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018-08-27郑璐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中国故事文化自信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本文讲述了中国故事的出发点,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察他国树立国际形象的历史经验,对如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途径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故事,传统文化,话语体系,文化自信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 years of the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e need to tell good Chinese stories on different occasions, pointing out that “telling good Chinese stories is the topic of the times, and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ies well is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This article tell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hinese stor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in establishing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probes into how to sprea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eate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Key words: Chinese story; traditional culture; discourse syste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中国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熔铸着无数中华人民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几千年來积累下来的民族智慧的传承,代表着和谐社会的现代价值观,是中国能够立足于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发展的动力和文化基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在中国融入世界并为全球发展做出无限努力的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国家形象,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加有责任来担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中国形象在世界更加有活力,凝聚中国力量,激发中国人民的无限创造力。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出发点

(一)聚焦中国普通人

以往中国对外传播的传统文化都着重于宏大叙事,介绍有名的人或事,带有明显的国家宣传色彩。而对于国外的友人来说,他们更喜欢普通老百姓的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市井民俗文化和中国的传统艺术。例如,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华故事》就是着眼于中国的普通人,他们认为人民是中国历史潮流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是他们的故事创造了中华绵远长流的历史。所以,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应该从民间挖掘,深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真实的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二)情感认同,以情动人

对于我国传统的故事的讲述以往的方法大多数都是用道德作为中心思想来传播与启迪,很难让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对此有认同感。情感是世界共通的语言,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我们传播中国文化最锋利的武器,我们应该挖掘故事中的情感细节,用普通的方式描绘深厚的感情往往更能打动观众。不仅突出中国化,而且使其世界化,既能展现浓厚的中国本土风情,又能借鉴国外故事风格,使世界观众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又能找到共鸣感和亲切感。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国内好评如潮,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传播,国外的观众也给予极高的评价,是因为它不仅仅局限于美食,而是在普通而真实的老百姓生活中寻觅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是一代代人的传承,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最有魅力的一面。

(三)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追求,给中国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先树立文化自信,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时代特色。中华文化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信心传播出去,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习主席指出,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我们当代的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相协调,用观众最喜欢的视觉方式传达,让人们能够参与进来的方式进行推广,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传播时代精神,特别是立足于本国且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我们要提炼传统文化中有价值、有特色的中国故事,建立有中国特色又能对世界产生吸引力的文化传播方式。

二、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挑战

想要提升中国国际的传播能力,就要认清当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所面临的挑战。中国话语体系构建面临着很大挑战,想要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需要建立自己的对外话语体系;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也需要随之提高;增强我国文化外传的能力等等。这需要一些过程,但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一)如何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传播格局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在舆论场上占有绝对优势,西方媒体对中国存在着各种偏见与抹黑,而我国媒体的力量在国际上还很微弱,世界95%的传媒市场里,将近有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其中,可以说发达国家主导了世界新闻舆论,垄断了世界传媒市场,而国外人民都是从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了解中国,西方媒体对我国有失偏颇的报道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怎样使我国传媒在世界传媒市场有一席之地,这是我国在未来道路上面对的艰巨任务。

(二)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相称

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但是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却跟不上脚步。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国已经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注重培养具有民族特色、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但是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处于劣势。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口和出口比例约是1:1,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1。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使文化产业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三)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弱

我国的文化传播方式单一,制约了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削弱了文化传播的效果。面对发达国家和那些文化输出强国,我国文化外传的实力非常弱,在当代,人们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识很单薄。像韩国的文化侵蚀,利用“韩流”不仅拉动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还传播了韩国本土文化,对韩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与之相比我国文化传播方式存在着很高的提升空间,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国外经验。我们要扭转世界对中国文化单一的印象,给人们新的文化体验。

三、他国经验

(一)教育交流传播本国文化

教育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需要利用教育来向世界解释和传扬。比如法国在教育交流的文化传播上的经验,早在九八年法国教育部和外交部联合组建了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通过留学生传播了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我们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社会知识精英,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更有时间和耐心来学习这种文化。同时出去国外留学的学生要时刻提醒他们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积极宣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 ,改变他国对我国的固有的死板的印象。

(二)通过文化产业传播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各种渠道来推动,而不只是单调的媒体宣传。比如美国在世界竞争中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传播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本国想表达的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中心的外交活动,以此来带动外国人对美国思想文化的价值认同,遍布于科技、艺术、商业、时尚等等各方面。举个例子 ,广为人知的迪士尼公司,它不仅制作动画片,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迪士尼乐园,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来了解美国的文化和其动画片中所表达的美国价值观。还有影视产业,美剧的流行更是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粉丝,人们在观看剧集的同时,也看到了美国当代精神面貌,跨文化发展在美国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利用优势讲好美国故事。

四、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就要抓住机遇,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同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文化与丝绸之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往的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方式比较有限和单调,一带一路有经济做支撑,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一带一路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题材,同时还有广阔的市场,只有在大的市场里,才能把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达方式,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就是为了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只有拥有独立的话语体系才能建立独立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才不会在国际竞争中落后于他国的话语体系,也不会被他们侵蚀而改变。建設中国的话语体系,要立足于实际,从普通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出发,把人民作为核心,贴切他们的生活,深入社会,用普罗大众都能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同时还要考虑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把中国故事变得的简单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形成广泛的舆论,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此外,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必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用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用中国理论解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把握时代新平台新载体

对外传播要把握传播力,让世界听得到看的到,听得清看得清就要提高影响力。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当前世界网络迅猛发展,获取信息以网络为主要来源,拥有大量全球用户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是各个国家宣传自己的重要传播平台。加强与国际知名通讯社、社交媒体、网络公司等的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的传播平台,网络的受众群偏年轻化,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我们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更要把握这些容易被影响的人,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真实的中国故事,鲜活的中国形象传播给世界青年,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中国话语的优势。其次,增强国际交流活动,拉近国外民众和中国的距离,比如法国,常年举办外国文化周、文化季活动。在中法互办的文化年活动中,法国通过文化活动和展览,呈现了本国科技实力,改变了大家对法国的固有印象。中国故事的传播应该利用好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展现中国的新成果新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文化魅力。此外,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境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外都能自觉的维护中国形象,让国外的民众改变对中国人素质低的固有印象,树立中华文明,把中国故事带出国门。

(四)培养对外宣传人才

首先建立对外宣传队伍,吸纳媒体界各类人才,像记者、翻译员、制作人、文案编辑等等,给对外宣传工作做好基础,能够敏锐的抓住世界潮流,具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可靠专业的队伍,才能提升我国的对外宣传水平。其次加强对外宣传人才的培养,和国外的优秀的学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对外宣传人员输出国外,学习研究他国的宣传经验,要特别重视对外宣传人才的国家归属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有深深的认同感并为之自豪且真心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宣传人员。此外,还要吸引国外的有主流媒体经验的专业素养高的海外人才,建立全方位的国际化的综合素质高的对外宣传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

[2]沈逸.新媒体与主流价值观—美国经验[N].观察者,2013.

[3]张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功能和路径[N].学习时报,2016.

[4]高珏.以品牌建设推动中国对外宣传工作新思路[C].对外传播,2016.

[5]韩庆祥.提升话语权的基本路径[N].光明日报,2015.

作者简介:郑璐,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中国故事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