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2018-08-24熊继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新课程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主阵地。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为此,广大语文教师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在新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怎样才是好语文课呢?一堂好语文课应体现什么思路呢?

一、一堂好语文课应让学生受益一生

教学不等于智能,教学具有全息性,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模块的整体教学出发,落实好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新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情感、情趣和情操的文章,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情感态度、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一堂好语文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有些老师将课桌设置成“圆桌式”、“扇面式”、“马蹄型”,以便扩大信息的多向传递和感情的相互交流,这些都不失为一些好的尝试。

三、一堂好语文课应让师生关系和谐

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一堂好语文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教学相长,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还能领略整个过程,而且能得到教师智慧的引领和闪光的启迪。老师传授的是“点金术”而不是简单地送金子,学生掌握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好的语文课堂应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美好,并借助这种美好憧憬去不懈追求,自觉回馈老师和社会。唯其如此,才能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一堂好语文课应体现新课程理念

1.应教学目的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切实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一堂语文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单独去完成而是综合地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2.应教学内容科学。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语文的外延是廣阔的生活,语文教材内容广泛丰富。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为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精心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生活化、综合化要求,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精心选择终身必备的知识和素养技能。

3.应教学方法灵活。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的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应课堂组织高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师生互动的组织,课件的使用,讨论的组织、学生参与程度等都需要有效组织。总之,要避免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熊继文,江西上高县二中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新课程教学内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