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对话教学

2018-08-24于立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桂花香气师生

课堂对话教学是营造平等、民主、自由、和谐教学氛围的基础,也是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交流,心灵沟通的有效途径。对话教学在为课堂教学带来良好氛围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对话教学并非单纯地师生交谈,而是基于教学实践与反思,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高效对话。

一、将对话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对话教学是对课程备课、教案编写的充分准备条件下来实施的,而非单纯的提问、回答、讲解。作为深化课改的一种思路,对话教学要注重课堂活力的激发,要走出对话形式,将之纳入到课堂实践中。让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平等、体会到被尊重、体认到被关爱。长期以来,课堂对话教学被范式化,课堂之初,围绕课文生字、生词进行阅读;课中,选择学生进行阅读,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教材重点,提问学生,学生搜寻答案回答;课末,教师总结,板书呈现,并布置作业。如此的课堂对话,沉闷而缺乏生趣,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缺失预设的对话教学,将知识的教学完全以灌输呈现而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对话教学要注重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对话教学不仅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其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对话形式,来呈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在互动性表达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比如在师生对话形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掌握者,不是要灌输,而是要从对话方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去反思、去解决,并对学生进行真诚的帮助。同样,对学生而言,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体,也要从自我的知识体验、感悟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便是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教师也要给予尊重、信任和理解,来增进彼此的合作。在生生对话形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难得的学习环境,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探讨,也可以对某一话题发表建议,交换思想,互相借鉴。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存在并不是重点,关键是从问题的探讨中形成共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打破单纯的教师“权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在生本对话形式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文本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是将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人生体悟与文本中知识、情感进行对照,彼此启发来相互促进。

三、把握平等理念下课堂教学氛围营造

开展对话教学,需要从平等理念下来营造师生互通、互信的教学环境,教师围绕对话形式来灵活渗透对话理念,抓住文本主旨,提升对话教学的高效性。所谓师生沟通的平等环境,其意义在于师生之间的相互观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也非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在平等对话基础上,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思想交流与沟通。教师要注重对自我教学的反思,要从自我角色定位上来把握课堂平等氛围的营造,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情感,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比如在鲁教版四年级《桂花雨》对话教学中,我们从文本中挖掘一个“浸”字,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进行探讨。其一“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其二“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提问:对于两段话中的“浸”字,请大家思考它的意义。有女生提出“浸泡”的意思。教师给予积极评价,“浸”是“浸泡”的意思,还有学生要补充吗?有男生提出“浸透”的意思。教师连忙问道,请你解释一些“浸透”的意义,你是怎样来理解的。男生补充到“桂花盛开的香气飘到每一个院子、屋子,甚至被窝里,让整个村子都被香气浸透”;还有呢?男生继续说“桂花被搜集后放到茶叶里,放到糕饼里,吃到胃里,这些吃出的香味,也会浸透到我们的血液里”。“好一个‘浸透到血液的香味”,教师给予了高度赞扬,当桂花开放时,其香气停留在鼻孔是短暂的,而融入到血液里则是永久的,由此利用“浸透”来形容桂花的香气,才能让整个季节都被桂花所弥漫。在这次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探讨,交流,学生的发言也让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趣味。

所以,在对话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与体验,要引导学生从课堂知识的内化中,挖掘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从对话中分享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從中来建构知识。

于立芹,山东高青县田镇街道义和完全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桂花香气师生
做桂花糕
桂花蒸
打桂花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
麻辣师生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