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苏绣,用银针勾勒斑斓

2018-08-18纪昕

莫愁 2018年23期
关键词:张雪针法苏绣

文/纪昕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灵感勃发,缘自血液中的热爱

张雪出生于苏州镇湖的刺绣世家,家中长辈无一不是刺绣好手,尤其是他的母亲薛金娣,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苏绣工艺美术师。

在儿时张雪的眼中,母亲像个神奇的魔术师。看似不起眼的丝线,转瞬间被灵巧地分为几十份,挑出其中两根,穿进绣花针眼里,两只手上下翻飞,绵密的针脚似有似无。渐渐地,一个繁华又绚丽的世界便出现在眼前,让他心驰神往。

2007年,张雪考取了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苏绣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紧张学习之余,张雪在人人网上张罗起一个名为“倾城苏绣”的小站,时不时整理发布或转载一些关于苏绣的知识和视频。

2011年,张雪大学毕业,申请了英国利兹大学的管理学硕士并拿到录取通知书,同时在南京一家金融公司顺利入职,收入可观。但不知为何,张雪的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同年9月,张雪回家看望父母。一推门,坐在绷架前的母亲应声抬头,两只眼睛布满血丝,整个人看上去疲惫不堪。“妈,你需要休息!”“没办法,客户要得急,我已经连着一个月每天绣十几个小时了。”张雪强拉着母亲躺到床上闭目养神。也是在这一次,他才知道鼎盛时曾有八千绣娘的镇湖,如今30岁以下从事刺绣行业的不过三十多人,其中会刺绣的还不到一半。“后继无人啊!”母亲的一声长叹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与此同时,薛金娣的工作室遇到难题。一份来自清华美院的订单迟迟定不下最终图案,传统的花鸟山水无法令对方满意,设计人员一筹莫展。

“我来试试吧!”张雪毛遂自荐。他搜索各种资料,寻找灵感,终于在网上找到一张青铜器的图片,稍加变形,做出设计图,结果对方一眼便看中了。这件事让张雪兴奋不已,原来,从未学过刺绣的自己在这个行业中也可以有所作为。

那天晚上,张雪辗转反侧,多年来蛰伏在血液中对苏绣的热爱仿佛被突然唤醒,他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留学机会和高薪工作,回乡从事刺绣。消息传开,老师、同学、亲友们一片反对声。“读了这么多年书,怎么回来做刺绣?这个行业都没落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女性做的。”张雪没有动摇,“现在年轻人学苏绣的太少了,我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对此,母亲倒很开明,“他喜欢就好,随他了。”

创意袅袅,传统里延展无限可能

安静的工作室里,张雪端坐在木质绷架前,手拿绣针,彩色的丝线随着针的穿引渐渐浓密丰满,带出一片曼妙风光。每天,张雪都有七八个小时用在刺绣上。

为了给刺绣学习打基础,张雪特意去杭州学习美术,从最基础的素描学起。为了提高艺术修养,他还考取了苏州大学艺术硕士,进行专业深造。不到一年,他便小试牛刀,在一次众多资深绣娘参加的刺绣比赛中获得了鼓励奖。

2012年8月的一天,张雪收到大学舍友的结婚请帖,他决定亲手绣一幅作品送给舍友。可时间只有一个月,传统的满绣方式根本完不成。这时,桌上的素描画让他灵光一闪,何不用简单的线条勾一幅“素描刺绣”?他精挑细选了一张新人的结婚照,画好素描,以此为底稿日夜赶工。“张雪,你绣得太棒了!”这件礼物轰动了婚礼现场,夫妻俩爱不释手,一直挂在卧室的床头上。

这件事让张雪陷入沉思。母亲的作品多以古画、油画为蓝本,耗费时间精力多,价值不菲,对普通人来说可望不可及。要想让苏绣走入千家万户,不如在作品设计中增加留白,降低成本,或许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一张几案,一个香炉,一炷香,袅袅香烟缭绕成一个“佛”字;春燕、鸣蝉、残荷、枯叶,简单的几样景物便勾勒出四季的风韵,张雪运用极简风格创作的《佛》《四季》分别在第八届和第九届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刺绣作品大赛中获得金奖。

然而,对于张雪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他研究了苏绣九大类四十多种针法,发现大多数作品中常用的只在十种之内,其他无人问津的针法,又该如何展现它们与众不同的风貌呢?那段日子,他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一次,他看纪录片,当看到星球转动和轨道线的时候,灵光乍现:

“我可以用刺绣来表现这个,这轨道真像刺绣里的银色线,太阳的光芒也可以用集套的针法表现出来。”

画底稿,试样,配线,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搭配、修改,他每天在工作室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这次,母亲却提出了异议。“我绣了几十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题材和绣法,能行吗?”“妈妈,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苏绣呀。”张雪采用不同的走势,近二十种不同的针法,展现出九大行星的斑斓。就这样历时半年,一幅汇聚苏绣丰富针法又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创新作品《星空》,诞生在张雪的绣针之下,并一举获得第十届江苏省艺博奖金奖,颠覆了人们对苏绣题材的传统认知。

《星空》的创作彻底打开了张雪的思路。他尝试把苏绣引入三维造型世界,创作立体作品《山》;他与捷克知名艺术家合作,创造了中外艺术碰撞的成果《源》。“创新不是为了摒弃传统,而是为了让传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为此,他与母亲联手合作,将苏绣与手表表盘、耳机乃至珠宝首饰相结合,打造出苏绣外延的无限可能性。这些耳目一新的创意在苏绣界搅起不小的水花,也激发更多的苏绣人思考未来的方向。

传播苏绣,一切都因值得

2016年6月,张雪和三个朋友成立了“弥惟刺绣”研习所,“弥惟”是英文Me和We的谐音,意即“我,我们,一起学刺绣”。除了钻研刺绣技法,设计和开发新作品外,工作室还定期开设苏绣体验课,将传统的师授传承改为体验式教学,让更多人走近刺绣,体会苏绣的文化魅力。因为张雪觉得,“只有让别人知道、了解苏绣,才会有人凭着热爱不怕辛苦,静下心来去学去传承。”

工作室起步之初非常艰难,最困难的时候,淘宝店铺几个月才卖出一两幅作品,整个团队入不敷出,张雪拿出自己10多万元的积蓄,咬咬牙硬是坚持了下来。不懈地努力终于得到回报。目前为止,张雪已拥有300多项版权,包括30多项外观设计类专利与2个实用新型专利,并有多家品牌商寻求合作,店铺中的创意作品受到好评不断。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在张雪的引导下,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9岁的小姑娘文文非常喜欢刺绣,跟着张雪学了三次,就能在琴套、零钱包、帆布袋上绣出别致的图案。“张雪哥哥,你看我绣得好看吗?”小文兴奋地拍拍自己背着的帆布袋,又掏出零钱包,目光中全是喜悦,“同学看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还说下次要跟着我一起来学呢!”每每遇到这样的场景,张雪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刺绣之余,张雪还在苏州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迄今为止已有5年,风雨无阻。“现在的年轻人学刺绣的很少,我很希望年轻人,包括孩子能够对刺绣有了解,可能我不经意的一次讲解,就在他们的心底埋下一颗苏绣的种子。”

2018年5月12日,张雪应邀在苏州博物馆举办题为《刺绣针法发展历程及当代探索》的讲座,精彩的演讲赢得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做培训,开讲座,办展览,张雪不遗余力地奔波在传播苏绣文化的道路上。于他而言,创作更多的苏绣精品,并将苏绣文化代代传承,是毕生追求的事业。

猜你喜欢

张雪针法苏绣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讹诈反转,隐私致命
讹诈反转,隐私致命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