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的偏误分析

2018-08-23李佳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由于受英语系表结构的负迁移影响,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常会形成不符合汉语判断句语法的句子。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判断句做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语料对留学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期待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是;判断句;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是”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母语是英语或者已经习得了英语的学习者来说,易受英语中“Be”动词的影响而出现偏误。张和生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中曾提到:在讲汉语判断句结构时,要讲到“名词+是+名词”的基本结构,“是”相当于英语中的系动词“Be”,因为英语中名词与形容词之间也要系词连接,所以学生往往会把这一用法泛化到形容词句中,从而产生负迁移。本文对汉语中的“是”字句做详细分析,并将之与英语中的“Be+表语”结构做对比分析,以期待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增益。

一、 现代汉语中“是”字句的结构分析

(一) 体词性宾语

1. 由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作判断句的宾语成分是判断句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张和生也指出“名词+是+名词”是判断句式的基本结构。黄、瘳《现代汉语》和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在解释判断动词“是”的用法时所选的例句也都是这种类型,比如:

老舍是《骆驼祥子》的作者。茶具是唐三彩的。

2. 数词和数量短语

数词可作宾语直接跟在判断动词“是”后面。比如:

三加三是六。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是八。

数量短语也可以做判断动词“是”的宾语。比如:

我今年是二十岁。这辆车的载重量是二十吨。

但是,在这类句式中,有些由于主语中心语的省略,“是”字也可以省略。比如:“我今年二十岁”“一斤茶叶八十块”。

(二) 谓词性宾语

1. 由动词和动词短语充当

判断动词“是”后的宾语还可以是动词和动词短语。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他的愿望是做一名演员。

汉语语法中,动词并不能经常充当宾语,只有在“进行”“加以”“给予”“予以”“作”等没有实在语义的形式动词后才能添加表示具体意义的动词充当宾语,形式动词的作用是使作宾语的动词由陈述转向指称(张斌:2008.303)。也就是说,充当宾语的动词已失去其实在动作,而变成一种表指称的动词。可以做判断句宾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必须是这样的指称动词。

2. 由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充当

形容词一般不能充当句子的宾语,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些形容词可以用在心理动词或感官动词后边充当宾语。(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但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语言中,形容词也可以充当判断动词“是”的宾语。如:

懒惰的结果是痛苦,勤劳的结果是幸福。

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

这样的句式中,做宾语的形容词同样失去了其表性质、状态的实在意义,而变成一种表指称的形容词。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判断句的语法特征:

(1)判断动词“是”后的宾语可以由体词性词语来充当。

(2)判断动词“是”后宾语为数量短语时,若主语中心语省略,“是”字也可省略。

(3)判断动词“是”后宾语也可由谓词性词语(动词、形容词及相关短语)充当,但这类词语已转变成可指称的对象。

(4)“是”有时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性格是变了”“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我们的战士是很勇敢”。这些“是”重读时,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黄伯荣、瘳序东:《现代汉语》)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判断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和英语中的系动词“Be”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很多句式中都可以直译。因此,母语为英语或已习得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都会受到系动词“Be”用法的负迁移,产生偏误,造出一些不合汉语语法的句子。比如:

1. 我爸爸是很善良。

2. 他是不高兴。

3. 她是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教语言课。(*)

将汉语中判断句的结构和英语系表结构比较可以看出外国学生产生偏误的根由。

(一) 英語中系动词Be的语法特征

系动词Be是状态系动词,用来表示主语状态,系动词Be后可以加名词、数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构成系表结构。如:

My sister is a teacher.

She is eighteen.

My classmates were in the classroom.

英语系动词Be后不可以加动词。

(二) 偏误分析

1. 形容词偏误

已经习得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受到“Be+形容词”用法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的偏误。比如:

我是不高兴。昨天我们是很累。(*)

汉语判断句宾语一般不能为形容词,即使有形容词作宾语,形容词也已事物化,转变成指称性形容词,可以用“是什么”来提问。在教学初期可要求学生尽量少用形容词做判断的宾语,随着教学的深入,再逐渐引入这样的句式,以能否用“是什么”提问作为标准。

2. 介词短语偏误

介词短语的偏误情况比较复杂,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同学们是在教室里。(*)

(2)她是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教语言课。(*)

在汉语中,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有的介词与动词同形(黄、瘳)。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区分汉语的中介词和动词。在例1)中,“在教室里”英语中的表达是“in the classroom”,是介词短语,而在汉语中则是一个动宾结构,“在”是动词,“教室里”是处所名词。英语中的“in the classroom”可以出现在系动词后,汉语中“在”是表存在的实义动词,没有表指称义,不可以用于判断句中。

例(2)虽然“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介词短语,但是它是作为中心语动词“教”的状语成分,实义动词“教”同样不表指称,不可在判断句中出现。而且介词短语在汉语中只能充当状语和补语,不能做宾语。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两点:

(1)汉语中介词短语不可以做句子的宾语,更不可放在判断动词“是”后面做宾语。

(2)要区分介词和动词,特别注意动介兼类词,当句子中还有其他实义动词时,它为介词;当句子中只有这一个时,它为动词。

参考文献:

[1]黄伯荣,瘳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作者简介:李佳,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