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情怀叫坚守

2018-09-10补海金

青海湖 2018年7期
关键词:马背藏戏格萨尔

在我的印象里,他总是头戴一顶颇具藏式风格的印花帽子,穿着一身深褐色的藏服,脚穿一双早已过时的牛皮短腰靴子,偶尔也会摘下藏帽露出头上稀稀落落的银发。走近后,你就会看到一张黝黑且爬满皱纹的方脸上,镶嵌着一双犹如黑宝石般的眼睛,但这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被耷拉在眼骨上的稀又长的眉毛隐藏了光芒,鼻梁高而长一直延伸到微微上翘的嘴唇上,显得格外独特,短而宽的下巴收拾得很干净,只能看见银色的须根。但他最让人惊讶的是那一对大而长非常漂亮的耳朵,犹如小说里描写的菩萨佛祖之耳。他就是瓦泰·普尔多,一位年近古稀的退休干部,也是出色的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传承艺人。

师从名师,却多舛的一生

1949年9月,瓦泰·普尔多出生于美丽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草原上夏仓部落的一个朴素的牧民家庭。他在草原上享受着快乐的幼年生活。

1953年,对他来说绝对是个特殊的年份,他的人生在这一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就在这一年,年仅4岁的瓦泰·普尔多拜师于他的叔叔——果洛州学者智旺·阿哲阿吾,开始学习《格萨尔》马背藏戏及医药、文字、天文、历算、绘画等知识。从此,各种学习使他的人生变得丰富而绚烂多彩,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许多起伏和变化,这些既是磨砺,也是成长,既是机遇,是责任,正是这一切,为他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者智旺·阿哲阿吾相传是岭国木群卡德(能言善辩的人)的转世灵童,他通晓医药、文学、天文、历算、绘画等知识。据草原上的传说,阿哲阿吾小时候受到过天神的指引,在现在的果洛州甘德县上贡麻乡当格热玛苯森山脚下,一條名为英琼勒额木的圣湖中找到了一本“天书”。在这本“天书”中记载着有关格萨尔王的英雄事迹,这本书使智旺·阿哲阿吾对前世的零碎记忆慢慢重回到脑海中来。依据这本书,智旺·阿哲阿吾12岁(1915年)便撰写出了《格萨尔王传》之《蒙黄马宗》,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日月神山的两个神湖中鼓声不断,因此,阿哲阿吾在《蒙黄马宗》的第一、第二章中记载了这一奇闻。后来,智旺·阿哲阿吾去拜访觉仓唐卫尕热大师,向大师展示天书和自己撰写的歌谣,希望大师能指导他领悟“天书”中的精髓,大师看后便说,这是我的前世荣才改鹏玛尔勒在“朗”(岭国)部落的七大将领所属南方祭天的地区,那个地方是在一个名叫“宕”的地区附近的山上,在那里,有个叫智尕德岭的国大将帮助荣才改鹏玛尔勒祭天,你现在拿出的这本书,内容和我的前世荣才改鹏玛尔勒当年祭天时的七大将领的内容非常相似。在随后的日子里,两位大师根据前世的记忆撰写了很多关于格萨尔王英勇善战、惩恶扬善的传奇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位大师越来越想把更多的唱本留传下去,他们很担心这些唱本会随着时间流失了。有这个想法后,他们开始琢磨、研究和实践探索,希望有一种方式既可以将《格萨尔》以新的方式长久保存下去,又可以在广大牧民中得到认可和传唱。在不懈努力下,他们开创了用藏戏的方式演义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并以《蒙黄马宗》为剧本,排演了第一部藏戏,就这样,《格萨尔》藏戏这种独特的《格萨尔》文化艺术表演形式正式在夏仓部落诞生。

智旺·阿哲阿吾对瓦泰·普尔多要求十分严格,不仅仅教授他绘画、天文、历算等知识,为了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还要求他学习医药、文学、藏戏等,瓦泰·普尔多在叔叔那里学习了6年,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众多学习的科目里,他的医药成绩是最为突出的,他最钟爱的却是《格萨尔》马背藏戏。

在叔叔那里学习的6年里,瓦泰·普尔多收获大量的医药知识,他认真学习各种药理和药材的辨别以及配比方法,时常在阿哲阿吾身边认真请教药理知识,每次阿哲阿吾为他人治疗时,他都陪伴在左右,认真聆听师父的治疗方案,遇到疑难或不懂的地方,他常常自己查阅大量医书及典籍,但病人的病情毕竟是千差万别的,医书和典籍无法解决的疑问,叔叔总是会给他做出详细的讲解,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从医经历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的休息时间,他对藏戏最感兴趣、在他看来,藏戏的学习是一种娱乐,也是最快活的事情,他学习了藏戏中的格萨尔赛马称王、征战讨伐等相关故事,熟悉了《赛马称王》等系列《格萨尔》马背藏戏的剧情和篇章,反复练习藏戏中人物唱词、唱腔、唱调,掌握了《格萨尔》马背藏戏展演的排练和编导等知识。这时期对《格萨尔》藏戏综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他后期进行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的展演、编排和指导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练习和无数次实际展演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61年,用瓦泰·普尔多的原话来说:“年轻时正赶上国家好政策,在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有幸成为了果洛州第一所卫生技术学校的第一批学员,经过五个多月的学习进修后成为了甘德县东吉乡一名牧区医生。”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加上自小受恩师教导打下了医药知识的基础,并不断从基层的实践中进行经验的积累和医药知识的总结,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牧区医生,受到当地牧民群众的爱戴和欢迎。

1964年,鉴于瓦泰·普尔多从医的优秀表现,他被调到甘德县人民医院担任医生。本来,他以为他的一生就这样了,好好学医,做一个好医生,让身边的人都健健康康的。1969年,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叔叔的身份,以及他和叔叔的师徒关系,瓦泰·普尔多从医院被调离,成为一个牧民。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就此一蹶不振,但他并没有消极面对,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融入当地基层牧民的劳动中。同时,他又开始学习财会知识,帮助牧民们的生产。后来他成为了一名会计。在和牧民们一起劳作一起生产的日子里,他总是乐观努力地工作,向周围的人传递出一种从容的力量。他平静地接受一切,在不断的学习中适应一切生活方式,应对一切变故。虽然后来瓦泰·普尔多再没能回到医院,他依旧坦然地面对生活,先后通过学习从事过电影放映员、生产干事、扶贫等工作,他总是笑着说,只要能让我看到藏戏,参与到藏戏中,做什么工作都不要紧。

藏戏团成立,新生活的开始

在最艰苦的时候,唯一能让瓦泰·普尔多愉快的就是在心中默默温习幼时学习到的那些《格萨尔》藏戏,那些藏戏的文本在他心中一遍遍展演,一点点扎根,慢慢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渴望成立一个正式的剧团,师父撰写的那些作品不仅仅是在民间自发演出,希望这个民间展演活动能被更多的民众和官方所接受。让牧民什么时候想看到他们最喜爱最崇敬的格萨尔大王的故事,什么时候就能看上藏戏,因此,成立正规的藏戏剧团成了瓦泰·普尔多的心愿。1993年,有了一些经济能力的瓦泰·普尔多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将夏仓自发组成的藏戏班子整合组建成较为正式的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

在夏仓这样一个经济十分落后、文化较为闭塞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力量组建藏戏团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瓦泰·普尔多说:“当时为了购买服装和表演道具,我常常和夏仓部落的年轻人牵着马、驮着干粮、冒着风雪、克服各种困难奔波于四川阿坝和果洛甘德两地牧区。当时交通不便,往返一趟就需要一个多月,靠售卖一些生活必需品,作为《格萨尔》藏戏团办团及其他经费所需。”更为困难的是当时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淡薄,藏戏团根本得不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但他们为了推动藏戏发展、传承,演出都是公益性的,没有任何收入。由于人们的不理解,藏戏团常常还会受到冷嘲热讽。

然而,将《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们艰难前行,他们用智慧和顽强的精神助推着《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的成长。

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没有固定的办团经费,演职人员多为夏仓部落的牧民群众,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以前演职人员都是无偿演出。为保证演职人员不流失,在演职人员遇到各种困难时,瓦泰·普尔多都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想尽各种办法予以帮助,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他们。

1995年,在东吉寺院活佛色德喇嘛和夏仓部落民众的不断努力下,经过反复申请,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得到了果洛州甘德县人民政府的认可批准,于是,7月20日,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正式成立,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尔》研究中心致电祝贺,并颁发了证书。这是果洛州正式成立的第一个民间《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开启了马背藏戏在果洛州发展的新篇章。

但当时当地政府财政十分拮据,致使政府对藏戏团没有任何形式的支持,民众也没有能力支持藏戏团。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瓦泰·普尔多對藏戏的热爱。在他的推动和支持下,藏戏团有了如《天岭卜筮》《英雄诞生》《赛马称王》《霍岭大战》等经典剧目。他本人也在马背藏戏《赛马称王》中,饰演阿克晁同和格日两个角色,他的表演极具特色。在表演过程中,不断积累表演经验,完善表演角色,表演形象活灵活现、生动有趣,他的演技受到当地观众的肯定和赞许。

瓦泰·普尔多不管多忙,都会参加藏戏团日常的排练工作。他严格要求藏戏团的演职人员的日常排练,他总对年轻人讲过去藏戏团艰难的日子,让他们珍惜藏戏团的今天。他们排演时遇到疑问时,他常常亲自示范,力求所有人的表演更为完善到位。年轻的团员们都很喜爱他,因为他是一个严谨又不失幽默的人,排练困乏之时,他也会讲几个笑话,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困乏之意顿消在欢声笑语中。

排练完之后,他会独自一人静坐在自家小院门前的草地上,望着远处的雪山,在脑子里一遍遍过着白天排练的每个场景、每个人物的表演,反反复复揣摩,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一一记在脑中,随着傍晚草原上的清风梳理着思路,直到解决方案无可挑剔时才会满意地回家。

经过在草原马背上表演、在广场步式表演、在舞台上舞剧表演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对每种形式不断改进和优化,夏仓《格萨尔》藏戏团被打造成了作风团队良好、表演能力优良的一支《格萨尔》马背藏戏团队,在《格萨尔》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大家对他的能力都十分认可,后来经夏仓《格萨尔》藏戏团成员的推荐,瓦泰·普尔多成为了团长,这对他来说,藏戏团更成为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从根本上改善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的经费问题,他多次找到当地州、县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并积极向民间商人争取各种赞助,先后共争取到政府和民间各类经费一百多万元,并建立了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简易演出场所、仓库,购置演出道具、服装,极大地解决了基础场所缺乏问题。同时,也开展有偿演出,先后累计创收20万元,全部用于演职人员的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为长远发展探索出了新的发展之路。

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业余剧团成为专业剧团,瓦泰·普尔多一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奔波着,默默地奉献着。经过五十余载的艰苦努力,岁月将他从年轻壮实的小伙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古稀老人,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和头上稀疏的银发便是历经岁月沧桑,一生奉献给《格萨尔》马背藏戏的最好见证。

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凭借夏仓牧民群众对《格萨尔》文化的信仰和像瓦泰·普尔多这样热爱民族优秀文化且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一代人共同不懈努力的结果。

见证荣誉,马背藏戏迎来春天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熬过了发展的寒冬期,迎来了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等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

现在《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在國家、省、州文化发展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全国、省、州《格》办及文化等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这种表演形式也被当地民众逐步接受,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格萨尔》展演活动。在逢年过节或举行部落法会时邀请其他邻近的部落组织僧侣以马背藏戏的形式传唱格萨尔王的英雄事迹,如《天岭卜筮》《英雄诞生》《赛马称王》《霍岭大战》等剧目都是最常见的内容。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团队的不断发展壮大,藏戏团慢慢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支持,现有演职人员七十余名,演职人员都能娴熟地掌握马背藏戏的展演和《格萨尔》藏戏舞台剧的登台演出。

同时,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的演出道具、服装及音响设备等都得到了更新,随时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格萨尔》藏戏表演活动。

1997年6月,鉴于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在英雄史诗《格萨(斯)尔》抢救与研究工作中做出的优异成绩,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颁发荣誉证书予以奖励;2009年3月,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表演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8月,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被果洛州文化体育局命名为“《格萨尔》剧文化传习基地”。

2013年,因瓦泰·普尔多长期致力于《格萨尔》马背藏戏的各项发展工作,工作突出,成绩优异果洛州文化体育局、果洛州群众艺术馆颁发了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4年8月15日,经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专家专家现场鉴定,被国家认定为“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传承人”。

2015年,在甘德县草原隆重举行了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16年,受果洛州文体广电局的邀请,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参加了果洛州藏历春节晚会的拍摄、录制活动。如今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每年盛夏都会有相应的表演,表演内容为《赛马称王》《霍岭大战》《智美更登》等。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格萨尔》史诗,搜集、整理、出版并发行《霍岭大战》《火山霹雳宗》《世界煨桑》《江郎英雄传》等积累丰富的文字、视频资料,为《格萨尔》文化的长远保护、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承文化,培养《格萨尔》马背藏戏后备人才

瓦泰·普尔多对《格萨尔》马背藏戏传承是虔诚的——摒弃了传统的部落、寺院教派的不同,能够以一名传承人的身份站在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高度传艺于他人。以前,在果洛草原上,《格萨尔》文化的传承都以寺院为主,以部落进行划分,《格萨尔》藏戏由寺院的僧人演出,其中的女性人物均由男性僧人化装扮演,普通群众和女人是不允许参加《格萨尔》藏戏的展演活动的,现在,大多《格萨尔》藏戏团都仍以寺院和部落的形式展演为主。然而,瓦泰·普尔多站在发展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促进《格萨尔》剧团全面发展的高度,不顾指责、谩骂,积极和寺院管理人员反复沟通,不断努力,最终创新性地改变了这种传承方式,普通群众和女性也加入《格萨尔》藏戏展演的行列,一同为《格萨尔》藏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奉献着力量。也丰富了《格萨尔》藏戏演职人员的形象,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格萨尔》藏戏表演丰富的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同时,他积极传艺于其他藏区和普通群众,共同进行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这种无私的胸襟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2014年,夏仓马背藏戏团选派人员先后赴果洛州甘德县瓦岩寺和海南州帮助建立《格萨尔》藏戏团,进行《格萨尔》马背藏戏的排练和指导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排练,甘德县瓦岩寺和海南州的马背藏戏演职人员基本掌握了《格萨尔》剧的相关故事,熟悉了《格萨尔》史诗人物的基本唱词、唱腔、唱调,能够进行基本的展演活动。瓦岩寺还向甘德县人民政府申请批准成立了甘德县瓦岩寺《格萨尔》马背藏戏团,为《格萨尔》文化的传承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承志遗愿,整理搜集《格萨尔》文学资料

岁月在瓦泰·普尔多脸上增添了一条条清晰的痕迹,同时也增添了他人生的厚度。为了《格萨尔》马背藏戏的传承和保护,他四处奔波,还伏于案桌书房搜集、整理和钻研恩师智旺·阿哲阿吾关于《格萨尔》文学资料和医药、文学、天文、历算、绘画等知识的研究手稿。如果说《格萨尔》马背藏戏的传承和保护是瓦泰·普尔多一生奋斗的光辉事业,那么搜集和整理恩师相关资料则是对恩师悉心教导的感恩与感念。

搜集和整理的过程很漫长,他靠着当年恩师口述的情节,一点一滴回忆和整理,在这庞大的“工程”面前,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只有一盏昏暗照明灯陪他到天亮。通过无数个漫长黑夜和白天的潜心整理和搜集,恩师的《格萨尔》马背藏戏剧目及相关研究的手稿基本得以搜集和整理,为保证图书的出版,他委托恳请果洛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董·诺尔德帮助后期整理及出版等相关工作。待出版的《格萨尔》文化资料有《格萨尔王传记记载的从攻打华夏而取查矿之慧聚章节》《格萨尔王传记记载的从攻取蒙古而得马之诗词章节》等。

他语气沉重地告诉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恩师所有的图书和资料出版印刷,报答恩师当年的教导之恩”。

奉献余热,保护和发展《格萨尔》文化

2015年1月,为积极配合《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根据相关要求,我整天整夜补充马背藏戏团、《格萨尔》藏戏传承基地和《格萨尔》传承艺人保护等相关资料。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相关表述的规范性,加之当时相关资料匮乏和我对当时对相关情况不甚了解,且随着实验区评审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资料的补充甚是频繁,不得不反复向瓦泰·普尔多致电询问、核实相关数据和资料。由于他不太懂汉语,我不懂藏语,交流和沟通极为不便,常常需要借助别人的翻译来开展工作,时常因为翻译的不到位闹出笑话,至今想起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有天早上飘着大雪,我急急忙忙地办事回来,冻得直发抖,刚到办公室,就听见有人敲门,我职业性地说“请进”,回头一看是瓦泰·普尔多,他整个头裹得严严实实的,只能看见两只眼睛,头顶上还沾着没有消融的雪花。我奉上一杯热茶,他喝了几口茶后,便从一个老式的表面发黄的皮包里掏出了一沓大小不一、新旧不等的资料,我顺手接过资料便开始翻阅起来。这些资料瞬间让我激动不已,我发现很多资料是很久以前的,包括获奖证书、演出资料和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的简介等。我兴奋地一边拍照,一边快速整理,他送来的资料很完善,而这些资料,都是官方没有收集到的,大大推动了我工作的快速全面开展,也正是这些资料填补了夏仓马背藏戏原始资料的空白。我对这位老者所作所为充满了感激之情,在这样的大雪中,送来我急需的资料,看着他布满沧桑的脸,真的很感动,我们深入地交流和沟通,从此甚至成为忘年之交。

其后我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彼此的信任感也越来越强了,我才发现他总是最能配合、最能理解人,且总是亲力亲为,也是最没有架子、最好说话的一位老者,无论刮风还是下雪,只要是我提到的资料,他总能冒着严寒,拖着不太方便行走的腿,尽快地把所需材料搜集整理后送到我手上。时常还谦虚地说“人老了没用了,只能跑跑腿了,你们才是《格萨尔》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人才”。他常常亲切地叫我“老朋友”,而我也总是笑着称他为“藏戏团的活化石”。对于他这年龄的退休老人来说,完全没必要天天奔波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早该可以享受晚年的时候,可他总能克服一切困难,忙碌于这些琐碎事务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发挥余热,他常说:“我们活不了几年,但是《格萨尔》马背藏戏一定要传承下去,只要是能为《格萨尔》马背藏戏做点工作,我多跑跑腿是没关系的。”

瓦泰·普尔多这样的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更有些人觉得他倔强,难以交流,但在我看来,这是他对《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的孜孜不倦的奉献,是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执着,更是一代老革命才有的工作态度,每每想到此,对他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可喜可贺的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设立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项目于2014年7月份正式获批,这充分體现了国家对果洛藏区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与支持,标志着国家层面对我省长期以来对《格萨尔》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认可。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以来,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也得到了相关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为今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精神榜样,身上散发着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

当我再次看到这位忘年交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他那简单而又别致的拐杖,说简单是因为只是一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木质拐杖,别致是拐杖上缠绕着一段牛毛编织的绳子,看着也有一定的年头了。头上不再是以前的那顶藏式帽子,而是一顶毛线编织的红色冬帽,这一点变化对别人来说也许会觉得不以为意,对我来说意味着他更加老了,不由自主地一阵心酸。

在听他说到今年国家每月都会给他发2000元的艺人补助资金时,我顿时真心替他高兴,以前我们一起辛辛苦苦所做的很多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像他这样的艺人获得补助资金的支持,不仅是生活上的补贴,而是心灵上的一支安慰剂,更是对《格萨尔》文化保护工作所作出贡献的有力肯定。

可他笑着说,这些补助资金他只是保管,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在开展活动时,这些钱都会用作演出经费和餐饮费用,“能得到政府对艺人的补助资金都是大家的功劳,自己老了,再也不中用了!帮不了藏戏团什么忙了,但这些钱可以解决一下剧团的小支出,很感谢国家和政府。”听到此番话,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格萨尔》传承艺人不仅仅传承的是表面性的戏剧展演知识和技巧,更是传承着一种心怀感恩、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全身心地倾注于传承事业的时代精神。

当我问到他是怎样看待国家对《格萨尔》马背藏戏的保护和支持时,他说道:“近年来,国家对《格萨尔》文化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没有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国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关注着我们,并且给予很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们《格萨尔》藏戏团的发展越来越好,其他《格萨尔》藏戏团也在不断发展,我相信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格萨尔》马背藏戏表演会保护得越来越好,会一直传承下去。”

在交谈中,作为一位文化老人无不展现着对《格萨尔》文化的自信和对国家文化发展的自信。同时,对我一个年轻的文化工作者而言,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在他面前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只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只是停留在完成工作的层面上,对有些工作的长期发展规划不够、研究不够,内心不由得感到丝丝的惭愧。

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责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青春与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应有贡献,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文化战线工作者,才可以在年迈时无愧于心地告诉下一代,我们曾经为文化的繁荣努力过、拼搏过、奉献过,青春无悔。

瓦泰·普尔多的一生虽受到了命运不同的安排,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但在和他的交流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党和国家的信赖与感恩,他对自己多舛的命运没有一句怨言。正是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加上牧区艰难的劳作和人生苦难的磨炼,造就了他一生不屈不挠、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平易近人的人生态度。

我常常会思索,要是能有更多的人像瓦泰·普尔多一样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不为难所怕,虔诚地将自己的青春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怀着一颗感恩党、国家和人民之心,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的前沿,何愁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不蓬勃、不久远!

作者简介:补海金,男,藏族,籍贯青海互助,出生于1988年10月,2012年参加工作,现供职于果洛州《格萨尔》博物馆,爱好写作、摄影等。

猜你喜欢

马背藏戏格萨尔
卢辉的诗
古老藏戏新生机
雪民间藏戏艺术团:传颂雪域文化的魅力
记忆之谜
马背女郎
旦增益西的藏戏梦
一个地名:马背梁
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萨尔》诞生部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说唱有望实现语音自动识别
“马背”上的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