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8-24于晓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习惯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想取得进步,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书籍。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无法正确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更无法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为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尤其是在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开展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得以扩充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推动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一、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然而,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若长期存在并且不加以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整体的发展。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之前,首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因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一年級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采取的策略太过于单一化,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甚至有些教师仍然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逐字逐句的讲解文章,长此以往的话,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导致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二、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讨

一年级的教学,简单来讲,就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的阶段,因此,通过一年级语文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一章节主要探讨的内容就是关于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促进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一)采用合理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有利于促进个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拥有一个差劲的习惯,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由于一年级学生是刚开始与文字、文章进行接触,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中,教师和家长不能过于重视阅读的数量,而是要关注一年级学生对阅读后的感想感悟,让学生培养阅读书籍后进行思考的习惯,以此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一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坐姿、阅读时间等,要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二)联系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对当前学生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而且对学生日后在社会的竞争发展中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一措施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联系课本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以此来促进学生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作品。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春夏秋冬》这一节课程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分别感知春夏秋冬这四个不同季节的特点、景象等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对深入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去观看相关方面的课外书,或者是教师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让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三)合理选择文学作品,看图训练与阅读相结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所具备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明显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就需要慎重,不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让一年级学生阅读长篇且都是文字的文学作品,而是要先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让一年级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将看图训练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到《夏夜有多美》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章中的插图,促使学生将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为具备良好阅读能力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此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于晓毅,山东荣成市蜊江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习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