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某社区35~59岁高血压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2018-08-18王伟王娜王云辉朱美英王瑞平毛琦安娜刘星张铁军江峰赵琦赵根明姜永根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社区

王伟 王娜 王云辉 朱美英 王瑞平 毛琦 安娜 刘星 张铁军 江峰 赵琦 赵根明 姜永根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某社区35~59岁高血压人群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分布特征,了解该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16年上海某社区1.161例35~59岁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并测定血浆Hcy水平,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不同高血压人群Hcy水平及HHcy患病状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Hcy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161例35~59岁高血压患者的Hcy中位数为14.80 μmol/L(男性:18.10 μmol/L,女性:13.70 μmol/L,P<0.05)。Hcy水平随年龄递增,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组别以及体质指数(BMI)比较,男、女性Hcy中位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HHcy检出率为48.06%(男性72.12%,女性27.29%;χ2=232.45,P<0.05)。高血压组别是男性HHcy的相关因素,重点组和好转组分别是稳定组的16.94倍及4.43倍;女性重点组及好转组相应OR值(95%CI)分别为42.63(16.13,121.94)及23.74(9.67,61.81);女性HHcy水平还与年龄相关,50岁以上年龄组的危险度是50岁以下组的2倍以上。

【结论】Hcy性别差异明显,男性、高血压分组是35~59岁社区高血压人群HHcy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4]。诸多临床研究表明,Hcy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有关我国社区高血压人群Hcy的分布特征及患病情况尚不清楚[5]。 目前,有关社区中开展的Hcy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人群基本局限于住院患者和老年人。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对高血压人群Hcy检测仍未做相应要求, 社区慢性病管理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人群Hcy水平及其分布情况知之甚少。为了解上海市社区高血压人群中Hcy水平及其分布特征,针对高血压病年轻化的特点,本研究对某社区35~59岁尚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1.161例高血压人群进行血Hcy水平比较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将上海市松江区各街道按照经济水平进行分层,在高、中、低三层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一个社区,对所纳入的三个社区的35~59岁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将其中所有高血压管理系统在管的高血压病例及此次体检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及空腹静脉血采集。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學信息、疾病既往史和生活行为方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中国人群标准分组,BMI<24.0为正常组,28>BMI≥24.0为超重组,BMI≥28.0为肥胖组。调查人群中,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根据松江健康云高血压管理系统进行高血压组别定组。未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则根据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同样以《内科学》(第8版)原发高血压危险度评价为标准定组:高血压1级,且不伴有危险因素者定为稳定组; 高血压1级伴有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有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定为好转组;高血压1~2级伴有至少3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定为重点组。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男性>55岁、吸烟、总胆固醇>5.72 mmol/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糖耐量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肥胖、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等。

对所有调查人群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于分离胶/促凝胶管中,2 h内离心分离、冷藏、送检,Hcy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进行检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6]判断标准为≥10.0 μmol/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组间Hcy水平分布采用秩和检验,HHcy检出率采用χ2检验。将性别、年龄组别、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史、BMI组别以及高血压组别作为候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y水平的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高血压病例1.161例,中位年龄为53岁。男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538人(46.34%)和623人(53.66%);年龄构成中,由于35~50岁人数较少,合并为一组人数为301人(25.93%),51~59岁以3岁为一组, 51岁~组315人(27.13%),54岁~组265人(22.83%),57岁~组280人(24.12%);有高血压家族史为780人(67.18%);有吸烟史为327人(28.17%); 有糖尿病史为128人(11.02%); 高血压分组中,重点组441人(37.98%)、好转组514人(44.27%)、稳定组206人(17.74%)。按照BMI分组中,超重组547人(47.11%)、肥胖组239人(20.59%)。

2.2 不同性别高血压人群 Hcy水平及分布特征

Hcy中位水平为14.80 μmol/L(IQR: 12.70,18.90),男性高于女性(18.10 μmol/L与13.70 μmol/L;Z=-17.15,P<0.05)。男、女性各年龄组Hcy中位数水平随年龄递增(χ2=9.24,P趋势<0.05);男、女性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分别占64.31%及69.66%,男性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Hcy水平低于无家族史人群(17.80 μmol/L与18.70 μmol/L,P<0.05),女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0 μmol/L与13.40 μmol/L,P>0.05);男性吸烟者为326人(58.42%),其Hcy水平高于无吸烟史者,女性仅1人吸烟故不做分析。男性无糖尿病史者,其Hcy水平高于有糖尿病史人群,而女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此外,Hcy中位数水平与高血压组别严重程度成正比,稳定组最低,重点组最高。男女性研究对象趋势相同。见表1。

2.3 不同性别高血压人群 HHcy检出情况及分布特征

男性高血压人群 HHcy检出率(72.12%,538人)高于女性(27.29%,623人)(χ2=232.45,P<0.05)。女性HHcy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不同高血压组间HHcy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重点组 HHcy检出率最高(80.21%),女性稳定组最低,为2.73%。不同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史及BMI的研究对象HHcy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男性高血压患者HHcy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HHcy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别是男性HHcy的独立相关因素,与稳定组相比,重点组OR=16.94(95% CI:5.94,48.28),好转组OR=4.43(95% CI:1.72,11.42),高血压性质越严重,HHcy危险度越高。见表3。

2.5 女性高血压患者HHcy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和高血压组别是女性HHcy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越大,危险度越高,57岁以上年龄组的危险度是50岁以下组的2倍以上(OR=2.59,95%CI:1.39,4.84)。与稳定组相比,重点组高血压人群发生HHcy的危险度是稳定组的42.63倍,好转组则是23.74倍。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对上海某社区高血压人群的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社区35~59岁高血压人群男性Hcy水平远高于女性,女性Hcy水平与年龄成正比。社区高血压病例的HHcy检出率较高,且与高血压分组有关。

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每增加5 μmol/L,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增加60%~80%,脑血管病的危险增加50%,而Hcy每降低3μmol/L,脑卒中风险下降24%[4,7-8],且合并HHcy高血压患者可使得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9]。 我国高血压病例的Hcy研究结果显示[10],成年高血压患者平均Hcy水平为15μmol/L;Hcy水平存在男女性别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1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12],上述报道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目前,对高血压病例Hcy的检测,大多集中在医院患者中进行,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患者的Hcy检测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可能一是Hcy检测费用较高;二是Hcy检测并未纳入到社区高血压管理常规检测项目中;[JP3]三是社区人群包括社区医生对于Hcy了解程度不够。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例HHcy检出率偏高,高于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报道的39.11%[13],也有研究结果提示,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约75%伴有Hcy升高[14],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人群年龄范围仅在35~59岁有关。HHcy检出率在男性吸烟史组间差异明显,吸烟人群的HHcy检出率偏高,与既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15-16]。此外,本文结果显示Hcy检出率在高血压家族史组间差异明显,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17],而在高血压人群Hcy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内学者尚未对糖尿病史加以研究。但是有研究表明,Hcy浓度水平与糖脂代谢有关[18],HHcy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19]。本研究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两者并不是HHcy的相关因素。

HHcy检出率在不同高血压组别中差异较为明显,重点组是稳定组的10倍以上。高血压分组是男、女性HHcy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对男、女性HHcy风险均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男性。在现行的高血压管理中,采用分组管理高血压患者,及时监测患者的血Hcy水平,能更好地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年龄是女性另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cy水平与年龄成正比,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论一致[12]。而吸烟在本次研究中并未表现为HHcy的主要相关因素。

国内有关Hcy的研究多为临床病例,对照多为住院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关于Hcy影响因素研究中,血压情况以体检时的血压值来定级。由于血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本研究则是使用原发高血压危险度评价来定组,定组不仅避免了血压值波动带来的影响,还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近期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相对来说较为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别是影响人群Hcy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男性,其影响效应远高于女性。年龄是影响女性Hcy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其差异可能与性激素代谢有关,雌激素可参与调节Hcy代谢,促进Hcy代谢而降低其血浆浓度[20]。高血压组别是影响社区人群Hcy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尽早对HHcy的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志東,安学良,齐海英,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770-4771.

[2]薛焱,刘海润,杨子聪,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31):4342-4344,4347.

[3]赵晓萌,高雷,刘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1):59-61.

[4]周函,徐健,黄文胜,等.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099-2101.

[5]王薇,赵冬,刘军,等.北京城乡人群1.168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32-35.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7]贾卓鹏,金林,车红民.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3):225-228.

[8]GOLDSTEIN L B,BUSHNELL C D,ADAMS R 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2):517-584.

[9]GRAHAM I M,DALY L E,REFSUM H M,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Project[J].JAMA,1997,277(22):1775-1781.

[10]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

[11]汤佩麟,王毓明,李明珍,等.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和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1997,12(5):324-326.

[12]詹思延,高原原,尹香君,等.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3):194-197.

[13]江丽霞,施少华,钟星明,等.赣州市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和分布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1):4197-4199,4202.

[14]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976-977.

[15]杨亚丹,程道梅,孔海燕,等.533名中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554-556.

[16]OKURA T,MIYOSHI K,IRITA J,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rebrovascular stiffnes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especially elderly males[J].Sci Rep,2014,4: 5663.

[17]袁春兰,顾秋千,宋丽娟.九亭地区60岁以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血压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13):220-222.

[18]程雯,王华,陈淑雯,等.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2):125-128.

[19]陈国伟,张维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监测和预防2型糖尿病肾病的意义[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8):414-415.

[20]吕伟标,罗玲.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学进展和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75-176.

(收稿日期:2018-01-13 )

猜你喜欢

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社区
Hold住,你的血压!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界定范围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