综上所述,2017年以来,中国媒体对美社交平台传播不管是粉丝规模、粉丝质量,还是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都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对美社交平台传播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中央媒体和一些地方媒体集团在美国的传播日益活跃,不少机构早已积极部署对美传播并稳步实施。在巩固成果、拓展工作的同时,媒体也需要正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前布局做好应对。

(一)评估政策风险

自2017年年底以来,中美关系出现波折。2018年1月,美国政府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均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是美国繁荣和安全的核心挑战,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为美国的对手国家。这种态势直接反映到美国对媒体的管控中,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和中国媒体的管控正在大幅收紧。

2017年9月以来,美国和俄罗斯互将对方在本国的部分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并依本国法律法规严格管控。继俄罗斯之后,美国瞄准中国媒体。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呼吁将部分中国国有媒体在美工作人员也注册为“外国代理人”。报告说,中国国有媒体正在海外迅速扩张,其中部分媒体在美国发展迅速,并特别指出新华社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休斯敦与旧金山都有办公室,“承担了情报机构的一些作用”,是中国对美国“信息战”的一部分。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官方媒体的全球扩张,是改变中国全球形象的努力之一。报告建议,鉴于中国对外宣传工作不断加强、甚至利用驻外媒体机构进行情报搜集和信息战,美国有必要规定在美国的中国国有媒体从业者根据美国《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进行登记。

2018年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就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举行了听证会。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过去25年的对华策略失败了,而且正在输掉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热特纳(Ely Ratner)提到,针对中国的“信息战”,国会应该给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这些美国的国际广播机构增加拨款、对抗中国的宣传。这是美国应对中国战略竞争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美国想在其他领域的竞争中获胜将更为困难。

由此可见,美国国会对在美中国媒体高度戒备,管控进一步趋严在所难免。同时,美国对社交网络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管理。美国曾陆续颁布超过130项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被认为是拥有互联网法律最多和最重视互联网管理的国家之一。奥巴马总统在任期间,美国国土安全部设立“社交网络监控中心”,专门监控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信息;2015年签署《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案》,扩大监管范围。①

在这种情况下,对美传播的特殊性愈发凸显。中国媒体在美开展社交平台传播,需要在中美关系大局的背景下,时时关注美国国会的相关动向、研究美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跟踪美国社交平台的管理规定,做到知己知彼,把握传播的“时、度、效”。

(二)精准区分受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主张和主流媒体的舆论与民意有很大差别。当美国政府加剧与中国的摩擦、主流媒体升级对中国“抹黑”的时候,以普通民众为主的社交平台往往是相反的舆论场,这也是中国媒体能在社交平台节节推进、内容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民众的口头舆论场;另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公众往往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社交平台传播加剧“两个舆论场”的碰撞和摩擦,这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也是中国媒体对美社交平台传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的基础。

美国民调公司盖洛普2018年3月6日发表的“美国人对中国、日本看法”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为53%,达到近30年来最高水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全球知名公关公司爱德曼发表的“2018年全球信任度晴雨表”报告显示,只有33%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信任政府,相比上一年下跌14%,是下滑最多的国家。这一调查还显示,8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信任政府,比例最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8年2月25日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总统特朗普的支持率比1月下滑5个百分点至35%,再次触及最低点,为历任美国总统最低水平。

同时,盖洛普民调于2017年9月14日的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也降至新低,只有32%的美国人表示对大众媒体“很信任”或“相当信任”,比一年前下降8个百分点。2017年4月5日的民调显示,6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新闻媒体党派倾向严重。美国媒体过去一年在与特朗普总统的“恶斗”中,频频出现假新闻事件,更加损害了美国媒体的声誉。

了解美国的舆论生态,把握“两个舆论场”的走势,钻研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的需求,保持与民众交流渠道的通畅,是中国媒体的必修课。

(三)关注受众变化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态变化瞬息万变。最近,美国有关“社交网络疲劳(Social Networking Fatigue)”和“社交破产(Social Bankruptcy)”的讨论增多,社交平台数量不多时,显得很珍贵,但数量过多就会带来麻烦。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成百上千个“好友”和“关注”时,维持这些关系可能让人感觉是个负担,出现“社交网络疲劳”;只有关闭所有的社交网络账户才能解决一个人因社交网络不知所措的状态,这就是“社交破产”。

民众不断积累的对社交网络的不信任,随着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达到高潮。2018年3月25日,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在6份英国报纸和3份美国报纸上采用道歉信形式为5000万Facebook用户信息被数据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泄露和利用一事道歉。路透社当天公布的美国和德国民意调查显示,Facebook正失去大多数民众的信任,不到50%的美国人相信Facebook会遵守美国隐私法,60%的德国人担心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会对民主产生负面影响。Facebook将面临美国和欧洲政府更严格的审查,同时,“#删除Facebook”活动在网上愈演愈烈。美国传媒专家、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媒体研究教授拉什科夫(Douglas Rushkoff)3月21日在题为《我2013年弃用Facebook,一直都很好》一文中,呼吁人们拒绝被Facebook操纵的生活,以赢回理智、时间、精力和现实的人际交往。①

虽然目前来看,Facebook用户的使用并没有受到影响,但这一趋势应当引起关注。中国媒体在美国主要社交平台上拥有数以亿计的粉丝,形成最大的媒体群落,在2017年粉丝数量高速增长之后,2018年将进入增长的平台期。一方面,媒体应研究如何科学分析受众、关注受众反馈、突出自身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恰到好处地增强用户黏性、提升媒体的品牌认知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自有新媒体社交平台,如客户端等,强化传播主动权。

(四)夯实融媒传播

在2017年社交平台传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媒体2018年继续强化融媒体传播。社交平台产品篇幅一般“小、快、灵”,但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加大原创视频是吸引受众的有效途径。

另外,建议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传播。媒体可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增加能引发受众交流欲望的话题,来加强互动。如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国媒体设置的“中国游客在美国年消费330亿美元,你知道美国哪个城市最受欢迎吗?”“你能算对你所在地区和北京的时差吗?”“你认为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最应该谈什么?”“你认为特朗普总统最应该看看中国的哪个地方?”“你认为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发的第一篇推文会是什么主题?”等问题引发美国受众浓厚兴趣。媒体遵循社交平台互动规律,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频率推出话题,靠互动便可弥补传播内容的淡季。

四、结 语

在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支持率下降、对主流媒体信任度下降的背景下,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stagram、YouTube等社交网络成为民众获取新闻、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媒体对美传播找准社交平台这个渠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有效提升了传播实效。《人民日报》、新华社、CGTN、CRI等媒体抓住时机、扩大传播基础,在社交平台拥有了广泛的用户群,传播内容和形式不断优化,品牌可信度和忠诚度明显增强。

2017年以来,中国媒体通过社交平台对美传播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仍需要在日后的传播中加以巩固和提高。同时,外交大局、传播格局、业界格局都在发生变化,中美关系摩擦增多、美国民众的社交网络使用趣味也在转变,这些为对美社交平台传播提出了新的风险和挑战。要想在传播竞争激烈的美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媒体需要坚持中国价值、选好中国故事、优化话语体系、创新传播内容、完善传播形式、兼顾官方民间、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扬长补短,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① Pew Research Center,“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7”, Aug, 2017.

② 图片来源:Techcrunch,2017年6月28日。

①Pew Research Center,“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7”, Aug, 2017.

①史安斌:“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作为”,《国际传播》2018年第1期。

① 朱溪、宋毅:“《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传播特点分析”,《国际传播》2017年第4期。

② 编者注:法国24(法语:France vingt-quatre)是一家提供国际新闻时事的电视台,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市郊。该电视台与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同属法国国际广播集团。

③ 编者注:TV5又称“TV5Monde”,是全球性的法语电视网,也是排名CNN、MTV和BBC World之后的第四大國际性媒体。TV5的命名是由于当时节目内容取自世界5个主要的法语广播电视台的节目。

④ 编者注:NHK即日本放送协会,NHK World Premium的中文名称为“NHK世界台”,该台整合NHK在日本国内各电视频道的精选节目,向全球五大洲的170多个国家及地区同步提供节目信号,其宗旨是增进世界对日本的了解。

① 沈国麟、曹俊:“讲中国人的故事:《第六声》的对外传播”,《对外传播》2017年第9期。

① 章晓英:“从CGTN看融媒体的国际传播”,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

2017-12/11479405.html。

① 陈泯伊、黄柳君:“国外管理社交媒体的主要措施”,《未来英才》2017年第11期。

① Douglas Rushkoff,“I ditched Facebook in 2013, and it's been fine”,CNN,https://edition.cnn.com/2018/03/21/opinions/ditching-facebook-rushkoff/index.html.

猜你喜欢

受众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在别人眼里你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吗?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锐词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