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桩核系统的研究进展

2018-08-31单炜阮文华

中外医疗 2018年13期

单炜 阮文华

[摘要] 婴幼儿乳牙残根残冠的修复因其较差的临床疗效一直以来都是儿童口腔治疗的难点。临床常用的恒牙根管桩核系统因其不可吸收性,影响乳恒牙的更替,无法满足乳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性能要求。近年来,随着聚乳酸在医学领域的广泛的应用,聚乳酸根管桩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为实现与乳牙牙根同步吸收的修复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桩核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聚乳酸根管桩;聚乳酸可吸收薄膜;可吸收粘接系统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5(a)-0196-03

Research Progress on Polylactic Acid Absorbable Root Canal Pile Core System

SHAN Wei, RUAN Wen-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Medical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poor clinical efficacy, reparative therapy for residual crown and root resulting from early childhood caries has been a difficult issue in odontopathy treatment of children for a long time. The usual permanent tooth post and core system affects the alternation of deciduous and permanent tooth because of non-absorbable character, which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erformance of repairing residual crown and root of deciduous tooth.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ylactic acid (PLA) in the medical field, goo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 post has provided new think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repair method which is absorbed with root simultaneousl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olylactic acid absorbable root canal pile core system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Polylactic acid post; PLA absorbable membrane; Absorbable bonding system

严重婴幼儿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 S-ECC)造成的乳牙残根残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剩余健康牙体组织抗力形及固位形较差,其常规修复后修复体较易脱落,最终只得采取对症治疗或者拔除。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影响婴幼儿的面部美观、发音,还会影响继承恒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甚至诱发错颌畸形[1]。因此,乳牙残根残冠的修复保留,对于恢复患儿部分咀嚼功能,维持乳牙在牙列中的位置,保证乳恒牙的正常替换,颌面部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恒牙修复的玻璃纤维桩和金属螺纹桩,因其不能与乳牙牙根同步吸收而影响正常乳恒牙的替换,从而不能用于乳牙残根残冠的修复。近年来,随着生物可吸收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可降解性为实现能与乳牙牙根同步吸收的修复方法提供了思路[2]。该文就近年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可吸收根管桩桩核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聚乳酸复合物根管桩

1.1 生物力学强度及可降解性

聚乳酸作为生物性能良好的可降解高分子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到医学生物领域中,可用作药物控释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载体、手术缝合线以及手术植入材料等。随着对聚乳酸材料在口腔领域应用研究的深入,有学者[3]发现人乳牙牙周膜细胞、人牙囊细胞及乳牙牙髓干细胞可在聚乳酸根管桩浸提液培养基中正常贴附、生长 、繁殖,认为聚乳酸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对细胞无毒性和抑制作用,甚至对乳牙牙髓干细胞有较好的矿化诱导作用。与此同时,陈爱华[4]等通过测试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修复残根后的抗折力发现,与玻璃纤维桩及复合树脂短桩固位相比,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固位后桩核树脂冠修复的抗折力(1 022.44±359.70)N略低,但仍>3~5.5岁儿童的咬合力(213.17±43.97)N。故认为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生物力學强度能够满足对乳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抗折要求,是较为理想的乳牙根管桩材料。

聚左旋乳酸(PLLA)、聚右旋乳酸(PDLA)聚消旋乳酸(PDLLA)是聚乳酸的3种立体构型。研究[5-6]发现PLLA试件不但具有脆性较高、植入体内易引发无菌性炎症、X-射线下不显影等缺陷,而且又因其结晶度较高,降解时间(2~6年)并不能完全满足与乳牙牙根同步吸收(2~4年)的要求,故认为单纯PLLA并不是最理想的根管桩材料。因此,寻求具有理想生物力学强度和降解性的复合材料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羟基磷灰石(HA)因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抑菌性常作为PLLA复合材料的充填物来提高其生物力学强度。杜欧等[5]通过溶液共混法和热压成型法制备PLLA/HA复合材料,研究发现PLLA-5%HA复合材料与PLLA、PLLA-3%HA、PLLA-5%HA、PLLA-7%HA和PLLA-9%H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相比,其强度最大(134 MPa和4.6 GPa),并且无细胞毒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因非晶态结构而降解速度较快的PDLLA,也被复合到PLLA-5%HA复合材料中,以求找到具有较理想降解性的根管桩材料。徐高祥等[6]在体外降解实验中,通过共混复合不同比例的PDLLA与PLLA、HA来调控复合物的降解速度,发现80%PLLA-15%PDLLA-5%HA的复合材料在10个月时降解率为79.6%,且力学强度(>12.63 MPa)高于2.61 MPa(乳牙单位面积最大咬合力)。认为其降解速度适中,力学性能维持的时间相对更久,可以作为较理想的乳牙根管桩材料,但其在体内的具体降解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2 根管桩形态

在研究复合物根管桩生物力学强度和可降解性的同时,为了根管桩能够更匹配乳牙根管的锥度和直径,对可吸收根管桩形态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多关注。胡嘉等[7]通过硅橡胶取模法对患儿全麻术中欲行根管治疗的上颌前牙的根管取模,其中上颌前牙的牙根皆发育完成且处于牙根稳定期(无根尖病变及牙内外吸收、未行根管治疗);采用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模型获取图像后通过Rapid Form软件测量釉牙骨质界(cementum-enamel junction, CEJ)及其下方5 mm水平位置的牙根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上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的锥度平均为0.106、0.185、0.098,CEJ下方5 mm处平均直径为1.267、0.860、1.429 mm。故认为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可拟制锥度为0.1,尖端直径为1.2 mm和1.4 mm來匹配乳上颌中切牙和乳上颌尖牙根管;拟制锥度为0.2,尖端直径为0.8 mm来匹配乳上颌侧切牙根管。该研究因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制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 聚乳酸根管桩桩核粘接系统

为了能够实现聚乳酸根管桩与乳牙牙根的同步吸收,寻求合适的粘接系统来满足根管桩临床的粘结固位要求和可降解性变得尤为重要。

2.1 可吸收根管桩粘结剂

近年来,潘徽等[8]采用不同类型粘结剂对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粘结后进行微推出试验,发现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16.83±6.97)MPa大于纤维蛋白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鉴于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较弱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的不可吸收性,认为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是适用于可吸收根管桩的可吸收性粘结剂,但其具体的降解时间能否与乳牙牙根吸收同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2 可吸收聚乳酸薄膜

随着对粘接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借鉴水暖安装工程中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封闭螺纹连接管道的原理[9],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出可降解性聚乳酸薄膜。随即展开了对其封闭性能、生物相容性能的研究。侯玉妹等[10]通过对样本牙分别采用可吸收薄膜固位封闭聚乳酸可吸收螺纹桩、双固化树脂粘结玻璃纤维桩以及玻璃离子粘结金属螺纹桩后进行微渗漏检测,发现虽然聚乳酸可吸收螺纹桩相较于玻璃纤维桩的封闭性能略低,但因聚乳酸薄膜具有可吸收性以及与玻璃离子粘结剂相当的封闭性能,故认为其可用于乳牙残根残冠的修复。随后,赵哲珊等[11]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可在聚乳酸桩膜上黏附和生长,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对HGF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同时,将聚乳酸桩膜植入到SD大鼠皮下,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似。结果表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聚乳酸根管桩的固位封闭。

2.3 聚乳酸根管桩表面处理剂

在对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桩核系统的研究中,聚乳酸根管桩与树脂核之间的粘结同样受到较多的关注。黎淑婷等[12]通过分别在聚乳酸根管桩表面仅涂布粘结剂、涂布氯仿后再涂布粘结剂、涂布氯仿与粘结剂按1∶1混合5 s后的混合物、涂布氯仿与粘结剂按1∶2混合5 s的混合物、涂布氯仿与粘结剂按2∶1混合5 s的混合物后,再分别与Filtek Z350树脂核粘结制成棒状试件进行微拉伸测试。结果发现相较其他表面处理方式,涂布氯仿与粘结剂按1∶1混合5 s后混合物试件组的微拉伸强度最高,为(20.58±3.35)MPa,且以树脂内聚破坏为主。认为涂布氯仿-粘结剂溶液(1∶1混合5 s)可促使聚乳酸根管桩表面分子溶胀并在粘结界面形成扩散层从而增加粘结剂的渗透及粘附作用力,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可为粘接剂临床的应用提供适当的参考[13]。

3 小结

综上所述,理想的乳牙根管桩桩核系统,根管桩需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生物相容性以及合适的降解性能;粘接系统则需具备良好封闭性、可降解性以及粘接强度。现有的资料研究中,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和聚乳酸可吸收桩膜因其具有较为理想的生物学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是乳牙残根残冠修复的首选材料,为临床中的乳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已有学者应用聚乳酸根管桩修复乳牙残根残冠,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其远期治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相信随着材料基础、应用的深入研究,聚乳酸根管桩桩核系统必将在临床方面取得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 黄华. 婴幼儿乳牙残冠残根修复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40(5):600-603.

[2] 王春艳, 张琨, 姜松磊. 聚乳酸根管桩修复乳牙残根残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5(1):74-77.

[3] 邹艳萍. 聚乳酸乳牙根管桩的生物相容性及临床应用的实验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0.

[4] 陈爱华, 黄华.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修复残根后的抗折力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4, 24(10):592-595.

[5] 杜欧,盖丽婷,王民艳,等.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其细胞毒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40(2):300-305.

[6] 徐高祥,张鲁鲁,高华丽,等.不同比例PLLA/PDLLA/5%HA复合物体外降解性能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21(6):1067-1071.

[7] 胡嘉, 刘鹤, 蔡晴,等.上颌乳前牙根管形态及根部牙本质力学性能的测定[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7, 35(4):394-398.

[8] 潘徽, 程灿, 胡嘉,等.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6):990-993.

[9] 徐峰. 水暖工入门[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3.

[10] 侯玉妹, 黄华, 周永明. 聚乳酸可吸收薄膜对可吸收螺纹桩封闭性能的微渗漏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5, 25(10):610-614.

[11] 赵哲珊, 黄华, 邱荣敏, 等.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生物相容性实验[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463-467.

[12] 黎淑婷, 黄华, 周永明. 不同表面处理对聚乳酸可吸收桩与树脂核间粘结性能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5, 25(2):90-94.

[13] 陈碧霞, 胡结恩, 钟美霞, 等. 可吸收性根管桩在乳牙外伤及乳牙残冠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35):139-140.

[14] 徐鑫, 景皓. 可吸收性根管桩在治疗儿童乳牙外伤以及残冠中的效果[J].系统医学, 2017, 2(9):119-121.

(收稿日期: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