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直播平台中教育直播的特性分析

2018-08-30胡巾煌张欢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新媒体

胡巾煌 张欢

摘 要 以网络直播平台里的教育直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如何在泛娱乐化时代利用自媒体特性进行“教育树人”的媒介守望与文化传承,并详细从辨析教育直播的表现特性中探索“互联网+”时代教育体系与模式的变迁,希冀于新媒体直播平台中提升传授双方的媒介素养,营造健康美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关键词 教育直播;直播平台;网络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2-0117-02

本文所指的教育直播,即借助于新媒体直播平台为传播媒介,以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的传授为传播内容而发展的新兴网络教育形式。历数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歷了三代变迁,第一代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为主;第二代以录播为核心;第三代则是直播[1]。此类以教育为信息内容的直播媒介因具有实时弹幕、在线评论等功能,且传播者区别于传统网络课堂的大型教育组织,是一种利用自媒体时代受众个人的主动性所进行的知识传播活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教育直播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互联网加和泛娱乐化媒介社会的背景下已成为一股“清流”被自媒体受众进行广泛传播和学习。

1 网络教育体系中的草根阶层

目前以“网络+教育”的传统互联网在线课堂教育体系已逐渐发展成熟,这种传统的网络在线教育大致都依托于一些大型的培训机构或者政府办学方针政策,如企业办学的北大青鸟、新东方在线课堂和教育部办学的各类全国及省部级网络在线精品课程平台。这些大型官方式网络教育平台的表现形式主要以“名师授课”为主,且因为传播主体多为大型培训机构和政府,所以带有明显的“至上而下”式的精英主义色彩。

而直播平台中的教育直播从传播媒介到传授双方的特性中均与传统网络教育不同,其借助于自媒体直播软件作为媒介平台,有关教育内容的传授双方均呈现出“草根阶层”的色彩,即在教育直播中,人人都可作“老师”或者“学生”进行个人特长式的教学交流。如在斗鱼直播平台中,有网友在线请教有农耕经验的种植人分享种植技术,并通过线上直播的讨论与交流达到定制化生产营销模式取得收入,堪称直播版的“欢乐农场”;又如,高校学生们作为新媒体直播的主力军,利用各大直播软件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其教育内容涵盖了外语、商贸、考研、乐理指导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最重要是,这些主播大部分均为普通网友,因为喜欢直播交友的形式而自发地进行特长领域技能的分享。作为受众的一方,使用直播软件的门槛较传统网络教育组织而言更加便捷和及时化,甚至不需要“充值、办卡”就可观看直播。所以,教育直播的本质便是草根阶层的网络狂欢。

2 泛娱乐化时代里的“清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带来社会进步与变革,另一方面却也催生了媒介异化现象,大量的新媒体因其市场准入门槛低而表现出泛娱乐化的现象。同样,在网络直播平台里也随处可见花边性、媚俗化的娱乐内容,“某网络主播因内容低俗而被禁播”的新闻消息已经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教育直播”板块以传播内容的严肃性和正能量为网络环境带来净化的空气。教育直播的内容包括知识理论、职业技能和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和其他网络直播游戏化、综艺化的现象有着本质区别,其无需靠娱乐大众的方式来获得人们的注意,所有不同阶段的人群都可以在教育直播中参与互动学习,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如,花椒直播中名为“总裁读书会”的花椒号,其直播形式主要以邀请业内知名企业家进行演讲式的知识分享,直播内容有“大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如何把社群转化为客户、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度”等,该直播因内容的正能量和严肃性获得了网友约两200万的点赞量。

3 多元的教学评估模式

教学评估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评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其中,教育直播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中的实时弹幕和匿名评论的媒介特性,为教学评估形式增添了新的互动性强的教学反馈形式。例如,教育直播中具有弹幕评论功能,在观看教学直播的同时,网友可以实时发送弹幕评价,使教师在直播教学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适时调整直播内容,迅速解决不足之处。又如,学生用户可以在网络直播教学平台进行实时的匿名评价,通过交流互动分享学习状态进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点评。教师也能及时地在此平台上接收到学生的观点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之后的教学内容。这种网络直播教学直接“学评教”的方式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客观地、公开地反馈教学意见,还能丰富评教体系帮助教师成长,避免消息滞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评分结合评语”的双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利用直播者意见和学生意见的双向评论模式,让教学评估效果更加客观和真实,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民主、公平和互相监督的功能。

4 知识付费的新范式

知识付费是让知识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去实现商业价值,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培养受众高效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励传播者从事高质量的信息内容生产,于实现新媒体信息社会“内容为王”的图景。目前,我国知识付费的形式多集中在“两微一端”的主流新媒体平台中,一般多为订阅付费和打赏付费。而在网络教育直播中,通过“实时弹幕、刷礼物”的付费方式无疑也提供了一种知识付费的新范式,而且网友通过“直播送礼物”的方式更能体现出媒介使用和消费的民主型和自由化。更进一步的是,教育直播中的“送礼物”一方面鼓励了播主继续提升教学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也让“送礼”本身呈现出应有的价值(知识付费)。总之,培养用户的知识付费习惯也将成为发展网络直播的主要盈利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教育直播盈利的模式除了通过直播平台“刷礼物”之外,还会以品牌化的建立推动知识付费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如,当教育直播的主播已经能够形成自我品牌效应之后,可与他人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实现知识变现。如,在教育直播中植入软广告、创建粉丝群、独立的线下宣传等都是目前一些教育直播播主利用粉丝效应带动其直播空间形成产业化的手段之一。他们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内容宣传、建立线下知识交流分享粉丝群、发布课程资源素材和直播链接及课后作业答疑,甚至有相关教师对网友进行会员制的辅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以上有关直播付费形式分析,也可看出“直播付费”并不仅限于新媒体教育直播媒介的盈利手段,更也作为传统大型在线教育平台的另一种推广营销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畅想,教育直播与大型在线课程教育平台的完全具备媒介融合性,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教育直播也可发展壮大成为大型网络教学体系之一。

5 反思与总结

应该注意的是,教育直播借助于直播平台这样的新媒体媒介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低,也会导致师资资源参差不齐。学生在一个不了解的教育平台内寻找高质量教师的几率较低,且大部分的直播平台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来监督教师直播教学的具体内容,这也是直播教学的质量始终无法跟传统网络课堂相比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直播教学的精致度不高,有些教师语言能力较弱,而直播本身不便于后期编辑,这对于很多播主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者,教育直播还是依靠自媒体直播平台发展的,直播平台的盈利驱动模式容易导致低俗内容的出现,或者易使教育直播内容表现出功利性色彩浓重的一面。

在面对教育直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时,需要相应的一些改进措施。其一,自媒体直播平台需要加强自我监管力度,做好严格的把关。比如说,各平台之间可建立联动监管机制,主播被一家直播平台查处,将禁止其在其他平台注册。同时加强教育直播内容及形式的监管,对直播言行、弹幕、界面等进行实时审核。其二,打造细分且精准化的教育直播主播群和受众群,在培养受众黏度的同时提升教与学双方的媒介素养。这里更需要的是传播者能够持之以恒树立“以德服人,以教育树人”的教育理想,也必须坚信受众的审美能力。作为教育领域的主播必须时刻保持学识进步和于此作为长久职业规划的前瞻性思想,作为受众也需要时刻保持媒介质疑和批评的能力。其三,教育直播作为大众传播活动在新媒体时代的衍生体,其信息本身还是具备功利性和公共性二者缺一不可的特性的。主播在作为传播者进行直播盈利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权威度和公信力是任何一种媒介(包括媒介组织)在市场长河中长期稳定发展的立足之本。若仅以功利性的视角进行噱头式的直播,只是一种赚快钱的行业内耗行为,而以高质量的传播内容建立起直播平台的公信力从而让受众信服才是成为真正的“网红”的首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郝春娥.教育直播引發的中国教育形态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3):28-29.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新媒体
网络思政教育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