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 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2018-08-24耿慧崔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调动辩论积极性

耿慧 崔芳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最为简单的语言讲解法实施教学,且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也相对较低。而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借用文中插图再现课文内容情境

课本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基础,小学语文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在大量文字的基础上穿插了大量的视图与插图,小学生受到能力的限制,只通过抽象的文字去理解文章会造成很大的困难,而插图的导入则弥补了学生能力的不足,利用插图再现内容情境可以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图示的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以蓝色墙纸为背景,向同学们展示新月与圆月,然后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仔细观察月亮吗?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不是有两种形态呢?是不是一种是这样(手指圆月)?另一种是不是这样(手指新月)?”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了课文内容,随后再次问同学们:“为什么他们说月亮像小船?你们赞不赞同呢?如果不赞同,那你们觉得月亮像什么?”来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最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新月就像一艘小船,我们就在上面,听着琴声,随音乐摇摆,慢慢地飞入天际,这样一来,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质疑问难。另外,教师要进行适时调控,给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探究欲望,促进资源生成。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教学费时费力,效果还不理想。于是,从“壮士”这个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称呼他们为“壮士”?如果把“壮”改为“烈”、“勇”、“战”这些字可以吗?“狼牙山五壮士”经历了什么?他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瞬间就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于是自发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锻炼思维,迸发求知欲望,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三、创设辩论比赛情境调动学生参与

为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创设辩论比赛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将班内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课下准备各自辩论材料,课上双方开展辩论比赛,正方用自己准备的充分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只有一个地球,每个人都应保护好地球。反方则用自己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地球没了,人类可以去新的星球生活。双方同学都热烈发言,相互补充,辩论异常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学过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在辩论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情况,合理创设辩论比赛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学生乐学情境

小學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色彩鲜艳的事物或动画比较感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视频、动画、声音、文字等丰富多彩的电教手段创设乐学情境,拓展课堂教学途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教学《小池》这节课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投影仪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中的内容和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再配上唯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欣赏美景,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形象的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如,在教学《雷雨》这节课的时候,创设了一个惊险紧张的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雨的声音,然后为学生播放雷雨的画面,入情入境,将学生带入文本描绘的画面中,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灵活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小学语文目标。

耿慧,崔芳,山东桓台县第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调动辩论积极性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