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阅读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2018-08-24宁尚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外书原著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经过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只要能将阅读进行到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会变成一个个的“读书”人,我们的社会也将变成一个“书香”社会,读书必将会成为学生真正的名师,成就他们的梦想。

我所任教的学生升入中学后最让学生及家长头疼的是语文学科,他们作文水平很低,甚至于就是根本不会写作文,语文成绩差,为了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提高语文成绩,我没有就语文而论语文,而是走了捷径——从课外阅读着手。为此,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

调查分三个内容:1.什么是课外书?2.你读过哪些课外书?3.哪本书对你的影响最大?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外辅导书、漫画书、卡通书为课外书;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量,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读过少量的童话;而且对于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更是谈的非常肤浅。

1.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提出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那就是改变他们旧有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阅读那些语言优美,传播知识,励志激情,富有情趣的书籍。如结合课本推荐了列夫托尔斯、高尔基、《三国演义》、鲁迅的《朝花夕拾》,《张晓风散文集》等等,只要是与课本有关的课外阅读就及时推荐给学生。

2.教师紧紧抓住课堂,展现阅读魅力。

①用教材教学来代教教材。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和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用教师真情来感化学生。在课堂中,我可能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郎士;我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有声有形,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

③用充裕时间来品读悟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有层次,充分进行悟读。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熠熠生辉。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孩子喜欢读书就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但是如何讓从来没有品尝过这种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呢?我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

1.利用课上时间读一些书籍或文章的片段,给阅读设置悬念。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课外阅读《四世同堂》,我先在课堂上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并选取了精彩内容给学生进行了朗读,到了情节曲折的关键部分,然后停止,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好奇心促使他想方设法去了解后面的内容,于是他就会主动读这本书,几天后我在课上再和同学交流内容和读后感,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显然这种方法奏效了。

2.结合所学的课文,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新教材选编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学色彩很浓,涉及的作家及文章的题材又很广泛,这些足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如果是节选自某作家的一部书,就指导学生去读全书。

看电影看电视永远是学生的最爱,于是我就利用这种形式,让它为阅读服务。如播放电视剧《西游记》时,我就布置前一天看过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读一读原著,大家讨论,原著好在那里。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了原著的艺术美,很多学生开始读原著。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让学生、家长知道:“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正如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学生而言,能够从小就体会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吸收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是我们给予他们的最好的人生礼物。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为创设书香人生奠定基础,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

宁尚珍,山东宁阳第八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书原著课外阅读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拔牙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