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毒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调查

2018-08-28侯伟钟伟芳苏茵欣邹世杰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侯伟 钟伟芳 苏茵欣 邹世杰

摘 要:为了解吸毒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戒毒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文章采用自编问卷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量表,对13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心情烦恼、好奇、压力大、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和空虚无聊是吸毒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人生意义感及生活满意度等均与吸毒行为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关键词:吸毒行为;影响因素;戒毒人员;吸毒原因

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戒毒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戒毒机构体系,建成强制隔离戒毒所近300个,不断探索强制戒毒模式与方法,吸毒人员的戒毒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由于毒品的致瘾性和心理依赖性,戒毒效果总体上仍然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吸毒人员的复吸率仍高达90%以上,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大部分为多次强制戒毒人员。为了解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吸毒行为发生与戒毒的措施提供实证支持,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来自广东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戒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130名,均为男性,年龄为36.76±8.32岁。

(二)研究方法

1.工具

(1)自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问卷”。问卷包含了戒毒人员个人信息、家庭相关信息、吸毒相关信息,以及吸毒原因等题目。

(2)使用已有成熟相关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人生意义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

2.施测方式

采用不记名个人自评方式集体施测。施测时间约为40分钟。调查共发出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

3.统计方法

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 2007及SPSS16.0 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的地域来源情况占比:农村68.22%,城市31.78%。

家庭出身情况占比:农民68.52%,工人14.81%,商人7.41%,知识分子5.56%,干部3.70%。

文化程度情况占比:小学及以下22.22%,初中54.63%,高中22.22%,大学及以上0.93%。

婚姻状况占比:未婚48.12%,已婚无孩子1.89%,已婚有孩子34.91%,离婚或分居15.08%,丧偶0%。

入所前职业情况占比:学生1.85%,农民22.22%,公职人员1.85%,企业员工10.19%,个体工商户32.41%,待业31.48%,其他0%。

吸食毒品类型占比:海洛因55.66%,冰毒46.23%,其他9.43%(此项可多选)。

初次吸毒年龄情况占比:初次吸毒年龄以成年年龄(18岁)和结婚年龄(26岁)(据《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2015年十城市抽样调查)》,当前我国公民平均结婚年龄约为26岁)为分界划分为3个年龄段。小于18岁的占10.38%,18~26岁的占59.43%,大于26岁的占30.19%。

戒毒次数情况占比:1次的占31.78%,2次及以上的占68.22%。

(二)戒毒人员自我报告的吸毒原因

戒毒人员自我报告的吸毒原因情况占比:压力大的占14.0%,心情烦躁的占20.5%,空虚无聊的占12.5%,好奇的占14.5%,证明自己的占1.0%,虚荣心的占2.0%,觉得帅的占1.0%,被诱惑的占7.0%,满足性欲的占8.0%,对毒品认识不足的占13.0%,误食的占1.5%,被人陷害的占2.5%,随大流的占2.0%,其他的占0.5%。

由上可知,戒毒人员报告的吸毒原因是多样的,报告最多的5个原因依次是心情烦恼、好奇、压力大、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和空虚无聊。

(三)吸毒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本调查收集了戒毒人员的家庭、社会支持,以及心理资源、心理卫生状况等方面信息,以进一步揭示戒毒人员吸毒的原因。

1.家庭诸因素与社会支持

(1)家庭基本情况。以自编问卷收集了戒毒人员的家庭相关信息,包括兄弟姐妹数,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等。

戒毒人员的兄弟姐妹数量状况占比:独生的占12.90%,2个的占31.18%,3个及以上的占55.92%。

戒毒人员的家庭年收入状况占比:5万元以下的占47.42%,5~10万元的占29.90%,10~30万元的占18.56%,30~50万元的占1.03%,50万元以上的占3.09%。

戒毒人員的父亲文化程度状况占比:小学或以下的占40.59%,初中的占33.67%,中专或高中的占20.79%,大专或以上的占4.95%。

戒毒人员的母亲文化程度状况占比:小学或以下的占53.47%,初中的占32.67%,中专或高中的占13.86%,大专或以上的占0%。

戒毒人员的父亲职业状况占比:工人的占27.88%,农民的占44.23%,知识分子的占2.88%,干部的占6.73%,商人的占11.54%,其他的占6.73%。

戒毒人员的母亲职业状况占比:工人的占22.33%,农民的占53.40%,知识分子的占4.85%,干部的占0%,商人的占4.85%,其他的占14.56%。

这些结果表示,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收入偏低,加上兄弟姐妹较多,与吸毒行为的发生可能有着重要关系。

(2)家庭功能。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测查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状况。结果见表1。

分析表明:戒毒人员的实际家庭亲密度和实际家庭适应性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这提示,家庭功能的不足,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不足,以及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不足,与吸毒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3)社会支持。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查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据评分标准,总分小于32,说明受测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的问题;总分32~50,说明其社会支持存在一定问题,但不是很严重。

戒毒人员在PSSS上的得分情况:小于32分的占13.59%,32~50分的占45.63%,大于50分的占40.78%。

戒毒人员在PSSS上的得分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2。两个对照组选自近年的两项较大样本的研究。

分析表明,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59.23%的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至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戒毒人员总的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家庭外支持(包括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均低于对照组。这表示,社会支持的不足也与戒毒人员的吸毒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2.心理资本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分别调查戒毒人员的心理资本和自我效能感。结果见表3和4。

对于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除韧性因子外,戒毒人员在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上平均得分稍高于量表理论中值4。4个因子得分的大小依次为乐观>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如表4所示,表明戒毒人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国际水平。

3.心理卫生状况

(1)人生意义感。采用人生意义问卷(MLQ)测查了戒毒人员的人生意义感。据评分标准,MLQ得分以38分和51分为分界值。

戒毒人员在MLQ上得分情况:38分以下的占32.35%,38~50分的占54.90%,51分以上的占12.75%。

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5。

综上分析,戒毒人员的人生意义水平较低,87.25%的戒毒人员没有明确的人生意义,这表示,人生意义感不足与吸毒行为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2)生活满意度。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SWLS)测查戒毒人员的生活满意度。戒毒人员在SWLS上得分情况,以及其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6。戒毒人员生活满意度状况占比:非常不满意的占9.71%,不满意的占16.50%,少许不满意的占34.96%,中立的占4.84%,少许满意的占19.43%,满意的占13.57%,非常满意的占0.99%。

从以上图表可知,戒毒人员的生活满意度总体上处于少许不满意的状况。戒毒人员生活满意度与大学生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全国样本。这表示,生活满意度不高也与吸毒行为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四、讨论

关于家庭、社会诸因素与吸毒行为的关系,本调查发现:

(1)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以体力工作为主,工作收入偏低,兄弟姐妹较多等与吸毒有重要的關系。整合这些信息,我们很容易想到,吸毒行为的发生很可能与受良好教育的不足有重要关系。

(2)家庭功能的不足、家庭与社会支持的缺乏也吸毒行为的发生与有显著关系。联系戒毒人员报告的吸毒原因,家庭功能与家庭、社会支持的不足可能与“压力大”“心情烦恼”有重要关系,成为引起吸毒人员吸毒行为的重要原因或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心理资源与吸毒行为的关系,本调查发现,戒毒人员的心理资本处在较低的水平,戒毒人员自我报告压力大、心情烦恼、空虚无聊、想证明自己等吸毒原因,可能都与其心理资本不足有关。韧性的不足很可能是吸毒人员压力大,心情烦恼的重要原因。而希望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希望的缺失会使个体处于空虚无聊中,进而可能成为吸毒高危之人。

关于心理卫生状况与吸毒行为的关系,本调查发现:

(1)人生意义感低或没有明确的人生意义与吸毒行为有明显关系。戒毒人员在两方面的得分均偏低,很可能是12.5%的戒毒人员因“空虚无聊”而吸毒的更深层原因。吸毒人员人生意义感的偏低,无助于其压力调节,緩解焦虑,可能是影响吸毒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

(2)生活满意度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可能也与吸毒行为有一定关系。与全国样本相比较,戒毒人员的生活满意度明显较低,提示生活满意度与吸毒行为有明显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安 燕,黄 飞,冯 勇.谁对生活更满意:南疆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6):80-82.

[2]陈艺华,叶一舵,洪泉阳,等.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5(1):107-111.

[3]何志雄,罗伟导,丘志文,等.对吸毒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1): 20-23.

[4]田 伟,廖 菁,马 娟,等.四川地区药物依赖人群吸毒原因及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15):2882-2883.

[5]刘长想.吸毒原因系统的理论分析[J].兰州学刊,2005(5):230-235.

[6]朱晓东,陶丽丽,窦正毅.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我国吸毒者吸毒成因问题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9):697-698.

[7]李双其.福建省吸毒者吸毒原因调查报告——基于对240名吸毒者的全面调研[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1).

[8]杜晓泉.吸毒成因的调查研究[J].社科纵横,1996(6):25-30.

[9]赵雪莲,何 丹.论明星吸毒的原因及负面效应——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6):135-138.

[10]栾昕畅.香港青少年吸毒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0(6):767-768.

[11]杨红梅.吸毒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998(2):62-65.

[12]何志雄,罗伟导,丘志文,等.对吸毒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20-2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