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军训练营

2018-09-10

垂钓 2018年7期
关键词:钓饵浮标七星

提问:我和哥儿们去一个老塘夜钓,去了几次,我哥儿们都钓到了大鱼,我俩无论是互换钓位还是用同样的鱼饵同样的鱼钩,调灵调钝、长竿短竿都试过了,我都一口没看到,这是为什么?

回答:仅从提问来看很难诊断,看起来就是运气不好造成的巧合。不过,我年轻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和同事钓位相邻,他那连口,我这一口看不见。于是,同事邀我和他同钓一个点,我搬过去后我俩标浮标挨着浮标,还是他上鱼我没口,于是我俩换了个位置,他用我的竿子,我用他的。气人的是,还是他上鱼,好!再换回来!还是他上鱼,气得我崩溃。这事看起来就是无解的,事后我不止一次地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上饵的左手用来拿烟,可能手上有烟味,他则不抽烟。虽然类似的事情再没这么明显地发生过,但是可能烟味会对鱼口造成影响的记忆却很深刻。

后来,我又和这位提问的读者沟通过,反反复复询问钓鱼过程中的细节,我问了一个问题:“夜钓是不是用了防蚊子的措施?”这位读者回答他用了风油精,他的同伴没有。说到这里,可能答案已经产生了。不小心弄到手指上的风油精很可能就是鱼不咬钩的原因。有人一定会产生疑问:一个小小的风油精能导致鱼彻底拒食?在鱼口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确实能。提问的这位读者“空”了几次,他的朋友收获的尾数也并不多,也就是说,一夜只可能遭遇几口。那么脆弱的鱼口,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鱼的拒食。风油精的味道足够了。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醒各位渔友,钓鱼是由诸多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收获。比如夜钓时有人喜欢用发光棒,由于鱼口轻,于是钓灵敏,天黑之前就调好了鱼标,当时不带发光棒,空钩调10+钓1。之所以调得那么高,钓得那么低,是提前考虑了发光棒的重量,等到晚上插上发光棒就直接这么钓了。如果光看数字,这个钓组似乎问题不大,算是偏向灵敏的了。但是,如果一个发光棒能压下浮标10几目以上,那么晚上还有灵敏度了吗?是不是等于调负几目钓平水了?

细节决定成败,钓鱼中的细节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当都可能成为隐患。

提问:七星标怎么调标?

回答:七星标是传统钓法中流传最广的一种钓法,在很多传统钓法纷纷被流行的台钓所取代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使用七星标钓法。实用是七星标久传不衰的原因。

七星标的调标其实很简单。我们用立标玩台钓讲究的是调几钓几,七星标的六粒豆豆则完全可以被视作浮标上的6目,只是每粒豆豆之间的距离要比立标的目数大得多。

最简单的调法之一是调5钓5,每粒七星标之间等距,大约三四厘米(注意,这个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由鱼口决定的)。调5目后,钩上挂饵钓5目,水面上躺着一粒,接近水面的那第五粒豆豆则是立在最接近水面的位置,这粒豆豆无论是躺在水面(送标)还是下沉(黑标)都是轻口的鱼讯。如果躺在水面的那粒豆豆也沉没了,这动作就相当于大黑标。反之,水面上躺着两粒以上的豆豆就相当于送标了,遇到这些情况都应该提竿。

需要注意的是,七星标钓法不适合风大浪高的天气,它更适用于钓居高临下的钓点,比立标醒目得多。

提问:水底有酱层,我钓鲤鱼,用的是长尾浮标,是调9钓3好,还是调6钓4好呢?

回答:从字面上看,调9钓3肯定比调6钓4灵一些。但是,调标真不是按字面去做的,抛开鱼以及杂七杂八的具体因素,单从调灵敏的角度来说,它是根据浮标的具体浮力来决定的。

钓有酱层的水域,人们确实都在追求调灵调灵。那么调9钓3就很理想了吗?肯定不是。从提问中给出的线索可以分析出,这位钓友肯定是空钩调标。既然是钓鲤鱼,通常来说钓饵就不会像钓鲫鱼那么小。那么,一颗鱼饵能压下去几目浮标呢?按现在市面上的浮标来看,一粒花生米大小的钓饵足可以压下去10目以上的浮标,两粒呢?恐怕标肩都会露出来一块。也就是说,即使是调9钓3,上钩也肯定会落底,也会被酱层淹没,这样钓灵没有意义。

我给的建议是带饵调标。例如下钩挂饵调3目,然后双钩上饵钓2目或者2.5目。这么调标就能使上钩悬起来,然后视酱层的厚度改变钩距,使上钩悬在酱层之上,有利于被鱼发现;下钩落底,钩上的饵起打窝和稳定钓组的作用。

钓饵在水下因小鱼啄食以及自身雾化,体积会不断变小,当它们的总重量低于一个钓饵的重量时,浮标会不断上升,浮标上升则意味着残存的钓饵也在同步上升,这时不要急着换饵,直到下钩也脱离酱层有一小会儿了,才应该换饵。

我为什么建议钓2目或者2.5目呢?因为在需要钓灵敏的时候,浮标露出越长,钓者越不容易捕捉轻微的信号,这是完全从视觉方面考虑的,没有别的目的,而且露出的越长,受风的影响就会越大,也不利于观察细微的信号。

提问:又到了夜钓季节,我虽然不怕蚊子,最多被咬几个包,挺几天就过去了,可我怕蛇呀。夜钓怎么防蛇呢?

回答:这事真不好解决,似乎没啥特效的办法。雄黄这东西倒是有驱蛇的作用,但是这东西受控制,不好弄,再说这东西似乎也不安全(有毒)。我只能给这位读者提供一个土办法:蛇怕烟油。很多钓鱼人都抽烟,在水边抽过的烟头不要扔了,泡在废弃的矿泉水瓶里,多泡点儿,然后以自己为中心,以1.5米、2米、2.5米为半径分别洒出几圈“防线”,蛇就不会过来了。另外,特别怕蛇的朋友在选钓位的时候应尽量远离草丛和有石头缝隙的地方,没了隐蔽物,蛇就不爱来。此外,有些钓友钓到小鱼习惯随手扔到身后了之,岂不知被扔掉的小鱼很可能把蛇引来。

提问:野外钓鱼,水深2~3米,鱼都不大,大概3两到1斤吧,我用几号浮标合适呢?能不能给推荐个牌子。

回答:首先,我想给这位提问的读者解释一下浮标的号数,浮标的号数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标准件,每个品牌产品的每个系列都是按该品牌自己的标准来制作的。所以,单从水深和鱼的大小来判断,并给读者提供应该使用几号浮标是不负责任的。不过,从上面的两点信息出发,我建议浮标的载铅量不能太小,过小的载铅量会延长钓组从落水到到位的时间,增加被小鱼半路打劫鱼饵的机会。我也不建议用大载铅量的浮标,这个水深不需要太大的浮标,浮标越大越笨,影响上鱼率。如果非让推荐个品牌,我推荐刀郎,这种浮标信号比较活泼、准确,有多种系列,選择的空间也比较大。

提问:我这儿有个肥水塘,小白鲦都不吃饵,里边鲤鱼不少,有时候窝子内光看见冒泡就是不上鱼。我该怎么钓啊?

回答:判断鱼星必须持一个慎重的态度。肥水塘水下有大量的腐败物,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很多人很难区分沼气泡和鱼星,也就是说,水下冒泡不一定就是鱼星。

如何对付肥水塘确实是个难题,虽然在网上能找到很多应对办法,但是真正用起来才发现绝对没有说得那么神奇。肥水塘之所以难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氧。所以,想在肥水塘中有所作为,你就必须从溶氧量这个问题入手。

水中的溶氧通常有三个来源:水中微生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从空气中溶解的氧,还有就是外部水源补充进来的氧。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虽然从太阳照射水面的那一瞬间光合作用就随之开启了,但它无法在瞬间使水体氧气充盈,从那一瞬间开始,水中的氧含量是在缓慢提高的。所以,去肥水塘钓鱼不宜太早,一般来说,根据水质情况,至少需要三到五小时的累积才能使鱼的活性提高。所以,钓肥水塘下午比上午好,傍晚比早上好。

从空气中溶解氧是水体另一个重要的氧分来源。无风无浪的天气里,水体表面和空气自然接触对水中氧的补充很少。而有风有浪时,不但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而且在风力作用下,气体对水面的压力增大,更有利于氧的溶解。所以,去肥水塘别怕大风天气,风越大越好。

另外,不论何种形式的新水注入都会使附近的氧含量增加,入水口附近肯定是个好位置。另外,雨水也会携带大量的氧,雨天尤其是大雨天都是钓肥水塘的绝好天气。

除了考虑上面的三个有利条件外,钓者还可以适当寻找浅水垂钓或者考虑钓浮,都有可能打破僵局。

提问: 夏天高温,钓水库的时候应该搭配什么样的钓组和钓饵?

回答:首先,高温的天气会因为缺氧、闷热等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轻口现象出现。所以,钓组应该注重隐蔽性,即轻灵的钓组。但是,夏天又是鱼类最活跃的季节,我们常说这季节的鱼太有劲了,明显的比春秋两季猛很多,况且谁都说不上在水库钓鱼会遇到什么体型的家伙,哪怕目标鱼是小鱼,也极有可能意外遭遇大鱼,所以钓组还需要有足够的拉力。也就是说,夏钓水库,钓组要同时具备轻灵和抗拉这两个特点。具体来说,在保证灵敏度和隐蔽性的前提下,一定要尽量用相对粗一些的鱼线和抗破坏力更强的鱼钩。二者相权,后者更为重要,为此甚至可以牺牲一些灵敏度。这样即使遇到大鱼也不至于没有周旋的余地。这些只是笼统地说,适用的范围较广。钓者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鱼情进行取舍,切莫教条主义。

至于钓饵的选择,每个水库各有各的特点,用饵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笼统地说,我推荐使用成分简单的商品饵或者干脆用原生态的天然饵料。因为这两种鱼饵都有很强的广谱属性,起码任何一座水库里的鱼都不排斥这两大类别的饵料。尤其是原生态的天然饵料,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既方便又特别实用。比如玉米粒,是天然饵料的典型代表,大江南北的钓友都能体会到玉米粒不同凡响的效果,再比如田螺、河虾等,它们的效果都不是商品饵所能比拟的。

您在钓鱼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及困惑?扫描二维码,提交您遭遇的空军的具体案例(包括季节、时间、当日天气状况、钓场环境、水情鱼情、钓点、所用钓法等方面的详情),《垂钓》杂志专栏作者将为您在线解答。

钓鱼技术在线指导

专栏作者疑难解答

垂钓难題有问必答

猜你喜欢

钓饵浮标七星
七星瓢虫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鲫鱼上钩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星星钓饵
巧避鳌鲦打劫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