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浪漫派文学的浪漫特征

2019-01-10严元容

文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

严元容

内容摘要:新浪漫派文学是一个曾在文学史上轰动一时而同时对研究又比较薄弱的文学流派,把它称作“流派”有很多研究者并不支持,因为浪漫派的作家很少,很多研究者不认为它属于一个流派。每一位作家的说法都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属于“后期浪漫派”,有些学者认为它属于“后期现代派”,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它属于“新浪漫派”等说法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徐訏和无名氏这两位浪漫派作家用他们的思考和实践伸展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空间和发展方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篇文章就是在讨论“新浪漫派”时期文学作品的浪漫特征。

关键词:浪漫派 浪漫主义 文学特征

一.浪漫文学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学领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浪漫主义文学是后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甚至是一种理论概念。在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存在由浪漫主义文学来用充满激情夸张的方式表现理想与愿望。例如我国最著名的《楚辞》中就用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文学和浪漫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8世纪末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将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所以才形成了后来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浪漫主义文化和现实主义文化是促进西方文学发展的根基,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定义

以无法脱离现实的创作灵感和源泉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对形象的塑造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这便是拥有独特表现手法的浪漫主义文学。

2.分类

2.1傳统政治分类。在政治色彩的大肆渲染下可以将浪漫主义分为两种: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是抒写了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文学作品。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文学作品。这只是在传统政治方面对其进行的分类,有很多研究者并不认同这种分类,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又一次将其进行分类,保留了积极和消极的说法,只是为它们又重新定义了。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来表达感情,消极浪漫主义:用含蓄内敛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2.2以作品的表现形式分类。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形式也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神浪漫主义和 无神浪漫主义。有神浪漫主义是指通过传说或者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所写出来的作品。例如阿拉丁、屈原等。无神浪漫主义即是以现实为基础,结合自然现象写出来的文学作品。这些浪漫主义写出的作品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达方式不通,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品读。

3.产生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那个时期战争频繁,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人们希望的“理想王国”并不是这样的,为了重新找到精神依托,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3.1社会和历史因素。由于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直接产生了浪漫主义思潮,它的出现给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潮。新的理念必然会对旧的封建文化秩序产生毁灭性的冲击。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作者在写作时也会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他们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这些方面来取材,通过手笔表现出人物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的失望与忧郁,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身遭遇种选取写作题材,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自由、平等、人权的追求和向往。

3.2哲学和文化因素。浪漫主义文学的来源有两个它们是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但由于人们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人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德国古典哲学具有显著的唯心色彩,它使空想的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提供了视角。在理想的国度里,没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分,有的是人人平等自由,在这样的基础上,人才能发挥自己的权利,真正做到自由。

3.3文学与艺术因素。根据历史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是在19世纪才出现的,但在很早之前就有这方面的苗头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都大量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这就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在很早之前便有出现的征兆。文学和艺术之间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艺风潮。

4.发展概况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蓬勃发展,在1789年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随即,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就在此时诞生了。并在当时引起一段热潮。

5.文学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截然相反,它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想要用空想出来的东西加工后给大家呈现出一副美好的样子。但事实往往与作者笔下描绘的美好图景不符,它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所以在文学创造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为了表现出人们想要的生活,有无逻辑上的错误都不重要。因此,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失去了事物原有的形态,作者虚构的意象和情节难免会让人迷失了方向,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想象的、超越现实的世界,通过描绘这个“虚假的世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

5.1远离现实。由于理想主义的支配,浪漫主义文学以脱离现实生活的神话故事和奇异故事作为写作材料,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文字创造出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例如《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就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女儿,她是神仙,但却和凡人相爱了,书写了一段美好的浪漫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最后变成蝴蝶,也是以想象的方式作为结尾。所有这些形象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能见到的,这些形象的出现都是作者的希望,对人物赋予理想色彩的描写。有些作品的出现更是作者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这个时候通常用对比色彩来强化现实和理想,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将美与丑进行对比,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特点。

5.2崇尚自然。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崇尚自然,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人与自然的发展。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大,所以浪漫主义文学希望人类可以回归自然,保护自然,它认为,人性拥有的淳朴与自然以及对自然的尊敬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是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所以为了使我们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必然会对大自然进行歌颂和赞扬,以此来倡导人类保护自然。再者,浪漫主义文学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借此来塑造人们心目中的理想英雄形象。

6.表现方式

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不追求细节的真实,靠的是自己的感情和表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段对作品进行描绘和创造,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以现实中不存在的神话故事和传奇的故事情节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读起来酣畅淋漓。浪漫主义将个人感觉和思想感情用以浓重的笔墨,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思想。

7.主要特点

7.1总体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写作时更加注重人类的感情而非人的理性,浪漫主义通过夸张的手法和新奇的想象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构思为主要特征。浪漫主义文学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30年代是应声的时期,这个时候遇上法国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这个时期的人不再甘于被统治,他们想释放并表现自我,此时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作为一种潮流思潮的浪漫主义文学不只限于文学范畴,它否定了旧传统、旧制度,它是欧洲文学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主张的自由平等是当时人们追捧的,同时,它带来了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

7.2思想特点。雨果认为浪漫主义文学只不过是在文学上实现了自由而已,浪漫主义文学的目的在于给大家带来一种自由和美的享受,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古典主义在于歌颂好的东西,尊贵的东西,排斥民间文化和艺术,这種个别文学会束缚大文学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则不同,它描绘的事物贴近生活,在创作自由的口号下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它们解放人的个性,反对精神的束缚和压迫,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宣扬的精神。浪漫派被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这两种作家。资产阶级作家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敢于说真话,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对未来抱有希望,充满美好的理想。贵族倾向的作家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的关系,它抨击资本主义。但是它们却都是写人的作家,揭示人间疾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并以此来虚构美好的生活图景。浪漫派不注重是否反映了历史的本质面貌,它们只是利用历史的一个小片段并且想象和虚构出美好的景象来。自然带给我们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这些作家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美来对照社会的丑。他们不仅歌咏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

7.3艺术特点。在艺术方面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将自己本身的感受作为写作的重点,与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更在意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并且对浪漫派来说爱情是最强烈的感情,之一,因为爱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浪漫派作家将爱情作为竭力表现的对象。浪漫派最大的成就便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对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浪漫派通过民间传说和民歌民谣作为写作题材,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来行创作,使我们的写作手法丰富多彩。浪漫派在语言功能上也很出色,拥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为象征派开辟了新道路。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喜欢用修辞手法来进行修饰,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倡导人们多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丑角在小说中的作用也很大,它衬托了主角的重要性,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给予后世文学以重大影响。浪漫派为了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大大使用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使作品取得了好的艺术效果。浪漫派作家最明显的一个标志便是忧郁了,忧郁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这是浪漫派作家和环境中的现实不协调产生的精神状态,这种忧郁的状态也为作品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8.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浪漫主义理论的发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便是英国和法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在1805年左右,这个时期多是英国诗人的创作高峰期,引进德国浪漫主义理论的是法国的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他们可以说是第一个接触浪漫主义文学的人。第二次则是从个英国诗人拜伦开始的,他的作品在1825年间在欧洲有很大的反响,并且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第三次是在法国发生的,约从1827年至1848年,后来俄国、东欧和美国为发展了浪漫主义思潮。虽然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怎么运动基本结束了,但是浪漫主义思想并没有消失,并且延续至今,浪漫主义文学的分类也和之前一样,根据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依然分为“积极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浪漫主义”。在经历了30年代无奈的沉寂之后,浪漫主义再次登场时,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文学已取得了在文坛的支配位置。因此,浪漫主义非写实的 、自我表现的、主观化的创作倾向就必须承受它此前未曾感受到的时代压力。

9.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对整个西方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绝对自由使统治欧洲的清规戒律彻底瓦解,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现在很多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蜕变和演进。介于很多现代主义也将自己称为“新浪漫派”所以浪漫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很密切。浪漫主义文学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擅于搜集民歌和童话文学,发扬了西方文学的民间传统。

二.通过徐訏来谈“浪漫派”

徐訏是浪漫派主要代表人物,他曾一度极富盛名,他是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他写的《风萧萧》洋溢着传奇的浪漫色彩,虽然当时的背景是在抗战时期,但书中对浪漫的人生的描写不在少数,也凸显了徐訏的浪漫主义情怀。《风萧萧》一书讲述了“我”在灯红酒绿的上海与史蒂夫的结识和玩乐,一切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一群享乐主义者的浪漫小资生活,但在书的后半部分却加上了战争的片段,将平静的生活与战争结合起来,将浪漫故事和残忍的战争进行对比,这本发表与1943年的小说在当年使得徐訏名声大噪。

1.情节里的浪漫

《风萧萧》这部小说分为两个情节,第一条情节讲述浪漫平静的情感生活,它在小说中写于最前部分,先入为主,给读者一种浪漫的感觉,第二条则是描写间谍生活,但这两条情节最终还是结合在一起。同时也给读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读前半部分是给人以精神上的向往和慰藉,后半部分呈现是关于间谍的生活,给人一种刺激又富有想象力的感觉,显示了作家浪漫心态的另一面。

小说很自然地分为两个故事,前部分讲述了“我”与史蒂夫和其他三位女性的相识,渲染和描绘了“我”和舞女、交际花在赌窟、舞场、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的浪漫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都是生活的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后部分讲述了“我”和这些女性之间的情感纠纷,再加上人物的行踪诡异神秘,情绪变化无常,使得小说变幻莫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的写作手法独特,先是确定了“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身份,再通过“我”的这条主线展开描写,“我”和几位女性的关系比较矛盾,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才让故事情节具有真实性。表面写“我”与几位女性周旋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是平静的基调,看似平淡无奇,但是深入来看,人物心灵矛盾和冲突是相当激烈的。我们在读小说时往往只能读出它的表层意思,但是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浪漫”和“爱”才是它的精髓,但它并不在表面呈现,它通常在更有力量的内在结构中,这两种表现缺一不可,只有这两种表现互相合作,相辅相成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浪漫文学作品。

2.人物性格中的浪漫

人物性格中有很多“浪漫”的表现,这里的浪漫主要是指一种生存心态和人生态度,一种人生行为的内在根据。对于人物描写中作者可能更突出描写人物的精神内核,对一些表象内容没有太多笔墨。“我”和几位女性的纠葛和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浪漫心态的流露,这种精神恋爱和情感交流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是“我”其他人的性格中也充斥着“浪漫”的色彩。男女主人公的缠绵关系和传奇生活都是以这种“浪漫”作为基础。“我”有无数次想要从这种生活中挣脱出来,但其实这种挣脱的过程还是对“浪漫”生活的解读。这就决定了“我”永远无法挣脱浪漫的“情感生活”的诱惑。小说的上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浪漫,通过“我”和几位女性之间的关系这条线,写出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爱情的哲理性思索,同时也是对“浪漫”的哲学解读。小说的下半部分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紧张的环境和情节,主人公和国家一起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中,战争对我们来说是残酷的、血腥的,但是徐訏将这场战争贯穿于“浪漫”之下,对浪漫的描写并没有因为战争而终止。你死我活,充满危险的间谍生活仍然呈现出一种诗意浪漫色彩。

整个作品中主人公都以一种“浪漫”的形式生活着,成为间谍之后并没有改变“浪漫”生活的本质,只不过增加了新的意义,成为间谍工作的一种手段。每个人物的出现和消失都有一定的意义,都是对“浪漫”的一种诠释。这种“浪漫”的生活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可见这是作者对理想生活向往的真实写照。再者,作者在写这部小说时将战争加入其中,表面上看似乎与“浪漫”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作者将整个时代环境和残酷的斗争进行了浪漫化的处理。小说并没有写很多关于背景、战争的片段,侧重写主人公的“间谍活动”揭示出主人公的机智、聪明与热情。他将残酷、血腥的战争转化为“我”和几个人之间的周旋,这便是一种浪漫化的趋势。

3.徐訏的“浪漫”

徐訏因为初恋的失败让他对爱情十分失望,不禁想用笔写出他心目中的“浪漫爱情”,由此浪漫主义情怀更加深邃于他的意识,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许多作品也凸显了他的“浪漫情怀”。《风萧萧》这部小说更是如此,徐訏对主人公“我”的描写实则是自己的生活真实写照,对爱情求而不得的无奈,徐訏将自身经历写在小说中,体现了他对理想女性在内心深处的爱慕与接近的畏惧,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的浪漫看待。徐訏渴望寻找到一种永恒,不管是哲学上还是人类心灵的世界,他毕生都在追寻人生与爱的真理。虽然他的自身经历很坎坷,爱情也没有善待过他,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呈现一幅浪漫的光景,沉入自己编织的美好梦境或浪漫氛围中。徐訏在写作时也常用梦幻的视角:他用浪漫的笔触将他心中的理想爱情写成了传奇,他总是注重神秘、美丽、哀婉的传奇色彩,将真实的人生与梦境中的美好结合起来,让人深陷其中。无论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或夸张,或用浓重的传奇色彩,这些都是他对“浪漫主义”的完美诠释。徐訏轻柔的诗意小品也好,无名氏泛滥样的深入与追求也罢,他们都共同续写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传统,质疑着生命和世界。在这种自我拷问和突破之中,浪漫精神正清澈地流溢出来。

三.无名氏与“新浪漫派”

无名氏到底该归为什么派的作家,学界至今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写的作品大部分都透露着“浪漫”的色彩,那么我们可以把他归为“浪漫派”吗?我认为,要界定一个作家属于哪一个流派,不是去看作家自己活着和个别名人的言谈,而是要以其全人全文的所有文本为准,并不是根据文本的表层去判断,而是按照文本的灵魂来下结论。无名氏的后期小说有着明显的对人生的思考,注重人的生命价值、自由精神和生存状况,这与徐訏对“浪漫主义”的追求是一样的,无名氏也将人物性格与浪漫结合起来,强烈独特的生命意识是以狂放无度的浪漫情怀、语言的精炼、意象的纷繁浓密来表现的。他以新奇特丽的作品成为40年代著名的畅销書作家。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来感受他的“浪漫”。

1.人物情节的浪漫

《塔里的女人》是一部经典的浪漫爱情故事,小说讲述了潇洒倜傥身价百万的著名提琴演奏家罗圣提与高傲、美丽的少女黎微的相识、误解、成为朋友、最后成为恋人的浪漫故事。但是现实让他们看清了彼此,罗圣提是早有家室的人,一阵痛苦之后,他做出了最大限度的牺牲,将原本纯真的爱转送给了另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在获得黎微的爱之后狠心将黎微抛弃。多年以后他又来找黎微,但是此时的黎微已经变成了神志不清的老太太,容颜已逝,物是人非。这部作品拥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上部分讲述了他们相知相爱的过程,作者用浪漫的笔墨向我们诠释了爱情的美好。他的小说给人的第一映像是华美、浓艳,但也不乏圣洁、轻盈,他对作品的美有独特的感觉,想要用浪漫之笔写尽所有的美,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唯美的理想境界。比如《北极风情画》中的青年军官和有着万种风情的波兰姑娘奥蕾莉亚,还有《灯塔里的女人》中的提琴手罗圣提和黎微等,这些人都是集美貌的外形,高雅的气质和出色的才能于一身,对于女性的形象更是塑造的完美无瑕,例如《海燕》中对女主人公翟萦的外貌描写:她面庞是一片天空,盛夏白云闪亮时的白云天穹,上面出现几种古希腊造型产物:高高的鼻梁,弯曲的薄薄的红唇,弧形的颊,以及一些像海上气候一样不可捉摸的窎秘线条和光影。她充满雕塑感的脸,不过是一种透明的薄暮,穿过它,一双犀利眼睛,可以直入幕后,捕捉住那极其丰茂的灵幻存在。这一段对女主人公外貌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来无名氏的笔法确实非同寻常,他利用多彩的修辞手法抓住人物特征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审美体验。无名氏又将浪漫的色彩加入这些优秀的人的生活情节中,为他们安排了一个个浪漫灼人、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些爱情故事的串连,写出了这个充满浪漫情节的故事。

2.无名氏笔下的浪漫

无名氏对美和浪漫的追求与三十年代沈从文等人追求的人性美、人情美的想法有着共同之处,但是他的写作手法又与他们不同,他用绮丽、华美的词语极尽渲染浪漫,他喜欢把描写对象推向极致,将他向往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使得他写出来的人物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如梦似幻的感觉。他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与他写作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是分不开的。他的小说给人一种新奇的审美体验是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他认为最能表现作品张力的便是“情绪”,人的感受要比真实的东西重要的多,他和徐訏一样,描绘的事物可能会脱离现实,但很能照顾到人物的真实感受,生命原本就是川流不息的江河,艺术也应该对内在情绪和感受力有所渲染,作品本身具有大热情、大感受,才能把这种热情和感受传染给读者。无名氏20世纪40年代成名于两部畅销小说(《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与差不多同时在沦陷区成名的张爱玲一样,走的是取悦于都市市民读者的通俗文学道路,与构成新文学主流的启蒙思潮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到了《无名书》,无名氏的艺术空间立即从言情与爱国的叙事模式中跳了出来,他超越了现实的层面直接进入了抽象的文化层面。

对无名氏的小说分析完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与现代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是虚构出来的,很多脱离了现实,但这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又相契合,很显然他们的浪漫文学都是有迹可寻的。无名氏小说的浪漫并不是消极或者颓废,相反,在浪漫主义的现代化与中国化上具有特别积极的意义。无名氏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代化与本土化。无名氏也根据自身经历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无论是为人还是行文无名氏都保持自由主义倾向,这也是他喜爱浪漫风格的因素之一。他是一个拥有自己想法的作家,不随波逐流,不受到现实的束缚,凭借自己的兴趣阅读和写作。他的浪漫文学让人对作品的审美有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与他良好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无名氏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想象,用浪漫的情致、浪漫的语言、浪漫的笔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他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贡献具有很深刻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中,着重阐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作家徐訏和无名氏的作品分析来探究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也进一步加深和完善了对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浪漫主义”在今天也深受各位作家的喜爱,利用“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有味道,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像徐訏和无名氏這样的作家,他们对文学史的贡献不可小觑。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还等着我们去发掘,它同时也在发扬着西方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冯芳.论徐訏的心理学理论素养与心理观察角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杨斌.论穆时英都市小说构筑的两性新秩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3]冯芳.冲刷海内外学术壁垒同谱徐文学史地位——1950-1981徐訏文学史地位评述暨相关重要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15(02)

[4]冯芳.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J].东方论坛.2015(03)

[5]冯芳.历史回声重话徐訏青壮年时——20世纪上半叶徐评价史述评[J].华文文学.2015(05)

[6]耿传明.周作人的“附逆”与“现代性”伦理的困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7]耿传明.在“新”“旧”对峙的背后——从林纾看“五四人”与“晚清人”的代际文化心态差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8]耿传明.“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性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9]耿传明.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时代”关怀——20世纪40年代徐訏创作新探[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0]耿传明.“理想”和“梦”的差异——论无名氏的前期创作及其与时代主导文学的疏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11]耿传明.大动荡时代的个人性话语与时代话语——20世纪“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12]王嘉良.现代浪漫“传奇”:与西方浪漫文学的趋近——中国现代浪漫文学一种独特形态的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2008(06)

[13]李文明,徐沅林.英国戏剧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对国内的借鉴——以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文化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作者单位: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李白诗歌的矛盾性探讨
从《<克伦威尔>序》看雨果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
从浪漫到现实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自由”“浪漫”在《情人》中的体现及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