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典文化在现代课堂绽放异彩

2018-09-01嵇建红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代文教者文言文

嵇建红

文言文与古诗词,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悠久的见证,是我们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的再现,是古代文化长廊中的绚烂奇葩。作为炎黄子孙,熟读这些历久弥新又饱含温度的文字,才能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接受古典语言的浸润,提升人文语言的素养。

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地的语文教材中,不管是地方版本的教材还是部编版本的教材,文言文与古诗词都占了较大的比例。因而文言文与古诗词的教学,也就成了语文老师必须琢磨与讲究的任务之一了。如果只是一味呆板地读、译、背,只会让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越学越成为负担。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教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也希望求得大家的更多指正与指导。

一、浅文趣教

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年代久远的文言文,更须要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刚入中学大门的初一新生对文言文心生畏惧,初一的语文课本中选编的多是较为短小浅显的经典,有寓言故事,有名人轶事,有经典语录等。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有责任,在教会学生理解意思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激发起对文言文的热爱,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

在教学中,可以用现代文推知未知的文言文。如,教学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时,让学生或者老师讲现代文的《杞人忧天》,然后再读文言文,让学生根据现代文去反推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如做断案游戏似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趣味性也很高,自然成效性也很高。

也可以用给出的解释推未知。每篇课文的下面都列出了不少字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已知字词的意思去推知未知的字词的意思,这个过程,又如同猜谜语似的,学生依旧兴味盎然,而效果也很显然。

可以用这样推知教法的文言文还有不少,譬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穿井得一人》《狼》等。

二、短文长教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大多不长,有的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有的是节选自长文中的华彩片段。教学这些文章时,既要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又要通过教师精辟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意,进而领略文言文文约意丰、字斟句酌的魅力。

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编者在文下给出的字词解释,足够让学生轻松推知全文的字词句的解释,那么教者就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方面下工夫。都说“文如其人”,又说“人因文显”,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的是“因文知人”。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段,作者什么环境下去西湖赏雪?怎样评价作者张岱这个人?(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第二段,作者描写了怎样的西湖雪景?这样的景中蕴含怎样的深意?(高雅脱俗之人)。第三段,从西湖雪景中读到怎样的心境?景色为何如此纯净?(至情至性之人)。第四段,与陌生人的问答是否有矛盾之处?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国破家亡之痛)。当然,在引导理解这些问题时,教者必须适时适当地介绍作者的背景以及思想。

像这样通过引导而让学生因文知人、因文明理的教學,还有《诫子书》《论语》《与朱元思书》等。

三、长文短教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这些文章,要求对字词理解较多,主题通俗浅显,一般不必深入挖掘。在教学这么长的文言文时,如果逐字逐句去推知意思,学生会疲劳而厌倦;如果过多去引导理解,又有点舍本逐末之嫌。这就要求教者花一番心思,去设计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又不觉得枯燥厌烦,让学生既能理解文章的主题特色又不深陷于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现代文的剧本并表演课本剧。为了能够相互促进,教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编写出一套剧本,最后择优或者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剧本,剧中人物由学生自行分配,各式道具由学生自行准备,排练由学生自行安排,当然,教者的指导与帮助贯穿始终。在最后表演时,教者请来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以及其他相关老师一起观看点评。在表演结束后,教者提出一个辩论话题:陈胜吴广谁宜为王。让学生选择正方反方后分组对立辩论。在辩论中,陈胜吴广的性格特征,文中人物的描写刻画,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都水到渠成的理解了。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只用了两个课时,轻松愉悦,学生的兴致与能力,真的超乎笔者的想象。

《陈涉世家》算是初中阶段最长的文言文了,还有一些较长的文言文,教者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不同的长文短教的方式。如《口技》,在教学时不妨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带动理解。如《核舟记》,可以通过配图画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文字。

四、深文浅教

历代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文章太多了,编选进教材的多是堪称大家的经典之作,有妇孺皆知且通俗易懂的,也有脍炙人口却蕴含深味的,如《出师表》《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教学这些隽永深味的文章时,除了反复朗读去体味文言之美外,还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要领会作者的深意。教者须要设计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古代文言之美的同时,也能浸润古典文化之美。

《捕蛇者说》是一篇文采斐然、笔力遒劲、浓郁深厚的经典文章。教学时,当然要先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时,可以用“一线串珠”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勾连全篇。笔者在这个环节,用一个“异”字串起了全文:一异:蛇之异。(蛇怎么异?带来什么异常的现象?)二异:捕蛇行为之异。(捕蛇有怎样异常的行为?异常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三异:社会之异。(一个人,一条蛇,反映出的是怎样异常的社会?)四异:“我”之异。(面对如此的社会现象,“我”是什么态度?“我”做了什么?)这个“异”字,勾连起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勾连起了学生对文章的完整理解。

当然深文浅教的方法不止这一种。可通过关键句来辐射全篇,如《岳阳楼记》,可通过“或异二者之为”这一句来带动全篇的理解。可运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如《出师表》,可通过“晓之以理”来梳理表中提出的建议道理,通过“动之以情”来体会表中寄寓的感情,等等。

时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民族精神遗产依然留存;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但历史文化积淀仍然深厚。文言文,作为我们民族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必将传承下去;语文课,作为直接传播古代文化的方式之一,应当发挥该有的功能;语文老师,作为传承语言文化的工作者,必须要让古代经典在学生心中绽放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霍桥学校(225003)

猜你喜欢

现代文教者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