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2018-08-20张建明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奎宁氟苯尼敌百虫

张建明,田 甜,姜 伟

(1.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100; 2.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宜昌 443100)

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eBleeker),又称薄鳅、花鳅,隶属鳅科(Cobitidae)、沙鳅亚科(Botiinae)、薄鳅属(Leptobotia),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1998年,长薄鳅被正式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近年来,由于受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薄鳅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少,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亲鱼数量不足,鱼类个体呈现小龄化趋势。刘军[2]对其定量分析认为,长薄鳅已达到三级急切保护程度。长薄鳅苗种及幼鱼的培育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做好苗种和幼鱼阶段的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对开展长薄鳅规模化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长薄鳅幼鱼急性毒性试验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3]。本试验研究了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聚维酮碘、氯胺T、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和敌百虫共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旨在为长薄鳅幼鱼培育阶段常规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数据,并为实际养殖生产提供有效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鱼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乌东德鱼类增殖放流站人工培育的长薄鳅幼鱼。挑选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幼鱼作为试验鱼,体长为(5.57±0.29)cm,体质量为(1.95±0.24)g。试验前在圆形暂养池(直径3 m,水深0.7 m)中暂养5 d,试验开始前2 d及试验期间停止投喂。供试水产药物规格及生产厂家见表1。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在塑料桶中进行,试验用水为经过曝气和静止沉淀后的金沙江水,水温为(22±1) ℃,pH值为7.9±0.2,溶氧量保持在6.0 mg/L以上。试验期间每天监测溶氧量、水温,并保持试验场所安静、减少外界干扰对鱼类造成的影响。

表1 供试水产药物名称及含量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4-6],试验过程中为保证溶氧量,各试验组微充气。

1.3.1 预试验 为了确定正式试验所需要的试验药物质量浓度范围,在正式试验前根据鱼病防治的药物常用剂量,适当调整质量浓度比例进行预试验。预试验持续96 h,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每24 h记录一次死亡尾数。

1.3.2 正式试验 根据预试验得出的结果,在鱼24 h全致死质量浓度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之间按等对数间距设置5个质量浓度(表2),每个质量浓度设3个平行组,另设1个空白对照组,每个试验组放幼鱼20尾。

配置好试验药物后,由低质量浓度组到高质量浓度组依次随机放入试验鱼,并于10 min内完成分组,试验过程中不换药液。试验开始后,观察并记录鱼的活动和存活情况,分别于24、48、72、96 h时统计并记录鱼的存活情况。以试验鱼停止呼吸、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为死亡判定标准。

表2 各试验组供试水产药物的质量浓度 mg/L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寇氏法(Karber)估算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安全质量浓度(SC)[7-8],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LogLC50=Xm-d(∑p-0.5),

SC=48 hLC50×0.3/(24 hLC50/48 hLC50)2,

式中:Xm为最大剂量的对数,d为相邻剂量组比值的对数,p为死亡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在试验初期,氟苯尼考和盐酸强力霉素各试验组长薄鳅幼鱼未出现明显异常反应。分别在5 h和8 h后,1 548.82~2 000.00 mg/L氟苯尼考各试验组和477.71~1 000.00 mg/L盐酸强力霉素各试验组中的长薄鳅幼鱼开始出现异常反应,均表现为游动缓慢、静伏水底或在水底扭动、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随后各组试验鱼均出现失衡、侧翻、呼吸缓慢或做间歇性呼吸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试验鱼开始出现死亡,死亡鱼体表黏液增多,体表、鳍条等部位充血严重。

氟苯尼考对照组和1 200.00 mg/L组的长薄鳅幼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1 364.58、1 548.82、1 757.92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分别为0、20%、60%,48 h死亡率分别为10%、30%、70%,72 h死亡率分别为15%、35%、85%,96 h死亡率分别为25%、50%、90%;2 00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在24 h死亡率为100%(表3)。

盐酸强力霉素对照组和200.00 mg/L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299.23、477.71、669.88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分别为0、20%、55%,48 h死亡率分别为0、55%、75%,72 h死亡率分别为10%、85%、90%,96 h死亡率分别为15%、90%、100%;1 00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2.2 聚维酮碘、氯胺T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在试验初期, 0~39.81 mg/L聚维酮碘各试验组和氯胺T各试验组长薄鳅幼鱼未出现异常反应,但聚维酮碘56.23 mg/L和80.00 mg/L试验组中的长薄鳅幼鱼在放入时便出现上下窜游、急躁不安的现象。3 h后,聚维酮碘39.81、56.23、80.00 mg/L试验组长薄鳅幼鱼开始出现游动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的现象,随后试验鱼出现失衡、侧翻、呼吸缓慢或间歇性呼吸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28.18、39.81、56.23、80.00 mg/L试验组的试验鱼开始陆续死亡,死亡鱼体表黏液增多,鳍条、皮肤充血发红。11 h后,氯胺T 31.62、39.81、5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开始表现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的现象,随后试验鱼开始出现失衡、侧翻、呼吸缓慢或做间歇性呼吸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31.62、39.81、50.00 mg/L试验组的试验鱼开始出现集中死亡现象,死亡的长薄鳅幼鱼体色发白,并伴有明显的白色斑点。

聚维酮碘对照组和20.00 mg/L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28.18、39.81、56.23 mg/L试验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分别为0、15%、60%,48 h死亡率分别为0、30%、80%,72 h死亡率分别为15%、45%、85%,96 h死亡率分别为25%、65%、100%;8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氯胺T对照组和2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25.12 mg/L和31.62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0和50%,48 h的死亡率分别为0和60%,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5%和100%,96 h的死亡率分别为10%和100%;39.81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和48 h死亡率分别为85%和100%;5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2.3 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和敌百虫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在试验初期,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和敌百虫各试验组长薄鳅幼鱼未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反应。以上不同药物最高质量浓度试验组分别在4、3、3、1 h后开始出现异常行为,初期均表现为游动缓慢无力、反应迟钝等症状,随后出现失衡、侧翻、呼吸缓慢或做间歇性呼吸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15.67、24.55、38.45、60.00 mg/L的盐酸奎宁试验组,7.08、10.00、14.19、20.00 mg/L的亚甲基蓝试验组,0.10、0.17、0.29、0.50 mg/L的阿维菌素试验组以及0.88、1.22、1.75、2.50 mg/L的敌百虫试验组中试验鱼均开始陆续死亡。4组试验鱼死亡症状一致表现为体表黏液增多,但各组间也存在差异,如盐酸奎宁组死亡鱼体表、鳍条等部位严重充血,亚甲基蓝组死亡鱼体表呈现淡蓝色,阿维菌素组和敌百虫组死亡鱼体色发白。

盐酸奎宁对照组和1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15.67、24.55、38.45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0、15%、50%,48 h的死亡率分别为10%、45%、75%,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10%、55%、90%,96 h的死亡率分别为15%、80%、100%;6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表3 8种水产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及LC50和SC

亚甲基蓝对照组和5.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7.08、10.00、14.19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分别为0、25%、55%,48 h死亡率分别为10%、30%、80%,72 h死亡率分别为10%、55%、100%,96 h死亡率分别为20%、75%、100%;20.0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阿维菌素对照组和0.06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0.10、0.17、0.29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分别为0、25%、55%,48 h死亡率分别为10%、40%、90%,72 h死亡率分别为10%、55%、100%,96 h死亡率分别为25%、75%、100%;0.50 mg/L试验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敌百虫对照组和0.6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现象,0.88、1.22、1.75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分别为0、40%、45%,48 h死亡率分别为0、50%、60%,72 h死亡率分别为10%、70%、85%,96 h死亡率分别为10%、70%、100%;2.50 mg/L试验组的长薄鳅幼鱼24 h死亡率为100%(表3)。

2.4 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LC50和SC

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LC50和SC见表3。由表3可见,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聚维酮碘、氯胺T、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敌百虫对长薄鳅幼鱼24 h LC50分别为1 691.18、606.03、51.49、32.80、35.97、12.80、0.25、1.54 mg/L;48 h LC50分别为1 626.97、486.18、45.51、30.98、26.93、11.16、0.18、1.41 mg/L; 72 h LC50分别为1575.34、390.03、40.23、27.96、24.10、9.56、0.16、1.16 mg/L;96 h LC50分别为1 515.53、359.99、34.23、27.65、20.17、8.63、0.13、1.10 mg/L;其SC分别为451.73、93.87、10.67、8.29、4.53、2.55、0.03、0.35 mg/L。

3 结论与讨论

3.1 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毒性评价

LC50常用来衡量药物对试验鱼毒性的大小, LC50值越小,药物对试验鱼的毒性越大; LC50值越大,药物对试验鱼的毒性越小[8]。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以96 h LC50值作为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剧毒(<0.1 mg/L)、高毒(0.1~1.0 mg/L)、中毒(1.0~10 mg/L)、低毒(>10 mg/L)4个等级[9]。本试验中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氯胺T、盐酸奎宁、亚甲基蓝、聚维酮碘、阿维菌素、敌百虫对长薄鳅幼鱼的96 h LC50依次为1 515.53、359.99、27.65、20.17、8.63、34.32、0.13、1.10 mg/L,药物对长薄鳅幼鱼毒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敌百虫>亚甲基蓝>盐酸奎宁>氯胺T>聚维酮碘>盐酸强力霉素>氟苯尼考。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长薄鳅幼鱼而言,阿维菌素是高毒药物,敌百虫和亚甲基蓝是中毒药物,氟苯尼考、盐酸强力霉素、氯胺T、盐酸奎宁、聚维酮碘是低毒药物。

3.2 长薄鳅幼鱼对8种水产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长薄鳅幼鱼对8种水产药物存在敏感性差异,其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敌百虫>亚甲基蓝>盐酸奎宁>氯胺T>聚维酮碘>盐酸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其中,最敏感的药物是阿维菌素,其96 h LC50为0.13 mg/L,SC为0.03 mg/L;最不敏感的药物是氟苯尼考,其96 h LC50为1 515.53 mg/L、SC为451.73 mg/L,两者96 h LC50值相差11 658倍,SC相差15 058倍,这可能是由药物自身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毒性大小等因素所致。

不同种类鱼类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有差别。氟苯尼考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10]、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11]、鲟鱼(Sturgeon)[12]、银盾鱼(Pomoxisnigromacufastus)[13]的96 h LC50分别为1 129.54 mg/L、>1 000 mg/kg、891.25 mg/kg、75.2 mg/L,氟苯尼考对长薄鳅幼鱼的96 h LC50为1 515.53 mg/L,表明长薄鳅对氟苯尼考的耐受性强于以上4种鱼类。目前,未见盐酸强力霉素对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报道,本研究显示盐酸强力霉素对长薄鳅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606.03、486.18、390.03、359.99 mg/L。

聚维酮碘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4]、拉氏鱥(Phoxinuslagowskii)[14]、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Bleeker)[15]、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16]的96 h LC50分别为388.47、16.85、29.74、360.00 mg/L。聚维酮碘对长薄鳅幼鱼的96 h LC50为34.23 mg/L,表明长薄鳅对聚维酮碘的耐受性高于拉氏鱥和云斑尖塘鳢,低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氯胺T对杂交鲟(Acipenserbaeri♂×A.schrenkii♀)[5]、虹鳟(Oncorhynchusmykiss)[17]、斑点叉尾鮰(IetalurusPunetaus)[17]、条纹鲈(Moronesaxatilis)[18]、大西洋鲟(Acipensersturio)[19]的96 h LC50分别为11.40、2.80、3.73、9.70、7.73 mg/L。而氯胺T对长薄鳅幼鱼的96 h LC50为27.65 mg/L,比上述报道研究中虹鳟、斑点叉尾鮰、条纹鲈、大西洋鲟以及杂交鲟的96 h LC50均高,说明长薄鳅对氯胺T的耐受性强于以上5种鱼类。

亚甲基蓝对倒刺鲃(Spinibarbusdenticulatus)[20]、金鱼(Carassiusauratus)[21]、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22]、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23]的96 h LC50分别为36.7、15.0、237.5、86.44 mg/L。亚甲基蓝对长薄鳅幼鱼的96 h LC50为8.63 mg/L,表明长薄鳅对亚甲基蓝的耐受性明显低于孔雀鱼和团头鲂,稍低于倒刺鲃和金鱼。阿维菌素对河鲈(PercafluviatilisLinnaeus)[24]、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25]的72 h LC50分别为0.638、0.026 9 mg/L。阿维菌素对长薄鳅幼鱼的72 h LC50为0.16 mg/L,表明长薄鳅对阿维菌素的耐受性强于胭脂鱼,低于河鲈。敌百虫对大鳞副泥鳅[4]、乌鳢(Channaargus)[8]、倒刺鲃(Spinibarbusdenticulatus)[20]、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potaninifirmispinatus)[26]、褐鳟(Salmotrutta)[27]、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hemispinus)[9]的96 h LC50分别为 4.8、2.719、16.0、4.76、1.43、3.032 mg/L。敌百虫对长薄鳅幼鱼96 h LC50为1.10 mg/L,表明长薄鳅对敌百虫耐受性与褐鳟相似,但低于其他6种鱼类。目前盐酸奎宁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报道鲜见,本试验显示盐酸奎宁对长薄鳅幼鱼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35.97、26.93、24.10、20.17 mg/L。

3.3 8种水产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用药安全和使用注意事项

氟苯尼考,又名氟甲砜霉素,系酰胺醇类药物,其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副作用小于氯霉素,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一种广谱抗生素;盐酸强力霉素,别名多西环素,是一种长效、高效、广谱的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二者常用于治疗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竖鳞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等疾病。口服常用剂量为:氟苯尼考 7~15 mg/kg、盐酸强力霉素30~50 mg/kg;药浴常用剂量为:氟苯尼考4~8 mg/L、盐酸强力霉素15~30 mg/L[28]。本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和盐酸强力霉素对长薄鳅幼鱼的SC分别为451.73 mg/L和93.87 mg/L,远高于日常使用剂量。但在鱼类免疫功能类的研究中发现,过量的使用氟苯尼考对斑点叉尾鮰[29]、鲤(Cyprinuscarpio)[30]和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31]免疫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长薄鳅幼鱼养殖过程中建议按常规剂量使用氟苯尼考和盐酸强力霉素防治细菌性疾病,以保障长薄鳅幼鱼的安全性。

聚维酮碘,又名碘络酮,是一种温和、高效的广谱消毒剂,主要用于鱼卵、水生动物体表消毒。氯胺T,系卤素类消毒剂,杀菌谱广,消毒作用缓慢而持久,刺激性小。聚维酮碘常规使用剂量随水生动物种类、年龄和疾病种类差别较大,如对虾病预防用药为0.3~0.6 mg/L浸泡10 min,而草鱼鱼种出血病预防用药为30 g/m3浸浴15~20 min;氯胺T常规药浴剂量为4~20 mg/L[28]。本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和氯胺T对长薄鳅幼鱼的SC分别为10.67 mg/L和8.29 mg/L,处于常规使用剂量的中间值。故建议采用聚维酮碘和氯胺T对长薄鳅幼鱼进行消毒时通常应按照SC使用,确需加大药物质量浓度时不宜超过20 mg/L。

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和敌百虫均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杀虫、驱虫药,其中盐酸奎宁和亚甲基蓝主要用于治疗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原虫病,阿维菌素可驱杀棘头虫、指环虫、三代虫等蠕虫,敌百虫可驱杀蠕虫、甲壳动物、蚌壳虫和水蜈蚣等寄生虫。药浴常用剂量为:盐酸奎宁20~35 mg/L、亚甲基蓝2~5 mg/L(重症4~8 mg/L)、阿维菌素0.08 mg/L、敌百虫0.2~0.5 mg/L[28]。本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奎宁、亚甲基蓝、阿维菌素、敌百虫对长薄鳅幼鱼的SC分别为4.53、2.55、0.03、0.35 mg/L,其中盐酸奎宁和阿维菌素安全剂量低于常规剂量,亚甲基蓝和敌百虫安全剂量处于常规剂量的中间值。小瓜虫病是长薄鳅幼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建议治疗此病时应慎用盐酸奎宁,亚甲基蓝的使用剂量通常参考SC,如需提高药物质量浓度应不超过5 mg/L。治疗蠕虫病时应慎用阿维菌素,建议按SC使用敌百虫。生产实践表明0.35 mg/L的敌百虫可以驱杀大部分的蠕虫和甲壳动物。

猜你喜欢

奎宁氟苯尼敌百虫
敌百虫对合浦绒螯蟹的毒性影响
敌百虫在畜禽养殖中的合理使用
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的综合提取研究
敌百虫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氟苯尼考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测定方法研究
氟苯尼考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测定方法
奎宁手性催化合成苯并噻唑氨基酸酯反应机理研究
几种鱼类用药 注意事项
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