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9-10郑翠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郑翠君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6例进行研究,抽签均分为常规组和安全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此次基础上,对安全组患者施加安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安全护理质量评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后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安全组患者住院时间、安全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5±2.41)d、5.67%,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安全质量评分为(93.37±3.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干预后,安全组患者PaC02、Pa02. Sa02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安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安全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的常见呼吸疾病,是具备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该病致死致残率较高。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进入稳定期时期身体状况仍然较差,此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关键[l]。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取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在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抽取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意识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认知功能和沟通障碍。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开始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分为常规组和安全组,各53例。其中,常规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60.21±3.50)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45±1.39)年,合并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分别有15例、25例、13例;安全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60.37±3.49)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87±1.42)年,合并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分别有16例、24例、1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比较,均衡性较强(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严密监测、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鼻饲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等。

此次基础上,对安全组患者施加安全护理干预,包括:(1)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内容包括患者呼吸能力、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等,根据患者不安全因素制定护理计划,填写护理记录。(2)落实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团结协作,针对患具体情况施加防范护理。(3)设置安全员,严格检查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性,并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4)严格制定交接班制度,定时查房,监测患者病情变化。(5)加强对热塑患者的安全管理,避免坠床等危险事件发生。(6)制定科学饮食、运动计划,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身体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安全护理质量评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后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住院时间、安全质量评分、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安全组患者住院时间、安全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5±2.41)d、5.67%,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安全质量评分为(93.37±3.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各呼吸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经过干预后,安全组患者PaC02、Pa02、Sa02分别为(42.O0±2.23)mmHg、(91.48±4.02)mmHg、(96.22±2.79)%,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备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呼吸内容多发病,病死率较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

当患者处于稳定期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的安全护理,在常规护理干预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针对护理过程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安全护理方案,严格勋勋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身心安全,通过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同时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改善患者预后[3]。本次研究,安全组患者住院时间、安全事件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安全质量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经过干预后,安全组患者PaC02、Pa02、Sa02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张艳研[4]究结果相符,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施加安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安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文馨,刘红霞.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s1):104-107.

[2]程恒金,周慧洁,李恩慈,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2):156-160.

[3]孟立波,张影,刘哲,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792-3795.

[4]张艳,齐春桃,石慧.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371-13 72.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代赭石降气平喘作用的临床验证观察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疗效探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有创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