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2018-08-23林碧姬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注意事项数学教学微课

摘 要:微课是教学界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以视频作为载体,有着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应用广泛等特点。本文对微课在初中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并且叙述了微课的产生,发展与作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推动微课在初中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在现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发布渠道多种多样,同时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另外,教育在这个大背景的推动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它有着时间上的优越性,例如时间相对较短,可跨越性较强;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限制性。微课可以同时用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课前学生的预习以及学生课后的复习。

一、 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教学方式起源于美国,在2008年的时候,一位美国教师以视频的方式,对自己的某次课堂实践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的开展及过程进行了视频录制。在中国,微课是由某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胡铁生引进的。到现今为止,我国国内对于微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是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件资料的查询与借鉴下,对“微课”进行了总结,给出以下的定义:“微课”的载体为信息科技,它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教师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活动过程。

总体来说,“微课”教学方法有以下的四个特点:

1. 短:视频中的教学时间较短。

2. 小:教学的知识范围小。

3. 精:教学的内容精简。

4. 便:教学视频使用便捷。

二、 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 课前使用

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所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办法对教学的知识进行很好地巩固。而在课前使用微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比如说,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前,老师可以寻找多个旋转图例作为教学道具,将它们制成视频,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看。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直观的认识,更有利于旋转性质的探究,深入对《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相关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检验学生使用“微课”预习的学习效果,再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 课中使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之中,老师会用生活中的实例对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举例,以便学生能通过想象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但是,这样的方法虽然好,却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老师列举的实例有的学生没有看过,进而导致失去想象的载体,对重点的知识依旧无法理解。而用微课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将任意的数学问题赋予其形象化,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学习《投影与视图》时,如果教师只有讲台上泛泛地讲解,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也不会对教师的提问感兴趣。但教师在引入微课教学手段以后,首先为学生呈现生活中一些关于视图与投影的现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与视图、投影有关的现象”,学生会争相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课时使用微课,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调节课堂使用时间。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一节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再利用微视频呈现教师自己的画图过程,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纠错、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师画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对于二次函数y=2x2、y=2x2+1、y=2(x-1)2+1等的图象变化也可利用微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索其中的变化,发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间的关系。另外,微课教学的方式,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數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评“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DC=90°,BD平分∠ABC,∠DCB=60°,AB+BC=8,求AC的长”这道题时,可利用微视频分析条件联想知识点,结合几何画板进行图形结构分析,利用构造的图形寻找解题思路,不同的构图使得此题有不同解法,讲解过程中,多图同一版面呈现,利用图形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基本图的认识。如果这道题用传统的方法,花费的时间将更多,可能还达不到微课视频讲解的效果。

(三) 课后使用

让学生在课下使用微课进行学习,打破学生学习仅限于课堂的局限性,把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例如,在上完《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之后,老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加入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补充学生的知识点,构建学生的知识构架,完善学生知识链,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思维创造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应用数学知识的灵活性。

三、 使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课教学的发展对于传统的课堂并不构成威胁,它对于传统课堂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教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微课教学,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对微课教学进行取长补短,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在对于教学研究的实践考察中,发现“微课”对于下面的几种教学并不适用,例如:

(一) 实践操作教学

显而易见,这种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学,重点是需要学生的切身实践,来获取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而如果这一类的教学用微课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只能局限于在视频学习,而没有实践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并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

(二) 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这一类教学目标一样是需要靠学生亲身实践来增加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数学就是需要利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类课程如果只让学生进行试题的视频观看,则很难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哪一部分不够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完全没有代入感,也很难实现熟练掌握知识点这一教学目标。

四、 微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微课指的是老师提前制作视频文件,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重点的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当前数学老师面前的主要任务,老师可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利用微课,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在遇到不易理解的数学概念时,利用视频的方法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能展现不易于讲解的推理过程,可以将学生引入深深地思考当中,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老师则可以利用微课的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日出为学生呈现动画,将太阳作为一个圆,将地平线作为一条直线,太阳在慢慢升起过程中,自相交到相切再到相离,为学生演示每一个位置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反复播放,最后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日出这一生活情景最为常见,大多学生在生活中都体验过,利用日出的演示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创建了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 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所学内容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如果老师只利用讲解与黑板演示不能使全部学生顺利掌握。由于数学知识点过于分散,不容易形成系统性知识。同时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大量概念,学生在学习中也不易理解。虽然有的学生利用死记硬背记住了这些概念,但达不到熟练应用的效果。所以老师可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利用微视频呈现这些概念,帮助学生加强理解、顺利掌握。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则对以后的学习非常有利。

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大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这一图形,不能顺利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但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非常有益,老师就可以结合微课教学方法,将轴对称图形制作成动画,將形象直观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顺利掌握。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视频中演示折叠、拼剪等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模仿,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各种图形的对称轴时,为了让学生顺利突破概念难点,可以在微视频演示过程中附加文字说明,利用有图有字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印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大多情况下,微视频播放的时间不长,老师必须在课前制作视频文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将微课应用于学生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 结语

总的来说,微课的使用对于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起的是一种辅助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学方式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廖维英.高中数学的微课制作及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赢未来,2017(8):0126.

[2]张敏霞.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2):63-64.

作者简介:林碧姬,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注意事项数学教学微课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