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渗透策略研究

2018-08-23黄艺玲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中职语文

摘 要:人文、德育教育是中職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关乎学生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方面的培养,而且对于未来步入社会、从事就业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具备渗透为人处世教育的优势和条件,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人文、德育的渗透进行思考研究,是我们中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中职语文;为人处世教育;渗透策略

一、 引言

世界著名人际关系学、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我们每个人能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其中仅有15%依靠自身的知识技能,85%来自为人处世的能力和技巧。”为人处世的素养所依赖的最基本条件是具备灵活、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鉴于此,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大纲中指出了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明确就业的导向指引,树立服务社会的宗旨,将为人处世教育渗透至语文课教学中,这样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还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和为人处世技巧的养成,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重需要。

二、 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 学生提升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

职业规划发展是人生中长期的、持久的、延续的重要过程,这就需要新时代的中职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处世技巧、宽阔的阅读视野、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

只有做到为人处世教育与学科技能教育的相互渗透,才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确保更和谐地融入社会中。

(二) 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则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中职教育必须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基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渗透为人处世教育的策略,培养学生如何为人、如何处理事务、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们都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三) 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具备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而且需要有为人处世的能力技巧。市场经济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价值,德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吻合的,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人处世教育的渗透,能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世界、理性处理事务的能力,对于形成社会向心力、民族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 赋予情感的朗读练习,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练习,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大声地、赋予感情色彩的朗读,学生们怯懦胆小、不敢发言的缺点会得到改善,大胆发言、敢于开口说话的素养得到了提升。有效的朗读练习,学生们也会下意识地采用朗读的技巧,注意自身语气的轻重、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并且能逐渐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体会到人物情感的变化。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强调人的修身要从学诗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对人实施教育。因此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多推荐一些具有时代感和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读,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课时,教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背景音乐的陪衬,要求学生们进行文章的朗诵,其中康桥在湖水、金柳等元素的映衬下,充分彰显了作者依依不舍的眷恋情怀。学生们在吟诵、朗读的过程中,进入到课文的唯美意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强烈的碰撞,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再如让学生诵读《师说》《论语》《劝学》等名篇教导学生尊师好学,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过零丁洋》《狱中题壁》感受不惧权贵的气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塑造学生文化品格。

(二) 挖掘文本德育内容,培养记忆、拓展的能力

语文课本是教学所依赖和借鉴的基本教材,教师实施为人处世教育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自创故事的手段,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一方面将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教育有关内容挖掘出来,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化、德育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过故人庄》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视频、动画播放的形式将整个文本演绎出来,在动画及文本朗读播放完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将这篇课文进行再度创新和编造,这个过程让学生再次巩固了文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继而形成内心的人文精神,培养了理解记忆和思维拓展的能力,对于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蔺相如能到关到送到秦国的和氏璧完好无好无缺的送回赵国,赵王为什么在强敌面前没有受辱,廉颇“肉袒负荆”的行为是否值得我们学习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人的标准,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语言交际的习惯

阅读其实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要求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心得,并通过小组探讨合作的形式,一起交流探讨疑点难点问题……这样学生内心对于课文动情的景象产生感情倾向,形成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以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学习散文“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默读、通读全文,然后用简短、精炼的语句描绘出幽静而美好的画面,最后,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表演和朗读,经过几次的对话朗读,由学生们公开选出角色扮演和口语朗读最好的那位同学,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学生们在对话表演的过程中,潜意识受到正规语言的同化渲染,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提升,逐渐养成了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再如在学习《岳阳楼记》《山居秋暝》《师说》等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范读,然后再要求学生从语言、语气、句读、异读等方面注意诵读技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之美,体会我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同时受到为人处世的教育,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激产生阅读兴趣。

(四) 通过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写作不仅能映射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还能折射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语言表达、语句组织和思维组织等综合语文素养。教师应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写作教学任务中,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文字编写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热爱,促进了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化地位归还给学生,不仅是单纯意义知识的传授,同时还教会学生掌握写作的一套技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背影》《慈母呤》,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父亲的背影、父子的对话,映射出父亲对于儿子不舍、担忧的心境,以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伟大母爱。引导学生要学会用心去爱亲人、朋友,并布置了写作任务,可以写父爱、母爱和其他亲人的爱,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父母伟大的爱,以及学会承担家庭的一些责任。

四、 结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强化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升,而且对于传统文化“为人处世”之道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领悟,这对于他们日后步入社会、职场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只要将为人处世教育一直紧抓不放,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人格魅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鲜.新课改理念下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2(4):24-25.

[2]李英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儒家处世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8):47-49.

[3]戴步云.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园,2015(19):80-81.

作者简介:黄艺玲,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工商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中职语文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