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糖化血红蛋白

2018-08-29金泉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8期
关键词:餐后控制目标糖化

○金泉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只能反应抽血当时的血糖值,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公认的最佳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

☆何谓糖化血红蛋白

众所周知,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用来携带氧气的,当它含氧时呈鲜红,不含氧时是暗红。血红蛋白可与血中葡萄糖结合,这种含糖的血红蛋白就称为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是HbA1c,它代表的是被糖化的血红蛋白量占总的血红蛋白量的比例。正常状况下,只有很小比例的血红蛋白会被糖分附着。葡萄糖一经附着于血红蛋白上,一般就不会分离,一直会等到红细胞衰老后破坏为止。一般而言,红血球的平均寿命是120天,因此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可以反应最近2~3个月血糖控制的状况。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可用来评估病患长期血糖控制的情况,它的测定已成为临床医师评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

1.与血糖值相平行 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 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检测时不需要空腹,可以在白天任何时段,甚至餐后做这项检查。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 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3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好处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眼睛、肾和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将降低25%。另外,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时:患白内障的可能性降低19%;患心衰的可能性降低16%;因血管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所以,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也较低。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推荐,成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3%。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相对宽松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如<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者。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

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7.3%时,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影响较大;当糖化血红蛋白在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功效差不多;当其>8.5%时,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8%~9%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9%者需要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另外,如糖化血红蛋白定期测为6%~7%,但此次>8%,说明以往的治疗方案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猜你喜欢

餐后控制目标糖化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中国首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白皮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