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018-09-07吕道昌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创新意识初中历史

吕道昌

【摘 要】 历史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于社会发展同样重要。由于目前的社会需要,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要求历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生善于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创新意识;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伟大与民族繁荣的灵魂,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方向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

1、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堂的“静态与动态结合”,使历史课堂更有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动态”播放静态的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重要的是要注意,教师在选择一些视频时应谨慎,注意视频是否具有历史事实,并避免为学生播放历史不准确的内容,以免学生混淆历史。例如在研究“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张骞出使到西域地区的视频供学生观看,这样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学习历史。

2、善于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讨论自己的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教师使用问题来推动教学进度,但也不能否认一些教师的问题太过随意,更倾向于填补空白。另外,教师对回答对象的选择只集中在优秀学生,忽视了贫困学生,从长远来看导致了班级的两极分化。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个针对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可以通过学生的答案来调整教学计划。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意识的源泉,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创新意识。因此历史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面,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班级教学为例,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现代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老师在班上举办了听老红军讲抗日战争的活动,激发学生讨论秦汉六合一统的伟业和当时清廷的软弱无能,通过辩论让学生关注国庆节和军人节日,再次借助搜集资料和阅读形式,了解节假日来源的背景,历史意义,老师还可以尝试开展创意演讲比赛,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强化学生历史素养的历史学习目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记录下学习到的内容,丰富学生生活,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有利于打破学生对历史學习的刻板印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只要我们转移角度,改变教学角色,就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焦淑芳.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 新校园(阅读),2017(8).

[2] 胡文芳.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创新意识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