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的策略研究

2018-09-08张海峰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制茶分工价值链

张海峰

(阿坝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园总面积接近293.33万hm2。由于茶园的地理种植特性,多分布在广大农村或城乡郊区的半山和高山区。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型市场组织结构。农村茶叶产业链可以结合上下游纵向关系和横向联系两大方向,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发展和茶农脱贫致富。根据茶叶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价值链等多个的理论视角对茶叶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进行分析,最后试图提出相应的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策略建议。

1 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的理论基础

1.1 分工理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浸润和产业资本的革命,18世纪70年代末,英国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劳动分工论,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专业分工、职能分工、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等理论。分工理论认为合理的分工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加。茶叶产业的发展也是分工不断演变的过程,目前,随着各产业的分工细化,茶叶产业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已在采茶供应环节实现茶苗育种、茶苗栽培、茶树种植、茶园护理、采茶等分工;在制茶生产环节实现晾茶、分拣、炒茶、揉茶、提香等分工;在销售茶叶环节实现包装、宣传和茶叶销售等分工。茶叶产业分工的精细化极大地提高了种茶、采茶、制茶、售茶的效率,茶农和茶商的效益也得到显著改善。

1.2 竞合理论

竞争合作是一种基于合作的竞争,在保持竞争的关系下,竞合参与主体通过真诚合作、密切联系、共同开拓市场,在更大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和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在竞合模式下,单个市场主体面临的产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每个参与主体都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合作,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拓展了优势领域的发展空间。茶叶产业要从传统低附加值的相互竞争中走出来,实现产业内即竞争又合作,共同打造茶农、茶商等茶叶产业参与主体的双赢局面。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居民、社区、媒体、环境等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茶叶产业在努力实现利润目标,完成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获得利益相关者满意,最终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进步。可见,茶叶产业链不能仅在封闭的产业链条中实现利益的分享,必须要在开放的条件下重新审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产业链。

1.4 价值链理论

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以来,价值链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价值链理论认为产业链条中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茶叶产业链构建完全可以从价值链理论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既要构建内外部纵向的产业链条,又要构建横向的产业链条,并在产业链条的环节中培育出极具增值能力的价值链。

2 农村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的重要意义

2.1 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有助于提升茶叶整体竞争力

茶叶产业链主要包括纵向主干茶叶产业链和横向支干茶叶产业链。主干层面的茶叶产业链,又称内部主干茶叶产业链,是指茶叶上下游有紧密关联的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和产品服务等产业联结成一条纵向交织的产业链条,相当于茶叶第一产业、茶叶第二产业和茶叶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茶叶及附加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和滞销的市场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通过核心层面产业链条的构建和整合,茶叶产业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使链条内茶叶产业提供的茶产品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横向支干茶叶产业链,又称外部支干茶叶产业链,是指以茶叶产业及茶产品为链条支撑,结合竞合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指导,茶业与茶业、旅游、养生、文化等产业进行关联结盟而衍生的结盟型产业链,可以实现相关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共存共赢。

2.2 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任何产品的生产和创造都包含有价值循环的过程。市场上以盈利为目标的产品不仅实现价值的循环,而且伴随新的价值的产生和创造。茶叶产品的形成经过供给侧茶树种植护理、茶叶采摘,到生产侧茶叶晾选、茶叶加工、产品检验和控制,再到需求侧产品上市、产品营销、产品消费和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并非每一个过程都能创造出新价值,这就运用价值链理论,以价值增值和创造为导向,在既有的茶叶产业链条内找到一条价值链条,并予以重点打造和整合,以此能认清产品新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最终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2.3 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分工理论揭示了劳动分工带来的莫大优势和好处,分工可以提高单个环节产品生产的效率,但割裂的分工体系会阻碍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甚至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而在分工基础上开展产业协作、设施共享和技术分享并探索产业链的构建与整合必然有利于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3 农村茶叶产业链构建与整合的策略研究

3.1 主干茶叶产业链向外延伸,形成数条支链

针对内部主干茶叶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构建出采茶供应链、制茶生产链和销售链三条局部产业链,采茶供应链主要包括茶园定位、育苗栽培、茶树护理、鲜叶采摘,到鲜叶出货几个重要环节,制茶生产链主要包括茶青晾晒、茶青加工、茶叶检测、茶叶包装,销售链主要包括茶叶上市、茶叶宣传、茶叶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针对外部支干茶叶产业链,自内而外,结合茶业与相关产业的直接联系或潜在关系,可以在主干产业链条上选取支点构建出数条支干链。以采茶供应链为例,如图1;以制茶生产链为例。

图1 以采茶供应链为例构建支链

3.2 茶叶产业链资源协调与共享

产业链上涉及的重要资源除物质形态的资源外,还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关键资源。从茶叶产业链发展现状看,产业链尚处于构建和整合阶段,各种关键资源的协调利用程度尚待改善和提高。要实现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首先应加强种植、护理、采茶、制茶等技术资源的分享,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茶叶种植者、制茶商的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种茶、采茶、制茶的生产成本。其次应重视信息资源的共享,积极打造产业链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建立将市场需求、物流运输、茶叶价格、茶叶品质和品牌等相关信息在平台上进行整合和分享,开放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的协调和共享能够降低茶叶产业链参与主体的盲目性,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三是组织资源的协调和共享。组织资源是产业链拥有的或者可以直接控制和运用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起到增值的作用,为产业链及其成员带来利益。产业链内的参与主体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还必须构建能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组织结构,以提高产业链内参与主体的协作效率,合理分配和利用相关资源要素。

3.3 遵循商业模式逻辑,锚定高效价值链

商业模式是产业链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一逻辑性主要表现在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如图2。

图2 商业模式的层次逻辑

价值发现环节通过明确和细化顾客价值所在,发现更多具有潜力的顾客需求,确定价值命题,是商业模式逻辑的关键环节。农村茶园多位于高山区、半山区,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具有生产有机茶的先天优势,有非常广阔的价值增值空间;价值匹配环节,由于茶业小而散、品牌认证程序复杂等各种原因,我国乡村的优质茶叶普遍不重视品牌认证,影响了乡村优质茶叶的价值实现目标。而一体化的茶叶产业链有利于参与国际标准的优质茶叶品牌认证。可见,由于单个茶业主体很难拥有满足顾客需要的所有资源和能力,茶业主体为赢取市场机会,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就需要与其他茶业伙伴进行合作,尝试构建和整合一条有利于实现价值创造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控制市场风险;价值获取环节是产业链能够发展壮大并取得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一环,在此环节中,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应首先保证价值创造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链条中核心价值和次核心价值的比例分配,再确保产业链内各参与主体价值创造目标的实现。由于价值链中每项活动的增值空间不同,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核心活动的产业主体,就必须占有整个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较大比例,从而确保产业链的内部稳定性。

3.4 茶叶产业链+旅游+文化,整合为结盟性茶叶产业链

“以茶促旅,以旅促茶”,通过多层嵌套结盟,拓宽和延长茶叶产业链条,促进茶叶产业链核心价值创造和附加延伸型价值创造的实现。由于茶叶种植园多位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半山、高山区域,山野风光宜人,可以在茶园内尝试打造休闲旅游、康养旅游基地。在茶园内,游客可以游览欣赏茶园美景,可以体验采摘茶芽的劳动乐趣,可以入驻茶馆茶吧喝茶品茗,既增加了茶园的人流,又能实现部分茶叶的即产即销。在制茶产地,通过透明且开放式的制茶手工技艺的熟练展示,吸引游客、顾客现场购买和消费。茶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一般而言,旅游具有休闲观光和体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与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首先,茶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艺术。旅游中游客既能品茗香茶,又能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休闲体验。如浙江的龙井茶礼、广东福建的功夫茶等。其次,餐饮是康养旅游的重要环节。各地茶叶做的饭菜已超过100种。而茶膳以清淡、爽口、开胃为特色。

3.5 研发茶叶深加工技术,延伸茶叶产业链

茶叶深加工是指以鲜茶叶、成品茶、茶的副产物为原料,采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生产出含有茶或茶叶有效成分的新产品的加工过程。茶叶中含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茶提取物是防治心血管疾病、龋齿的有效化合物,还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功效。通过研发和利用新技术,可以开发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茶保健等更具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能满足消费者营养、保健等多样化的需求。比如研发和利用新的膜技术浓缩提取茶叶的有益成分,可以萃取生产出茶多酚、茶氨酸、速溶茶粉,运行成本比真空浓缩技术要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减少了茶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或损失,有利于茶叶衍生产品较高的价值增值和创造。

猜你喜欢

制茶分工价值链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