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让课堂溢满生机

2018-08-23曹瑞平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语调感情语法

摘 要:初中语文课表已明确指出让孩子在课堂上多读,但是初中的孩子朗读羞于开口,笔者根据孩子的现状,讲了朗读的技巧和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让朗读在课堂上溢满生机。

关键词:朗读;本真;基调

《语文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同时还指出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理正处于变声期,由原来的童生变成有男人味的声音,大多数孩子不太适应,所以在要求朗读的时候,他们都采用默读。其实朗读是表达情感一种艺术,笔者认为在朗读中要掌握技巧,这样才能让课堂溢满生机。

一、 基调要准

真正能打动听众的朗读技巧首先是基调。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到正确,其次就是流畅,最后就是把文章读的传神。但我们在读文章的之前,我们要分析作品的内容,能把文章的内容理解和把握,才能展开内心的视角去朗读,这样基调定准再读文章,文章才能被读得有血有肉,才能是真正的行云流水,感情激发。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当笔者上课时出示这段文字,让学生试着读出来,同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调去读?学生讨论出要读出害怕、担心,和胆战心惊、可怜巴巴的语气去读,同时教师采取范读的方式,把皇帝的害怕、紧张、担忧,赤裸裸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也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本,开始朗读起来。就这样学生走进了文本,把握了文章的基调,用自己的内心展示了文章的内容。学生读的有情、有味,文章的本真也被学生读得淋漓尽致。

二、 停顿要有度

文章读得好不好也与停顿有着密切关系,停顿能引起听众的注意,也能表达情感的转换,更能控制语速,完整地表达语意。停顿从内容上来讲,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结构停顿。

首先是语法停顿。语法停顿广义的定义就是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应该明白句子的结构,一个句子中有主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语等,这些都是句子构成的主要成分,但在读书时,如何对他们进行停顿,其实在句子的成分中,他们的重点不同,停顿的时长也有不同。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朗读的时候,要作适当的停顿;定语和状语较长时,要在他们后停顿,宾语和补语较长时,要在他们前停顿。如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儿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其次是逻辑停顿。在朗读课文时,为了突出或者强调某种特殊的含义,在朗读时,要做相应的停顿,也就是在文章中出现的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就是针对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停顿。恰当的停顿,可使读者适当地换气,把握好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如《最后一课》在朗读中,学生要把握好停顿,才能把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学生停顿好,就把课文中主人公的心情,呈现在听众的面前。

三、 重读要巧

重读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来体现的。在读文章时,声音的高低、虚实及快慢来能充分表达某种感情,重读把握的好文章的感情才能充分地流露出来。如:我不是不肯,我是不会。这句话在读的时候要重读,才能充分表达某种感情。

其实重读可以分为语法、逻辑和感情重读。首先语法重读强调的内容不同,声音的变化也完全不同。一般说主谓结构的短语谓语要重读,如笑得开心、清除干净、工作繁忙……表达是某种结果、情感;动补短语一般动词要重读如走得急、疼得流泪,跑了几圈……在句子子定、状、补一般也都要重读。其次就是逻辑重读,就是随着说话人的意图、感情在不断地变化着,较语法重读长。但是,在文章朗读中逻辑重读更能体现出某种感情。最后就是感情重读,这强调是感情浓烈的地方,重读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上高尔基的《海燕》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且节奏感强,是赋予流动感的画,同时把握文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风卷云集;暴风雨迫近;暴风雨降临,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面的景象变化展开。文章不需要教师逐个场景分析,内容简单,学生很容易把握,就看孩子在课堂上能否读出“味”。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了《海燕》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模仿,模仿以后再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即重音的词,逻辑重读和情感重读的词句,再来观看视频,跟着朗诵,就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把文章的情景,用自己朗诵的视角,读得开心,读得尽情……

四、 语调要抑扬顿挫

文章读的好不好就是看读者能否把握好语调的张弛,文章中哪些句子能够互相照应,这样的句子再读的时候要声音要高;常见的一些疑问句或者惊讶的句子,在读的时候要先低后高;感叹句或者祈使句在读的时候要先高后低……当然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同,语调也要相应改变。如庄重、谨慎、悲哀等这样的句子在读的时候要缓读;如快活、愤怒、惊愕等这样的句子在读的时候应急读。如笔者在教《卖油翁》这一刻时,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文章中“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等语句情感丰富,所以让学生朗讀是也要注重情感的色彩,读出一样顿挫的语调。

五、 结语

总之,朗读是个复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孩子乐意朗读的方法,注重朗读的技巧,无论是停顿、重读和语调的顿挫等,都要把文章读出“味”来,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中能找到语文的本真——朗读,让语文的课堂溢满生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6.

[2]孙燕飞.浅议初中学生朗读的技巧训练[J].初中生大课堂,2013(4).

[3]邵俊华.初中学生课堂朗读训练策略[J].语文天地,2014(12).

作者简介:曹瑞平,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语调感情语法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跟踪导练(二)4
带着感情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