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阿拉伯浪漫主义诗歌产生及发展

2018-09-03王新婷

神州·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浪漫派阿波罗

王新婷

摘要:阿拉伯浪漫派诗歌是继复古派之后的另一个诗歌流派,它又包括穆特朗派、笛旺派、阿波罗派及旅美派。他们各派的创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英法等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深觉阿拉伯诗歌不能再受古制的桎梏,因而致力于革新阿拉伯诗歌,在诗歌创作主题、内容、用词上都尽量凸显时代感,为阿拉伯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主要从几个学派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主张、特点等方面对其做浅显介绍。

关键词:浪漫派;哈利勒·穆特朗;笛旺;阿波罗;旅美派

新古典学派由巴鲁迪开创后,绍基及其同行者将其发扬光大,但是随后出现的新一代发现诗人们所致力于复兴仍然深陷在古诗歌的旧轨中:复古派诗人更多地在回顾古时,并模仿和对照古诗歌,且诗人们忙于为大场合作诗,多奉承讨好之作,因而忽略了他们真实内心体验和感受的表达,他们重视辞巧技艺“藻饰修辞”而忽视了对意义和感受的表达,同时,他们依照古例,一首诗中主题多样,没有重视一首诗主题的统一性。所以新一代认为他们先辈手中的诗歌需要发展,继而新一代转向了发展和创新,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浪漫派着重于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也就是诗人表达他内心真实的情感,而他的情感又与自然相呼应、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一、穆特朗派

哈利勒·穆特朗是阿拉伯国家中的浪漫主义先驱,1892年他从黎巴嫩定居于埃及,其时他受到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1900年,他发表了批评性的诗作和文章,其中表露了他所创立的诗歌学派的某些迹象,1908年,他则在他的诗集中正式阐述了他所倡导的基本原则,但他并没有公开提出他的学说,而是把他的观点都寄予在诗作中。他强调关注整首诗的重要性而非关注单独的诗句,这一观点与那时已达到繁荣和名望顶峰的复古派诗人的“一句诗的统一”观点相悖。

穆特朗之所以倾向于浪漫主义,这与他出生成长于魔幻、美丽的黎巴嫩不无关系,还与他本人感情细腻、善于扑捉人类的情感、向往美好、追求最高理想有关,其次,他还受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和法国文化的整体影响。

穆特朗的诗歌情感真挚强烈,重视真实情感的表达,因为他自身感情细腻,且对世事观察入微,他还对人类情感十分感兴趣,因而善于研究人类情感。他的诗作多受自然的影响,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二、笛旺派

笛旺派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由阿拔斯·马哈茂德·阿卡德、易不拉欣·马兹尼及阿卜杜·拉赫曼·舒可里发起的阿拉伯诗歌创新运动。“笛旺”之名取自阿卡德与马兹尼在1921年所著书之名。他们受英国文学浪漫主义影响,观点与复古派所持观点相对,即反对使用古老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他们的学说早在1909年就已存在,在他们的文集中有所体现。

笛旺派是继绍基、哈菲兹·易卜拉辛、和哈利勒·穆特朗之后的新一代中的佼佼者,他们以西方文化作为武器,主张在诗歌中表达自我,呼吁把诗歌从俗世的喧嚣中解放出来,强调一首诗主题的独立、统一和完整,描述表象后的本质,兼顾哲学思考,最为独特的一点是他们呼吁韵脚多样,从独一韵脚的束缚中解脱,但是他们也并未彻底实施,因为这无疑是打破了阿拉伯诗歌最为独特精华的部分。

笛旺派的诗作兼具阿拉伯和英国文化,憧憬最高理想,表达人类内心及与其相关的思考和哲学性考量,思考万物及其深层奥秘,但过分思考也某种程度上掩盖真实情感的表达。他们重视诗歌主题和心理氛围的统一,重视人文价值而非语言价值,重视诗歌和诗集的标题,以此来作为诗歌内容的导读。同时,他们使用时代性的词语,诗中充满了悲伤、痛苦、悲观等色调。而且,他们也对不常见的主题进行了创新,并且使用叙事的方法来表达思想和希望。

三、阿波罗派

“阿波罗”取名自一场产生于传统学派、笛旺运动及浪漫主义思潮的拥护者间的诗歌运动之名,诗人艾哈迈德·扎基·艾布·沙迪于1932年开创此派。此派深受希腊文化影响,“阿波罗”一词便源自希腊神话中光明、艺术、美丽之神阿波罗。

阿波罗派出现在笛旺派因领导者间的内部分歧而解散之后,此派诗人受穆特朗的影响,将其视为本派的精神之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通晓英语,也受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受到旅美派詩人的影响,特别是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因而他们的诗具有尖锐激烈的情感。

阿波罗派曾也属于笛旺运动,加入了反对诗歌复古倾向的浪漫主义运动,它没有明确的诗歌宣言来限制创新理念和不同的观点,也未对诗歌形式、内容和思想多加限制,艾布·沙迪乐于用法规来管理诗会,他设置了一个总的阿拉伯诗歌目标——提高诗人的艺术、社会、经济水平,支持诗歌的振兴和发展。诗人们都致力于这个方向。

阿波罗派诗歌多怀旧、忠于自我体验和内心独立,使用语言的新用法、外来词和神话中的词。他们的描绘中多用拟人和借代,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的美丽,与自然交谈,他们的诗集常以自然之物为名。他们的诗中还常有悲观、痛苦和绝望等情感,主题多为自然、女人、希望、怀旧、纪念等,远离奉承诗、政治诗。

四、旅美派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阿拉伯人陆陆续续从沙姆地区国家迁移到北美和南美,这种迁移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他们分别因奥斯曼统治的腐败、政治暴政、限制自由、派别冲突、宗教狂热、经济压力、寻求生计、冒险和旅行等原因而前往美洲。在美洲他们自发形成了旅美派。

旅美派作家一方面歌唱自由,描写阿拉伯人在新大陆的追求和奋斗,表现出了对个性解放的渴望;另一方面,他们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他们对阿拉伯国家落后的现状十分不满,号召人们反对外国侵略者,为推动社会进步而斗争。

他们的诗也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也同笛旺派一样呼吁从统一的格律和韵脚中解放出来,但他们又在与心灵的距离上不同于笛旺派。他们的诗中体现出了人道主义关怀,思考宇宙万物、生命和死亡的现实,趋向于自然交融,怀念阿拉伯世界,关注国家大事,为祖国担忧,形成了民族主义诗歌,宗教宽容,反对极端等思想。

总体而言,阿拉伯浪漫主义诗歌都较关注人类的情感,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回归自然,这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后,希望从自然中寻求安慰,他们志于拯救阿拉伯民族,发展阿拉伯诗歌,为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和光复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猜你喜欢

浪漫派阿波罗
贝尼尼和《阿波罗与达芙妮》
《肖邦练习曲Op.10nr 12》及其演奏分析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回望阿波罗11号
新浪漫派文学的浪漫特征
阿波罗之春
拯救阿波罗13号
克尔凯郭尔论反讽:苏格拉底或浪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