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18-08-22李艳梅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钟子期

摘 要 本文主要对《伯牙绝弦》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 伯牙绝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249-01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可以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在那青山绿水间寻觅一对知音的仙踪侠影,细读千古传说《伯牙绝弦》,聆听《高山流水》的高雅美妙。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二、整体读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初解绝弦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四、再解绝弦

(一)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過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在鼓琴,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俞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好像高高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好像广大的江河啊!”

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

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和表扬,使俞伯牙非常开心。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但是俞伯牙幸运地遇到了钟子期,视为知己,欣喜若狂。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相遇相知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叫做知音。“酒逢知己千杯少”,知音相聚,有谈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其乐融融,无比欢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徒留伯牙无限唏嘘。“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

五、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听的琴声再读课文,回味这千古传说《伯牙绝弦》。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七、教学反思

1.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会背诵并默写课文。

2.感受朋友间深厚的友情,珍惜和朋友的友谊。

3.通过聆听《高山流水》,感受古典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李艳梅(1983-),女,云南墨江人,哈尼族,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钟子期
重逢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香樟(诗歌)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