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季节也要钓得嗨

2018-09-10火烧云

垂钓 2018年7期
关键词:氧量钓友肥水

火烧云

清凉很重要

有句钓鱼谚语:“春钓滩,夏钓潭。”说的就是在酷热的夏天钓鱼要去寻找相对清凉的深水,其中的奥秘并不是一定要在深水寻找鱼踪,“清凉”才是关键,深水只是能满足清凉条件的一个典型代表。也就是说,未必只有深水才清凉,未必只有深水才能钓到鱼。

其实,我们用心观察的话,会发现除了“潭”之外还有很多地方能满足这个条件。比如有泉眼的地方或者入水口处。如果是山泉从山上汩汩流下,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清凉,还有大量的氧,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活性的重要条件。既有了清凉的体感,又有顺畅的呼吸,鱼的活性增加,食欲自然也就旺盛起来了。入水口则更好,不但清凉高氧,小溪在奔流的过程中还会裹挟进鱼类爱吃的食物,况且所有鱼类都有追逐水流的天性,所以入水口肯定是夏天的黄金钓位。

水下有泉眼,或者有山泉流淌进来,或者入水口,这类地方确实是夏天的好钓位,但是这类地方毕竟不多,甚至整個水库都找不到几处这类钓位。所以,寻找阴凉之处不能只按上面的条件找。有这样一种地形,一般的水库都有,还可以容纳许多钓友,那就是有一定高度的南山或者西山根。

我不否认所有水库的东北或者西北角是好钓位,因为夏天刮西南风或者东南风时,那两个钓位正迎风,从选钓位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位置是当之无愧的黄金钓位。但是从清凉的角度来看,一天中太阳最毒辣的时刻,阳光被大山挡住,会形成一片很大的阴凉区,该区域的水温也就不会很高了,能满足鱼的舒适要求,会有大量的鱼在这里流连,人也凉爽舒适。所以,我更喜欢选择在这里做钓位。

相反,水库的东北和西北角整日都有阳光,如果这里的水深不够,那么可想而知水温会是什么情况。所以,盛夏当中我对这两个地方持慎重态度。同样是因为水温的关系,在阴天下雨的日子,这两种地方几乎是我的首选。没了阳光也就不怕水温过高了,正迎风的位置在所有的季节都是好钓位,况且阴天下雨水温不高,鱼也就不用特意寻找清凉的地方了,它们会四处游走。而且这种天气里气压往往较低,找到迎风处,那里的溶氧量也高,鱼自然会在那里徘徊。我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总之,夏天选钓位时,钓者要充分考虑水温和氧含量,尤其对南方钓友来说,这两点至关重要。从钓鱼的角度来说,因为南方钓友受高温和缺氧的影响要比北方的钓友更深。就像同时问南方和北方钓友刮什么风爱上鱼时,得到的回答肯定截然相反,南方的钓友一定会说北风好,北方的一定会说南风好一样。南方的高温是北方钓友所不能理解的,水里的鱼也酷热难耐。

所以,正是因为水温和水中溶氧量的关系,暴雨过后由于水温迅速下降,大雨又携带着大量的氧溶入水库,才会出现一个上鱼的窗口期。尤其是久旱不雨的时候,一场瓢泼大雨过后个把小时之内就会迎来上鱼高峰。这点我感触最深,我曾多次在垂钓中偶遇大雨,夏天的雨,说来就来,“咔”的一声惊雷,花生米大小的雨点就倾盆而下,让人猝不及防,只能无奈地缩在伞下等待。半小时后雨过天晴,鱼情出奇的好,不但咬口密集,标相也非常漂亮清晰,那种软绵绵懒洋洋顿口送标马上被经典的大起大落所取代,几乎提竿就中。这种盛况能持续数个小时。

钓肥水塘的关键

盛夏高温季节还有另一项值得注意的问题,它也和水体中的氧有关,那就是如何钓肥水塘。都说肥水中的鱼难钓,原因一定要搞清楚,知道了原因就能找到对策。

肥水相对瘦水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肥水的颜色更深更绿,甚至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水表面会漂浮着一层绿藻,那是绿藻在阳光的作用下迅速生长繁殖的结果。到了晚上,阳光消失,绿藻会大量死亡,于是水面上那一层绿就会消失不见,绿藻的一个生命周期就结束了。

肥水鱼难钓就是和这大量的绿藻有关。由于光合作用,绿藻会释放出氧,也就是说,绿藻释放氧的前提是阳光,所以,在其他水域清晨都是最好钓鱼的,但肥水水域清晨却没口,需要阳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水域内的氧含量缓慢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鱼才可能有食欲。为什么呢?因为氧未必会到达每个水层。在无风的情况下,绿藻在水面进行光合作用,而水面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会逐渐升高,在没有对流条件时,这部分含氧的“热水”会始终停留在上层。野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平静的水域下水,表层水热得烫人,而大约1尺多深的水层下又冰凉刺骨,这就是水体没有对流造成的。因此,高温无风时,大量的氧仅仅停留在肥水塘的表面,甚至达到饱和,而下层水则处于缺氧状态。这就是单单从绿藻的角度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那么,造成水质过肥的原因是什么呢?肯定是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在高温中会加速腐败,这个过程会大量消耗掉宝贵的氧。于是,在恶性循环中,肥水水域的鱼就愈发难钓了。不过,凡事无绝对,只要具备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必要条件,鱼还是会开口的,要是有更好的条件出现,鱼会迅速恢复食欲,甚至能出现疯狂咬钩的景象。

对流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最有效的条件,而风力则是使水体产生对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风力的作用下,水的表面会不停地向下风处移动,遇到岸边的阻挡后会在岸边向下移动,形成循环。只要风不停,这种循环就会继续。在此过程中,氧被补充到了水底,鱼的活性得到加强,开口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下风处,不但溶氧量最高,绿藻的数量也最多,而藻类是鱼的食物,所以下风处鱼的密度也会最高。这就是从选钓位的角度说下风处最好的原因。

肥水垂钓另一种绝佳的气象条件是暴雨。从天而降的雨水本身就携带着接近饱和的氧,一场大雨过后意味着水体中的溶氧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鱼的食欲几乎和氧增加的速度同步,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巅峰。所以,一场大雨后动荡的水体刚刚平复,立刻就会上鱼。另外,雨水的温度都相对较低,别看顽固的绿藻在酷暑盛夏爆发得异常猛烈,但是水温略有降低它们马上就会消失。大雨后绿藻消失不见即意味着水面可以直接和空气接触,没了绿藻的阻隔,氧得以直接溶在水中,也会对鱼的活性起到稳定的作用。

针对肥水塘,有人推荐夜钓,这点我不看好,实践过的人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好。之所以有人想到了夜钓,完全是因为他们认为晚上温度低,气压高,水中的溶氧会加大。这个道理没错,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还是绿藻。如上文所说,绿藻看似顽固,实则很脆弱,温度稍低它们就会死亡。这就是一旦太阳下山,水面上的绿藻就会消失不见的原因。它们死了,尸体会去哪儿呢?自然是沉到水底,在风平浪静的夜晚,你如果用头灯照射就会发现,水底下密密麻麻的一层絮状物,这就是绿藻的尸体。它们沉在水底,并且迅速腐败,腐败就要消耗氧,所以,尽管晚上气压偏高,但是水中的溶氧量并不会有什么提高。所以,在肥水水域钓鱼选择夜钓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通过本文的种种论述,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第一,酷暑季节要钓清凉的地方,这类地方不仅仅是深潭,即使是深潭也不是越深越好,太深的水食物匮乏,也是没有鱼的;第二,钓友们千万不要忽略了氧对于钓鱼的重要意义,好在现在的天气预报都可以查到气压;第三,由于污染,现在越来越多的水域呈现出富营养化的趋势,也就是肥水,钓肥水最好选风雨天气出行,无风有太阳的天气不要出行太早,闷热多云的天气就不要去了。

猜你喜欢

氧量钓友肥水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钓友的表情包
夏末秋初
钓轻口鱼的方法论
吊兰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关于加强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肥水管理的探讨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
冬小麦高产与超高产需肥水规律分析及措施
660MW机组锅炉氧量测点安装位置对正确测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