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2018-08-08余拾香

上海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

余拾香

摘 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分别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精神状况。结果:观察组PANSS评分和BP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0%(98/100)、对照组为89.00%(89/100,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护理;人性化服务;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4-0032-03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ized service in the nursing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YU Shixiang

(The Fifth Ward of Corelle Hospital of Zhangshu, Jiangxi 3312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ized service in the nursing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20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zed nursing. The symptoms and ment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rating scale(PANSS) and the concise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Results: The scores of PANSS and the BP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8%(98/100) and 89% (89/100, P<0.05). Conclusion: Humanized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nursing; humanized service; quality of life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精神因素、脑组织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1-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压力较重,意志力、社交能力降低,主观能动性差,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3]。精神分裂症在临床可分为紧张型、偏执型、青春型和未分化型等,每种类型特点不同,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文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江西康宁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4]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3~71岁,平均(43.87±4.71)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22.94±2.39)个月,偏执型47例,紧张型27例,青春型15例,未分化型11例。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3~71岁,平均(43.87±4.71)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22.94±2.39)个月,偏执型46例,紧张型26例,青春型16例,未分化型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健康教育、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1)建立安全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做好安全护理。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安排专人24 h看护,避免患者一个人留在病房内,必要时可限制其活动。定期检查患者日用品,避免有锐器或绳类。(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其倾诉,让其抒发情绪。交流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保持语言诚恳,态度和蔼,不要激怒患者,并通过语言、肢体等了解患者心理活动,掌握其心理动态变化,对其进行谈话式护理和心理疏导;对拒绝治疗或不承认有病者应加强语言沟通[5],护理操作时要准确、娴熟,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有妄想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疏导,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可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以平复患者情绪。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行散步、慢跑等体育活动。患者服药后要认真检查其口腔,对拒绝服药者,可将药物研碎后加入食物中帮助其服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学会控制情绪变化,养成正确的行为思维模式,帮助其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了解刺激患者的因素,并尽量减少刺激性因素的出现;对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可引导其用非破坏性行发泄情绪;患者出现紧张时,应开展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患者兴奋,躁动时,可将其隔离,避免误伤他人[6]。(4)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增加家属探视时间,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温暖,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3 评估标准

1.4 統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BPRS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0%(98/100),对照组为 89.00%(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由于患者意志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无社交能力,常有冲动行为,甚至自杀倾向[9]。在以往的护理中多采取封闭护理模式,虽然安全性好,但忽视了患者的需求和认知,容易导致其社会适应力的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10-11]。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模式从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将尊重患者、满足其需求贯穿于全程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用针对性方法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以满足其身体、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要[12],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纳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在患者病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等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方案,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情感支持等,并建立安全、安静、和谐的就医环境。有效的心理干预为患者建立排解困惑、发泄情绪的途径,减轻了心理压力,疏导了不良情绪,为患者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细致的生活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耐心和温暖;来自家人和社会的情感支持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人性化护理满足了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社交能力、生活能力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与文献报道相似[14-15]。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许多药物可有效减缓患者脑部异常,改善患者阳性症状,但服药时间往往很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才能长期的控制病情,并取得更好的疗效[14],但患者自控能力差,用药依从性差,常自行停药,尤其是在病情有所好转后停药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15],不利于患者康复。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人性化护理也促进了护理领域的自身发展,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强了责任心,护士工作由执行操作型转变成思考型[13],工作热情、工作主动性大大提高,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情绪更加稳定,对治疗的配合度大大提高,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蓉. 对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人性化护理后的影响[J]. 心理医生, 2015, 21(11): 125-126.

[2] 付雪梅, 竹婴, 许云华, 等. 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22): 132-135.

[3] 吴德凤. 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研究[J]. 心理医生, 2015, 21(10): 140-141.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 1995.

[5] 季玫.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治疗前后人格变化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21(10): 36-37.

[6] 韦红梅, 肖爱祥, 夏志春, 等. 认知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5): 1140-1142.

[7] 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BE/OL]. [2016-03-16].(2018-02-01). http://www.docin.com/p-1494846749.html.

[8]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BE/OL]. [2010-01-20]. (2018-02-01). https://wenku.baidu.com/ view/70aee409581b6bd97f19ea41.html.

[9] 江细英, 晏星辉, 付吉.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21(11): 103-104.

[10] 金凤仙, 赵建利.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 2013, 34(20): 3217-3219.

[11] 何秀英, 陈剑英, 吴风云,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9): 49-52.

[12] 祁恩秀, 柯丽, 汪艳. 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20): 2815-2816, 2836.

[13] 张映莲.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16, 29(12): 183-184.

[14] 冯春梅. 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1): 195-197.

[15] 周玲, 王勇. 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6): 294.

猜你喜欢

人性化服务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以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打造特色孵化器品牌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