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教学的融合

2018-09-07石志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小学数学

石志芳

【摘 要】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理应回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融合摒弃了传统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弊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此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与生活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教学;课堂融合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触及到各种生活现象,而这一部分生活现象之中会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这就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融合点。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生活相互融合起来,以此来增强学生知识体驗,提高小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一、创设与生活相近的课堂教学情境

传统数学教学十分看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了实践中理论知识的应用。长此以往这种教学定势使得学困生逐渐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丧失信心,从而认为自身不擅长且很难学好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果断摒弃传统教学弊端,引导学生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考虑,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小学生刚升入小学,年龄较小,自身逻辑思维还不能对数与数之间的加减关系进行快速反应,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超市的活动,由学生来扮演收银员、顾客,让学生在买东西与卖东西、收钱与找钱等过程中加深对加减运算法则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换算规律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成功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快速、优质的理解所学内容并加以运用。

二、引用生活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倾向于感性知识的体验与获取,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开展感性的引导,利用生活的现象,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些感性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属于生活素材范畴,教师要懂得挖掘素材,合理地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生活自然现象都可以将其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以此来调动学生热情。

比如在教学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些有关于圆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着去发现生活之中的圆。学生A: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圆无所不在,如我们骑的自行车车轮就是圆形。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观察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圆有初步的感知,从而明确圆的基本概念。相比简单的知识讲解,利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参与度。

三、借助生活素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通常抽象思维能力薄弱,但是本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好。而课堂教学之中生活素材容易操作,对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非常有效。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相关的活动之中不断的提炼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从而完成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这样就可以完成从具体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上的转变。在实际的动手操作环节,学生可以凭借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与自身具有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满足对其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比如在进行余数的除法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六一节派发礼物的主题场景,让班级之中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一个小组拿一盒糖,其数量分别为21、22、23、24,再让学生将这些糖果分成为四部分,必须保持一样多。但是因为这些糖果本身就做不到等分,所以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在学生动手分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及时的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导入来参与到具体的分糖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反复的尝试之后,学生发现不能再分的糖果可以称之为余数,利用这样的动作活动,通过生活化素材的合理借用,就实现了余数除法的教学,让小学生可以真正的掌握算式运算的基本规律,增强学生数学思维。

四、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任何一个人的学习都少不了数学[3]。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目的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势必也会随之得到较大提升。

比如在教学厘米与米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估计教室内的讲台、黑板、课桌多长,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实际测量。因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差异,学生测量得出的数也存在差异,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而得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对1cm与1m有了概念之后,让学生对生活中1cm、1m长度有关的物体进行举例,1cm: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1m:讲台的长度、米尺的长度……最后再让学生去估一估、量一量自己所熟悉事物,比如教室门窗、讲桌、自己的步长与身高、家里的电视柜、冰箱等等,通过让学生估测与实际测量身边事物,从而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身便具有一定实践性,且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较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对知识中生活素材加以挖掘,创设良好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生活体验,以此来提高数学趣味性,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宗秀梅. 生活化教学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J]. 学周刊,2017(16):60-61.

[2] 孟勤.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解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02-110.

[3] 初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24-125.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小学数学
走进生活,走近数学
试论中职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如何借助生活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尽显初中化学教学无限魅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