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文味

2018-08-24吕丕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巨人教师应内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朗读教学不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体悟课文情感、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悟课文呢?

一、设定目标,指向内涵

目标是一节课的风向标,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應具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努力才有指向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朗读教学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朗读这一句或这一段,这样学生才能读得通顺、读出感情,进而指向课文的内涵。为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层次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在教学《金蝉脱壳》这一课时,教师应在学生读完题目后,就提示学生“壳”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qiào”,并要求学生注明拼音,确保朗读过程中发音的准确性。为了检验学生的认知效果,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纠正错误发音,保证学生读准确每一个字。之后再进行字词的强化训练,当扫清所有字词障碍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此时学生基本都能读得很通顺;为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应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一篇课文至少读三遍,每一次都提出明确的认知目标,最后全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进而感受作者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交融。

二、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分角色朗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施分角色朗读时,应精心选材、耐心指导,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分角色朗读活动。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切身体会文本人物的思想情感,用心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语言和神态,从而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则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分别找几名学生朗读巨人幡然醒悟之前所说的几句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巨人可能双手叉腰瞪着眼、憋红了脸),“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的巨人比之前更凶),“喂!你赶快滚出去!”(这时的巨人说不定已经愤怒至极,甚至迈开腿想去教训男孩)。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巨人的三句话,可以充分感受到巨人的霸道、冷酷与自私;然后再找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巨人幡然醒悟之后说的几句话。这样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促使学生主动朗读和学习,也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体会到文本的内涵。

三、心入于境,融入情感

只有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深入体会课文内涵,所谓“入情”指的是表情朗读,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语气展现文章情感基调,所谓“入境”指的是深入文章意境,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体会文本写作情境。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应具体说明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但是通过具体教学我们发现,在朗读教学中依然存在“朗读”和“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如:分析之前朗读一遍,讲解之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没有一边朗读一边思考,更是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读出怎样的语气或怎样的情感,这类的引导犹如隔靴搔痒,仅仅是机械的模仿,根本没有体现朗读的精髓,也没有发挥朗读的效用。要想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一篇课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例如,在教学《小露珠》的第七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小露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小露珠要走的时候,向日葵、白杨树和喇叭花迫切的想要留住它?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继续引导:“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之后再指导学生带着敬佩的情感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小露珠自我牺牲的精神品质,它宁愿牺牲自我,也要将美丽奉献给大家,不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人格教育,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

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朗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悟课文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对课文的体悟。

吕丕敏,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半堤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巨人教师应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国内
挖掘习题的内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