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补白”,展现小学语文教学别样风景

2018-08-24曹亚男田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补白月光曲省略号

曹亚男 田英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课文中都有留白,而将这些空白填充起来,就是“补白”,补白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造艺术,因此,教学中要将其巧妙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一、巧借标点补白,激发学生想象

很多文章在空白处使用省略号等标点符号,以此来明确告知读者:这里有话未说完。面对这一留白,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分析其中所隐含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语言拓展训练。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课文中一共出现六个省略号,其作用也各不相同,是进行补白训练的最佳素材。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这些省略号想象成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与话语。比如“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地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对于这个省略号,一位同学是这样解释的:“这里的省略号表达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之情,我们抬着老人的遗像走向车子,无数的海鸥跟着我们飞翔,它们一边飞一边叫,声音虽然清脆,但是却多了几分悲凉,好像在不停的抽泣,哀悼老人的离去”。这样的补白训练可以有效拓展学生语言思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利用情境补白,深化学生理解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音乐进行补白教学,用独特的音乐来感染学生情绪,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例如,在教學《月光曲》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问题:“《月光曲》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是谁写的?”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学生跟随音乐旋律在脑海中构建了美好的画面:“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悠扬的音乐中,学生能够更深的感悟文本艺术之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利用情节补白,突出课文细节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补白,尤其要对情节进行补白训练,突出作者没有详细写出的细节部分,将原本短小精悍的文章扩写成内容更加丰富的故事。例如,《学弈》一文主要描述了弈秋指导两人下棋的故事,其中一人学棋专心致志,而另一人却三心二意,结果最终两人的学习效果也迥然不同。通过这则故事,我们懂得学习应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在教学此文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补白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两位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扩写,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其中一人手拿棋子,耳朵认真倾听弈秋话语话,眼睛仔细盯着棋盘,脑子钻研着围棋的每一个变数;而另一人则一会儿摸摸弓箭,一会儿抬头看天,时刻准备在天鹅飞来的时候拉动弓弦。”等等。通过利用情节补白,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细节。

四、利用结尾补白,拓展学生思维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甚至有的文章在高潮之处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学生读到结尾处却仍觉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后续内容进行合理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凡卡》一文结尾处只写了凡卡将写给爷爷的信投进了邮筒,回家后做了一个甜美的梦,但是却没有写爷爷有没有收到他的信?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他的悲惨命运能改变吗?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其表达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心中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又如,在《半截蜡烛》一文的最后是“正当他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那么蜡烛熄灭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杰奎琳真的睡觉了吗?她在楼上听到了什么动静?德国军官走了之后,他们一家人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最终他们会想到怎样收藏情报,让情报更加安全呢?这些问题学生会思考的非常深入,回答的非常精彩,所以教师要善于借题发挥,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内容不同,补白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创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曹亚男,田英,山东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补白月光曲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月光曲
月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